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商業精英勞模多,他可能是未來的王者嗎?

商業精英勞模多,他可能是未來的王者嗎?

在討論商業精英的時候,我們似乎默認了,他們就是比普通人強。

更直接地說,他們就是不一樣的人。不過客觀來講,他們其實大多在初始階段,有一些異於常人的優勢罷了。

至於能不能持續保持這個優勢,也為未必是他們完全能夠把握的。

李想是80後商業奇才。他在25歲,就憑藉科技趨勢和自己的努力,獲得了上億的身價。他的人生際遇,就可以直接說明,個人能力和奮鬥必須有一個基礎的底線:

所有的人,只要是成功了,其實都需要一定的背景條件。這裡所說的,首先是時代以及地區背景。

這是個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但如果你生活在非洲尚比亞,可能你還需要等很長時間。如果遇到了好時代,生在不錯的地方,就OK了?

坦白講,這只是一個基礎的底線。許許多多的美國人和比爾·蓋茨或者巴菲特同時出生,今天他們也不過是普通人。他們都是有差不多的基礎條件,或者高一點或者低一點,但這都不影響大局。誰能碰巧在基礎條件上,真正發現時代的機會,誰就是王者。

在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科技才是最偉大的底層力量。僅僅一個互聯網技術,就早就了許許多多商業巨頭。比如中國的阿里和騰訊等。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李想其實更早地把握了新科技——從有電腦開始,他就已經在懵懵懂懂中,抓住了時代科技發展的脈搏。

他的基礎條件,其實不是最好的。作為80後群體,其實是互聯網科技的夾縫一代。這個認知,對普通人來說,沒什麼。對於靠科技機會起來的商業精英,就很重要。

當年,曾經在央視工作的羅振宇,剛當記者的時候,就給自己買了一台電腦。這是其實是70後的一個機會:一進職場,就在科技技能上碾壓前輩。儘管前輩的傳統技法,還是很牛掰。

有了這個對比,我們會發現80後的第一台電腦,大部分情況下,不可能靠自己工資購買。因為當時都還沒畢業。

李想也不例外。他第一次接觸電腦,是在學校的電腦房。之後,他也只能用零花錢買點電腦雜誌看,並沒有電腦實體。

而且就算父母開明,給孩子買了電腦,孩子的自覺性也是問題。李想因為努力學習電腦知識,才獲得了他父母認可。隨即,就決定買一台電腦,讓他試著干點編程之類的正事。

但他有了電腦的第一件事,還是打遊戲。現在的人應該可以理解,遊戲的魅力。至少讓一個孩子不碰遊戲,幾乎不可能。

但在玩了幾個月遊戲後,李想突然開始收心了,他努力學習電腦硬體知識,把自己的電腦拆了裝,裝了拆。就這樣,他很快達到,能幫人配電腦的程度。

那時候過來的人大都知道,電腦當時是個稀罕物,是比電視更珍貴的大件。而且,利潤很高。以至於電腦店的老闆,每次看李想來,就會給他一點提成,據說每次有一百元。

這就是李想,最初利用科技賺錢的故事。這其中,其實有很多驚險的地方:比如遇到新科技不夠熱心,怎麼辦?

很多80後,雖然當時對電腦也有興趣。但由於他們達不到,如饑似渴鑽研電腦報的程度。所以,家長遲遲不敢買電腦。

就算買了電腦,又有幾個不玩遊戲?玩遊戲到最後受不住心的,也不少。

從這個程度上來說,李想賺得非正式第一桶金的歷程,也是充滿變數。這就是他利用當時的新科技創業故事。當然,新科技是發展變化的,包括後來傳統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

在傳統互聯網時代,李想做了兩個網站。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李想正在做汽車實體。其間有個沉寂、最後卻能堅持到現在,耐力十足!

有個創業者,和他是同齡人,起點還比他略高,就是M先生。(李想在石家莊搞硬體,M在北京用電腦直接編程)

所不同的是,M先生已經故去。當然,這對比,有點極端。但很多80後,無論是不是創業者,無論是否在世,都沒有李想用時間和實力證明的耐力,沒有這王者歸來的片段。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內容,不妨關注一下;如果能點個在看,更加是一種鼓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通靈半藏 的精彩文章:

TAG:通靈半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