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振寧:大型對撞機盛宴已過,從30年前開始就已走在末路上

楊振寧:大型對撞機盛宴已過,從30年前開始就已走在末路上

「我的看法完全沒有改變。」

4月29日下午,北京雁棲湖畔,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龐大的新禮堂座無虛席。端坐在台上白色沙發里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先生,他很堅定地給台下一位研究生「潑了一瓢冷水」。

這位研一的男生來自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未來即將從事CEPC(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的預研工作。

年輕人首先表達了對這位著名物理學家的崇拜,然後對於曾在幾年前明確表示反對中國建造大對撞機的楊先生熱切問道:「我想代表我所有的同學再問您一次,您現在對我們建造CEPC的想法有沒有改變?」

國科大最大的禮堂座無虛席

清晰表明反對態度後,楊振寧強調「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他建議大家去看他2016年在網上發表的一篇文章。

在那篇文章里,楊振寧細數了反對中國馬上開始建造大對撞機的七大理由:

其一,建造大對撞機美國有痛苦的經驗,這項經驗使大家普遍認為造大對撞機是進無底洞。楊振寧認為中國建造超大對撞機的預算不可能少於200億美元。

其二,中國仍然只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建造超大對撞機,費用奇大,對解決燃眉問題不利。

其三,建造超大對撞機必將大大擠壓其他基礎科學的經費。

其四,多數物理學家,包括楊振寧在內,認為超對稱粒子的存在只是一個猜想,沒有任何實驗根據,希望用極大對撞機發現此猜想中的粒子更只是猜想加猜想。

其五,七十年來高能物理的大成就對人類生活有沒有實在好處呢?楊振寧的答案是「沒有」。至少未來三十、五十年內不會有。

其六,建造超大對撞機,其設計以及建成後的運轉與分析,必將由90%的非中國人來主導。如果因此能得到諾貝爾獎,獲獎者一定不是中國人。

最後一點,楊振寧認為,不建超大對撞機,高能物理仍然有其他方向值得探索,比如尋找新加速器原理,比如尋找美妙的幾何結構,如弦理論所研究的。

「中國現在做大的對撞機,這個事情與我剛才講的內容有密切的關係。」楊振寧此行是作為「明德講堂」演講嘉賓,來與國科大學子分享自己的學習和科研經歷的。

楊振寧回憶在美科研生涯

在與學生們現場交流之前,97歲高齡的他已經脫稿侃侃而談了四十五分鐘。「我剛才講過,一個年輕的研究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什麼?其實不是你學到哪些技術,而是要使你自己走進未來五年、十年有大發展機會的領域,這才是你做研究生時所要達到的目標。」

「而現在,是大對撞機『沒落』的時候了。」

楊振寧直言:「在我在美國做研究生的時候,這個領域剛開始大放光彩。也可以說這幾十年來,它是大家認為物理學最最重要的發展領域。可是這領域不只是從今天開始,而是從30年以前開始,就已經走在末路上了。」

「可是多半人還不知道。」

楊振寧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表述了這樣的觀點。

那時他在美國參加了一個國際性的研討會。在會上,物理學家們討論以後十年高能物理向什麼方向發展。談及大型對撞機,楊振寧在那個會上講了一句話:

「The party is over.」

「什麼意思?盛宴已過。」坐在沙發里的楊先生揮揮手,補充翻譯道。

The party is over.

楊振寧表示,自己當時就看出來,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是高能物理的高潮,可是到了八十年代的時候,高能物理重要的觀念都已經有了。「後面雖然還可以做,可是沒有重要的新觀點出來,尤其對於理論物理學的人來說,沒有新觀點,你做不出東西來,所以我那時候就講了這句話。」

「不幸的是很多年輕人沒有聽進去我這句話,或者是他們只知道跟隨老師,那些老師沒有懂我這句話。所以今天我才講得更清楚一點。」

而自從在2016年發表文章明確反對建造大對撞機後,楊振寧也聽到了很多批評的聲音。「有人跟我說,楊振寧你這話完全錯誤。因為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就很重要。」

2012年科學家宣布發現了一個新粒子,與希格斯玻色子特徵有吻合之處。2013年3月14日,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發布新聞稿表示,先前探測到的新粒子是希格斯玻色子。

這一成果也很快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個貢獻重不重要?當然重要。它證明了上世紀的那些理論是對的。」楊振寧說,「可是這重要的貢獻的理論起頭,不是現在,不是20年前,也不是30年以前,而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了。」

希格斯玻色子的實驗,是6000人合作的結果。每篇論文的署名自然也是好幾千人。

「這個實驗做完了以後,這個機器不能再做下去了,要造更大的對撞機,需要花更多的錢,至少要200億美元。」楊振寧說,「別的國家沒錢,大家說中國有錢。」

「我知道我的同行對我很不滿意,說我(的反對)是要把他們這行給關閉掉。可是這個對撞機要花中國200億美元,我沒辦法能夠接受這個事情。」楊振寧說。

「我沒辦法能夠接受這個事情」

這句話引來現場一些觀眾的掌聲。但先前提問的那位研究生非常不服氣,他接著向楊振寧「挑戰」:

「您講到科研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興趣,我們對高能物理是有興趣的。200億美元的經費也是一個長期的投入,我們並不是一年就把它花完,與其分散做很多小項目,我們想的是做一個大項目。而且高能物理到底有沒有前途,不是還得靠我們的努力嗎?」

楊振寧表示讚賞這位研究生的態度。但是他反問道:高能物理的研究,是不是目前整個世界科技發展的總趨勢呢?

在他看來,整個的科技發展以及每個科技領域內部的發展,都是在經常地改變。19世紀的物理學所研究的東西、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態度,跟20世紀是不一樣的;那麼21世紀物理學發展的趨勢、研究的題目、將來成就的方向,跟20世紀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交流中開懷大笑

「20世紀後半世紀最紅的物理學是高能物理。而上世紀非常紅的東西,到這個世紀還繼續紅下去,是很少有的。你為什麼不考慮21世紀將要發展的是什麼呢?」他再次反問。

楊振寧以自己戴了二十年的助聽器為例,這方面的技術不斷更新換代,他每隔幾年換的新助聽器性能越來越好,特別最近兩年有革命性的進展。而這一進展則來源於丹麥學者對於聲學的研究。

他相信這方面的科技還會繼續發展,也是一個很有前途的研究方向。

楊振寧最後直截了當地說:「我懂高能物理,我認為你不要走這個方向。」

一直站在楊振寧身邊主持演講和互動環節的國科大校長、中科院院士李樹深笑著接過了話茬:「我曾經聽過清華大學朱邦芬老師的一個報告,介紹楊先生的為人和學問。其中朱老師給楊先生的一個評價就是率真。的確,楊先生對待問題的態度就是如此率真,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觀點貢獻給大家。」

李樹深校長(左)擔任講座主持人

(文中圖片均為楊天鵬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前沿科技 的精彩文章:

歐盟罰款致Alphabet一季度凈利同比下滑29%
韓國政府:年內5G覆蓋93%人口 建設23萬座基站

TAG:看前沿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