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五一勞動節來臨,古埃及人民勞動日常為何?

五一勞動節來臨,古埃及人民勞動日常為何?

五一勞動節是「社會主義國際」(Socialist International,又稱第二國際)創建的節日,意在呼籲世人重視勞權。而在幾千年前的古埃及,也有一批工匠與農民撐起了王國經濟,他們的生活日常又是怎麼過的呢?

勞動日常

古埃及社會也分階級,底層的農民占人口多數,工匠與藝匠的地位雖然稍高,但與上流社會仍有距離,也算勞動人民的一員;上流社會的底層是書記官與行政官,再往上一點就是祭司與醫生,接著才是貴族與國王。這種分級看似不平等,但就古埃及的法律而言,除了奴隸以外,公民基本上都在國家的福利範圍內。

古埃及勞動人民必須掛靠在單位下從事生產活動,例如農民耕作的土地往往屬於國家、貴族或神廟,因此必須上繳農產品;工匠與藝匠也附屬於神廟或其他國家單位,故其作品也必須為所在部門服務。除此之外,古埃及農工還必須繳勞動稅,服國家的徭役,例如水利灌溉工程或金字塔工程。

德瑞爾美狄亞村TT1號墓中壁畫,描繪古埃及農民以牛拉犁耕田的場景

而除了傳統的勞動,農民與工匠也在古埃及狩獵中扮演重要角色。隨著畜養習慣逐漸普及,狩獵成了王室與貴族展現力量與權威的方式,例如歷代法老王都會展示自己獵殺的河馬、野牛、獅子與大象數目;

打獵偶爾也是社交活動,例如有的法老會到綠洲辦皇家狩獵派對,並把自己全部的後宮與孩子都帶上,也邀貴族一起來參加,派對內容共分兩類-用棍棒抓鳥,以及用矛射魚。

位於孟菲斯薩卡拉的梅里魯卡墓壁畫,描繪河馬攻擊鱷魚的場景

上述活動聽來詭異,但其實與勞動人民有關。射魚其實是較為原始的捕魚方式,是農民與工匠早年會用的方法,但傳到上流社會後就成了貴族們的比賽項目,還兼健身與娛樂功能。

過了段日子後,貴族又發現平民會以粗線釣魚,於是又有樣學樣,把矛換成了粗線,坐在湖畔比了起來。只是釣魚終究缺乏爆發力,於是逐漸喪失競賽功能,成了貴族間純粹的社交工具。

路克索TT69號墓壁畫,描繪了用魚叉射魚的場景

而以棍棒抓鳥剛好相反,是由貴族傳向勞動人民的活動。尼羅河流貫埃及,形成無數濕地,因而吸引歐亞候鳥在此聚集,開派對的貴族便見獵心喜,紛紛從遠處向鳥投擲棍棒,比誰擊斃的鳥多,久而久之蔚然成風,棍棒抓鳥成了狩獵派對必做的活動。

這種打鳥方式因為效率不高,所以不受農民青睞,故一開始只在上層菁英間流行,農民還是維持用網捕鳥的習慣,但久了之後,這種習慣逐漸滲入勞動階層,結果農民與工匠也紛紛開始用棒打鳥。

上仿下行,上行下效,可說是古埃及社會的交流寫照。

餐桌日常

尼羅河貫穿王國南北,蜿蜒而入地中海,與兇猛的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相比,尼羅河簡直就是溫和的慈母,讓古埃及農民能依時而作。

每年6月到9月是洪發期(Akhet),10月到2月是播種期(Peret),3月到5月則是收割的季節(Shemu),農民割下大麥、小麥與其他穀物,做成麵包與啤酒;其他作物還有扁豆、鷹嘴豆、蠶豆、洋蔥、大蒜、蘿蔔、紙莎草及許多蔬菜瓜果等,與阿拉伯半島相比,埃及可說是中東的糧倉。

底比斯TT52號墓壁畫,描繪古埃及人收割、將穀物脫粒去殼的過程

古埃及人從國王到奴隸都吃麵包,但精緻度卻因身份而有所不同。首先一般勞動人民吃的麵包是粗磨麥粉混谷粉制的,但國王與貴族則能吃到精磨麥粉制的麵包;

而在外觀上,勞動人民吃的麵包形狀大多較為樸實,但上層社會的麵包形狀卻多走浮誇風,從牛形、魚形、扇形到人形,古埃及人的空間立體感不只體現在金字塔與神殿建築上,也展現在麥水調和之間。

帝王谷中拉美西斯三世墓壁畫,描繪皇家麵包坊的工作景況與各類麵包

另外麵包的口味也有高低階層之分。當年蜂蜜十分昂貴,所以只有國王與貴族有能力過上麵包塗蜜的生活,勞動人民若要配點甜的,往往就地取材,例如用芫荽籽、椰棗或角豆配著麵包吃,也算不錯的銅板美食。因此古埃及文中有個表示甜蜜、愉快意思的字母nedjem,就取自角豆的的形象。

Nedjem的聖書體

而穀物除了做麵包外,最大的用處就是釀酒。今日的埃及雖是伊斯蘭國家,但在古代卻是酒精之國,國王與貴族喝的是葡萄、椰棗釀成的甜酒,勞動階級則喝穀物釀的啤酒。

但古埃及人不像現代上班族喝啤酒配燒烤,而是把啤酒當成主食之一,原因在於當時的釀酒技術不佳,釀出來的酒雜質非常多,因此與其說喝啤酒,還不如說是吃啤酒粥。古埃及人麵包配啤酒,就像現代人偶爾吃麵餅配粥一樣。

底比斯TT52號墓壁畫,描繪古埃及人釀酒的場景

除了吃穀物做成的主食外,古埃及勞動人民也吃蔬菜魚肉。由於尼羅河定時泛濫,古埃及基本上不缺蔬菜,人們會把芹菜、瓜類等蔬果做成沙拉吃,偶爾也做些燉菜;如果運氣不佳遇上歉收,還有椰棗、無花果乾能果腹,再不濟還能去河邊找些紙莎草,把塊莖挖出後,生吃、燉菜或磨成粉,就能撐個好幾餐。

在肉類方面,古埃及已有畜養習慣,所以不必出門打獵。而雞較晚傳入埃及,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古埃及肉類排行榜前三名都是牛羊豬,但卻不是人人吃得起。

牛肉尤其昂貴,幾乎只有國王與貴族才能吃,但勞動人民如果參與國家的徭役,例如被徵召去蓋金字塔,那麼根據考古紀錄顯示,國家提供的膳食就幾乎餐餐供肉,且牛羊豬都有,一方面是為了補充勞動力,另外或許也有撫慰民心的用意在其中。

而除了地上走的,古埃及人也吃天上飛的與水裡游的,魚跟鳥可說是勞動人民最容易取得的食材。埃及既有尼羅河,又臨地中海與紅海,河魚跟海鮮自然是餐桌常客;尼羅河又能吸引水鳥駐足,故埃及人也發展出獨特的鳥文化,其神祇多是鳥頭人身,又有數量眾多的鳥料理。

例如麻雀的相關食譜就很多,而古埃及人又相信麻雀能壯陽,故以麻雀為主角的壯陽料理就有十幾道。另外古埃及人民也發明了家禽的灌食技術,所以今日我們能吃到鵝肝,還得感謝這些尼羅河畔的先民。

王后谷QV66奈菲爾塔利之墓中的壁畫,繪有鵠頭人身的太陽神拉與陰間女神伊門坦(Imentent)

偶發日常?

古埃及勞動人民的生活雖有一定規律可循,但偶爾還是會發生些小插曲,例如罷工與盜墓。

勞動人民的罷工雖是偶發事件,卻暴露出埃及王國的經濟危機。當埃及進入鐵器時代後,種種原因導致社會普遍通膨,僱主有時湊不出付給工人當薪水的小麥,便只好拖欠,結果工人只能先吃自己的小麥,次數多了自然心生不滿。

根據文獻紀載,鐵器時代後的埃及有幾個工人村都發生過罷工,他們還寫了陳情信給埃及最高行政官維齊爾,於是上頭只好派人調停。

工人們聽了村長的勸告後紛紛回到工作岡位,但僱主再度遲付薪水後,罷工又開始了,周而復始。工人的雖然每次都能得到些補償,但反覆罷工卻導致村長失去威信,久而久之,工人乾脆自己推派代表跟僱主談判,而不再信任村長。

盜墓突顯的則是更嚴重的王國危機,且與罷工息息相關。鐵器時代後的第三中間期,埃及景氣每況愈下,小麥供應不穩,通膨嚴重,工作難找,罷工更是家常便飯,於是有的工人乾脆自己當老闆,融資方式就是盜墓。他們往往與熟識的盜匪團合作,從墓的後面挖通地道,潛入墓穴,避免官員發現墓門被毀。

而當埃及經濟差到一定程度後,盜墓行動就不再是工人的專利。行政官員查緝盜墓久了,乾脆自己組盜墓團,從祭司到盜匪上下一條龍,人人都有好處。

當時埃及人普遍相信亡靈復仇之說,故闖入墓穴後,盜匪在慌亂中往往先搶棺槨外的寶物,隨後迅速撤出;而木乃伊身上的項鏈、面具、首飾等陪葬品則往往由守墓的祭司拿走,一來是因為祭司堅信自己有能力驅散惡靈,二來是因為他們往往會向國家通報盜墓事件,並提出丟失的物品清單,故不拿白不拿。

而到了王國末期,埃及的財政赤字慘不忍睹,國家乾脆直接默許盜墓行為,並將盜出的陪葬品拿來充實國庫,可說是山窮水盡無路可走,只好向祖先融資。

平心而論,古埃及勞動人民的待遇不算穩定,其好壞往往取決於國家整體景氣,以及外患是否入侵等。承平時期沒有太多憂慮,可以順著尼羅河的泛濫周期而耕作,偶爾服服徭役,閑暇時玩玩解夢,例如以下幾個古埃及解夢法:

1. 夢到自己死了,那其實是好事,因為這表示壽命還很長。

2. 夢到自己在吃鱷魚肉,那就是吉兆,表示即將擔任官員。

3. 在夢中看到自己的背,那就是凶兆,表示很有可能成為孤兒。

但當國家經濟崩壞時,勞動人民卻只能罷工,最後罷工無效只好鋌而走險去盜墓。

今日我們眼中的希臘羅馬,就像當年希臘羅馬人眼中的古埃及,今昔相照,足體萬古長情。雖然待遇不同,但古埃及的勞動人民與現代人一樣,都有自己的小確幸,也有必須面對的時代苦難,後之視今,猶如今之視昔。千年以後,倘若人類尚未滅絕,回看今日的我們,或許也會有相同的感觸。

今日主筆 劉燕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東研究通訊 的精彩文章:

受美伊關係影響 谷歌屏蔽了伊朗兩家國有電視台賬戶
打著相同的旗號,美土互相喊話「尊重選舉結果」

TAG:中東研究通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