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敦煌唐寫本《七階佛名經》

敦煌唐寫本《七階佛名經》

隋唐時期,佛教出現了一個名為三階教的宗派。三階教一度廣為流傳,然而因教義與佛教界主流不合,被視為異端,遭到朝廷禁止,留下的文獻記載極少。所幸的是,敦煌遺書中留下了一些三階教文獻,讓我們可以了解這個教派的方方面面。國家圖書館收藏的BD04291《七階佛名經》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件。(圖1 :BD04291《七階佛名經》)

《七階佛名經》並不是印度翻譯過來的佛經,而是中國僧人撰造的佛經,佛教界稱為「偽經」。它的作者是三階教的創立者信行。信行生於北魏大統六年(540),圓寂於隋開皇十四年(594)。他出家後,博涉經論,遇有塔像便周行禮拜,親執勞役,每日僅乞食一頓,在路上遇到別人,無問男女,率皆禮拜。四方僧俗人眾,無不崇敬信從,逐漸成為一代名僧。隋開皇九年(589),被召入都城長安,駐錫化度寺,又在長安建有慧日、光明、慈門、弘善等四個寺院,一度頗受崇信,聲勢很大。(圖2:宋拓本歐陽詢《化度寺碑》)

信行主張,把佛教依時、處、人分為三類,每類又各分為三階,因此創立的教派稱為三階教。他們認為,當時社會從時、處、人三方面來看,都已到了第三階,即所謂末法時代。三階教鼓勵信眾廣泛布施財物,提倡苦行忍辱的生活方式,死後將屍體放置於森林供鳥獸食用,稱為以身布施。他們不敬拜佛像,認為佛像都是泥龕,而一切眾生才是真佛。這些宗旨與當時佛教界主流觀點是很不一樣的,因此不斷受到排斥打擊。隋文帝開皇二十年(600),便遭朝廷明令禁止。但禁而不絕,唐代武則天聖歷二年(699)、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又先後再申禁令,在延續了三百年之後,唐末便完全絕跡。(圖3:P.2059《三階佛法》卷三)

《七階佛名經》是三階教僧人一日六時進行宗教儀式時所用的經本。在敦煌遺書中,共有數十件,經名也各不相同,有的作《佛說觀藥王葯上兩菩薩經等略禮七階佛禮懺悔法》、《觀藥王葯上兩菩薩經》,有的作《七階佛名》、《七階禮》、《禮佛懺悔文》等。它們在結構、內容上都略有差異,根據六時禮懺的不同需要不斷進行改編,因而演變出複雜的形態。經文內容大體包括歸敬禮拜、過去七佛名、五十三佛名、三十五佛名、二十五佛名、懺悔文、各種偈誦、十方佛名、禮懺文、迴向文、發願文等等。(圖4:BD00216《〈佛說觀藥王葯上二菩薩經〉等略禮七階佛懺悔法一卷》)(圖5:BD00270《七階佛名》)

三階教的經典,還有信行所撰《三階佛法》、《對根起行雜錄》等多種,大多因被斥為「偽經」,沒有傳世,後來在敦煌遺書中發現,成為研究這一宗派的寶貴資料。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學習書法時常常臨習的歐陽詢《化度寺碑》、薛稷《信行禪師碑》,也都是三階教的史料。只不過大家一般更重視其書法,不太留意其文獻內容而已。(圖6:P.4510唐拓本歐陽詢《化度寺碑》)(圖7:薛稷《信行禪師碑》拓本)

這件BD04291號,除了《七階佛名經》之外,還抄有另兩件文獻。其一是《八戒文》。它和《七階佛名經》都寫在正面,都是唐代抄寫的。卷背另抄有詩五首,書寫人是歸義軍時期的一位寺學學生。這幾首詩都很有趣,比如其中之一寫道:「高門出貴子,好木出良材。丈夫不學文,官從何處來。」有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的意思。(圖8:BD04291《八戒文》)(圖9:BD04291卷背《詩五首》)

大象佛學圖書館平台聲明

本文來源 | 古籍|,本平台所有影音圖文,都各自註明來源及作者,請重編錄用者註明出處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勞動,否則將被視作侵權。

正聞熏習 柔和質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瑜伽師地論》修果(3):初果。會合經中所說。七番生死
一幅罕見的菩薩畫像,花冠持蓮觀音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