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孕期這5種水腫要小心,不注意會影響胎兒發育

孕期這5種水腫要小心,不注意會影響胎兒發育

很多孕媽到了孕中晚期,可能會變成這樣:

或者是這樣:

因為這種現象比較常見,所以我就不啰嗦解釋水腫的原因之類的了,無非是跟你孕期這個特殊的時間段有關。

不過我要提醒的是,孕期水腫一種是生理性的,一種是病理性的,尤其是病理性的,要特別注意。

麻麻們可以根據下面這個表格來對照,看看自己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

如果僅僅是生理性水腫,沒有其他不適的話,一般不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

孕媽只要監測體重增長情況及血壓情況,沒有體重突然增加、血壓處在正常的範圍內、尿液檢查無尿蛋白,即可不必過分擔心,經休息就會有所緩解,產後會逐漸恢復。

若水腫明顯,媽媽經休息後還沒緩解,或者水腫越來越嚴重,還出現頭暈眼花,或者眼、瞼等部位出現水腫,這時候媽媽就應該警惕,最好趕緊去醫院。

因為這類水腫背後,常常隱藏著更大的危害,例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下肢靜脈血栓、肝臟疾病、腎病綜合征及心力衰竭等,這些隨便一個對於媽媽跟寶寶來說,都是大魔王般的存在。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若媽媽出現水腫,並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等癥狀時,要及時去醫院監測血壓,排除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可能。

妊娠期高血壓如果不及時治療,病情進一步發展可能會出現、抽搐、昏迷、心腎衰竭,嚴重者可危及母子生命健康。

下肢靜脈血栓

若媽媽只有一條腿突然出現腫脹,並出現了小腿青紫、行走或站立時患側肢體疼痛,雙下肢腿圍不相等病症,那就要排查是否患有血栓。

因為下肢靜脈血栓會影響肢體血供,最嚴重的後果為血栓脫落引起肺栓塞,從而引起孕婦猝死。

孕期想要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睡眠時多側卧位,避免久坐,避免不了的可以抖抖腿,這樣能改善下肢血液迴流、降低下肢靜脈壓力,減少子宮對下腔靜脈的壓迫,改善下肢靜脈迴流,對預防血栓有很好的效果。

腎病疾病

腎臟疾病也是引起病理性水腫的一個因素,如妊娠期慢性腎小球腎炎,這種病的主要臨床表現就是水腫、蛋白尿、高血壓、血尿。

腎小球腎炎通常會使腎臟的負擔加重,影響腎臟功能,嚴重者甚至會危及媽媽跟胎兒的生命。

因此,媽媽如果出現異常水腫,並伴有泌尿系統的癥狀時,如尿急、尿痛,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排除慢性腎小球腎炎的可能。

肝臟疾病

若媽媽水腫的同時還伴有噁心、腹脹、厭油膩等,有時會伴有黃疸,可能是某些肝臟方面的疾病。

心力衰竭

像有些媽媽,水腫的同時還伴有呼吸困難、無法平卧、心慌等癥狀,則可能是心臟疾病引起的,而心力衰竭則是心臟病合併症中引起水腫的最常見病因。

治療不會對胎兒有影響,不治才會

由於引起病理性水腫的原因有很多,所以很多媽媽會擔心這時候用藥治療會對胎寶寶有影響。

說實話,我不能給你們肯定的答案說,治療這些疾病對胎寶寶就完全沒影響,一方面每個人的病情不一樣,對別人有用的方法對你不一定有用;

另一方面,這是一個綜合性的考量,也就是必須權衡利弊的問題,就跟生娃時出現危險保大保小的問題一樣。

所以我建議媽媽們在備孕的時候就做一下檢查,懷孕後更是要及時做好產檢嗎,有問題理性對待,及時處理,不要抱著僥倖的心理,也不要諱疾忌醫。

小貼士:

孕期怎樣預防水腫

1

低鹽高蛋白

除了孕期要攝入大量優質蛋白,2018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還建議孕媽每天鹽的攝入量不超過6g。(礦泉水瓶蓋這麼多就夠了)

媽媽若是攝入鹽過量,容易出現水鈉瀦留,引起身體水腫。

2

萬能的水

沒錯,多喝水真的能消腫,因為它可以幫助你的身體保持較少的液體,成人每天的飲水攝入量建議在1500ml-1700ml(每天7-8杯),孕媽要根據自己液體攝入量及時補充水分。

3

運動

沒事多出去走走,可以改善下肢靜脈循環,防止血液積聚在身體的下半部分引發水腫。

十月菌說:孕期水腫,對於大家來說雖然常見,但可千萬別因為常見而馬虎大意啊,特別是病理性水腫,往往它們身後都隱藏著非常嚴重的病症,一定及時要醫院,早發現,早排除那些可怕的病症,千萬別盲目硬扛!

責編:張明智

圖片來源:十月呵護漫畫組

— 參考文獻 —

[1]婦產科學第九版

[2]up to Date

原創文章▎轉載請至後台諮詢

無條件歡迎分享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月呵護 的精彩文章:

生完孩子,你經歷過哪些絕望的瞬間?看到第一個我就哭了!
坐月子對寶媽最大的傷害,就是醫學上根本不存在的「月子病」

TAG:十月呵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