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科創中心建設持續升溫——硬科技按下加速鍵

中國科創中心建設持續升溫——硬科技按下加速鍵

晨光中的上海陸家嘴。   新華社記者 任 瓏攝

位於北京市海淀區的中關村創業大街。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攝

4月10日,中科院在上海發布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  新華社記者 方 喆攝

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

2018年,中國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北京、上海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速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案印發實施,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安徽合肥3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進展順利,海南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方案出台。國家級新區、開發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168個國家高新區的引領作用增強,高速列車、新能源汽車等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深入推進。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工作指引出台實施,先進計算、先進存儲、生物育種等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加快建設。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不斷提高,新認定111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定位是全球科技創新引領者、高端經濟增長極、創新人才首選地、文化創新先行區和生態建設示範城。

在北京,今年以來,涉及人才引用、行業發展、資質認定、項目管理、稅收優惠等多方面的政策法規陸續出台,例如《北京市5G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19年-2022年)》、《強化創新驅動科技支撐北京鄉村振興行動方案(2018-2020年)》、《北京市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規劃(2019-2025年)》……這些政策的出台,為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速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上海,今年對科創中心建設提出了量化指標。上海市科委在加強創新源頭培育、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梳理了部市合作的重點任務。

此外,上海市還於今年3月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 增強科技創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見》,進一步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特別是一線科研人員的活力和潛力,為創新賦能。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對在港兩院院士來信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促進香港同內地加強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支持香港科技界為建設科技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已對香港1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港澳夥伴實驗室直接給予支持,並在試點基礎上,對國家科技計劃直接資助港澳科研活動作出總體制度安排。香港在內地設立的科研機構均已享受到支持科技創新的進口稅收政策,澳門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港澳夥伴實驗室也得到了國家科技計劃直接支持,香港、澳門科技界反響熱烈。

與此同時,全國還有多地出台有力政策推進創新發展。

在江蘇,大力建設紫金山實驗室、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信息高鐵項目、圖靈人工智慧研究院等重大項目;在安徽,全國首座以創新為特色的主題型場館「安徽創新館」近日正式開放,重點布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展廳,集中展示量子信息、聚變新能源等大科學裝置,匯聚了1000餘個創新項目。

打通「卡脖子」領域

在今年2月出爐的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評選中,上海2個項目位於前列,分別是「基於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與「創建出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前不久,由全球200多位科研人員組成團隊完成首張黑洞照片,中國大陸的16名學者中有8位來自上海天文台。此外,硬X射線、超強超短激光、李政道研究所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項目也在推進建設中。

這一系列「硬核」的創新成果背後,是上海日益提升的科技創新能力。隨著上海創新策源力的不斷集聚,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也進入深化推進階段。

近期舉行的上海市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指出,要瞄準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領域持續發力,加快推動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取得新突破。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加強資源整合,加大人才集聚,努力打造世界級新興產業集群。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創建力度也在進一步加大。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期工作順利推進。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落戶廣州南沙。6所香港高校在深圳設立72個科研機構。粵港聯合創新資助項目達151個。

在北京,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構成的「三城一區」是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主平台。

懷抱中關村科學城的海淀區中,每天有將近60家高科技企業誕生,而這是一個仍在遞增中的數據;以科技創新為主的服務業佔比達到90%;目前已搭建8個原始創新平台,持續發力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

懷柔科學城已經高質量地完成了城市設計方案徵集,在空間規劃、科學規劃、發展規劃方面形成了初步成果。在這裡,大科學裝置綜合極端條件試驗裝置大部分主體結構封頂,材料基因組等5個交叉研究平台全部主體封頂,「科學」與「城」正在加速融合。

坐落在中關村科學城和懷柔科學城連線上的未來科學城已經組建了5個協同創新平台,引進多個優質項目,建成國際人才大廈。今年作為未來科學城規劃實施的第一年,昌平區正著力推進沙河高教園科教融合,加快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三期建設。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985家,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110項,擁有國家級、市級研發機構超過220家,這裡孕育了大量科創成果,讓集成電路、醫藥健康、信息技術等高精尖產業不斷開枝散葉。

「施工計劃」紛紛落地

對於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科技創新,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的「施工計劃」,科技創新的進展將使城市發展的藍圖更美好。

上海市提出了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體制機制改革取得實效,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4%以上,基礎研究經費佔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比例逐步提高。到2035年,上海建成富有活力的區域創新體系,湧現一批世界級科研機構、創新平台和創新企業,成為全球創新網路的重要樞紐。

合肥將高定位建設國家科學中心,高標準規劃建設合肥濱湖科學城,大力構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2 8 N 3」創新體系,加快聚變堆園區和國際聚變能聯合中心建設,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和國家智能語音創新中心,開工建設合肥超算中心,推進合肥先進光源、大氣環境立體探測等預研。

在南京市今年一季度集中開工的179個全市重大產業項目中,先進位造業項目佔到105個,總投資510.4億元。這些重大產業項目投資力度大、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將為南京市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粵港澳大灣區在創建國際科創中心方面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在廣州、深圳到香港、澳門,要建設國際水平的科技創新走廊。此外,我們要支持中國科學院創辦的香港創新研究院。還有其他一些涉及到科技創新的重大舉措,要繼續大力推進。」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有比較好的基礎,三地密切配合,將產生「1 1 1遠遠大於3」的效果。

「今後,北京要培育網路空間安全、生命科學與健康等領域戰略科技力量,對接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重點研發計劃和創新基地建設,爭取智能製造和機器人、深空探測等重點任務和項目在京布局;加強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動;加快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聚焦基礎材料、高端晶元、基本演算法等重要瓶頸和光電子等重要領域,布局一批新的新型研發機構和平台。」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許強表示,將努力形成科技創新中心制度優勢、領域優勢、人才優勢。(陸培法 劉瑞祺 於林海)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5月01日 第 05 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巴菲特「長壽秘訣」:每天喝5罐可樂 但絕不碰這個
金正恩突擊視察空軍部隊 朝鮮戰鬥機近景曝光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