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對「雙生子」王朝,幾乎同年同月同日生,也幾乎同年同月同日死

一對「雙生子」王朝,幾乎同年同月同日生,也幾乎同年同月同日死

在中國古代,游牧民族進入中原之後,大都生活在偏遠地帶或是山區,並未完全得到漢人認可,也因此備受壓迫。但是,在晉朝的永嘉之亂後,國家進入了南北朝時代,眾多少數民族紛紛起義,以星火燎原之勢,建立起多個以胡人為政的國家。

其中,北魏就是北朝的第一以少數民族為政的政權。

鮮卑族最初在今東北地區過著游牧生活,之後,經歷多次遷徙至盛樂,也就是中原國家的邊緣地區,與漢人逐漸產生聯絡。315年,因在西晉與匈奴戰爭中助攻西晉有功,拓跋首領被封為代王。從此,鮮卑族開始了在中原的發展。

公元386年,代國經過滅亡又被拓跋珪復興,繼位後的拓跋珪自稱魏王。398年遷都平城、正式稱帝,並將國號改為:魏。在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燾三朝皇帝的統治之中,進入中原的北魏,對內鞏固其掌控權,發展農業,推進民族漢化。

但是,當時北方勢力眾多,若不一一降服,日子也過的不安生,所以,統治的重點是「對外」。

拓跋珪時代——北魏建朝初期並不穩定,面對強大的後燕,拓跋珪選擇迴避敵方的「矛頭」,以柔克剛,後期優勢明顯再乘勝追擊,戰爭在膠著兩年後,最終取得了勝利。而在統一北方的戰爭中,出力最大的則是魏太武帝——拓跋燾。

拓跋燾時代——拓跋燾十六歲繼位,上位後,他趁赫連勃勃去世朝中大亂,大敗胡夏國。並且,驅逐並打壓多次入侵的柔然一族,使其徹底臣服。其後的多年間,他攻打北燕,降服北涼,完成對北方的統一,此時的北魏,依然成為北方的絕對統治者。

有了前面三代人對北魏朝堂的統治與鞏固,此時的北魏基本解決了對外的隱患。而從獻文帝拓跋宏以後,朝廷開始將統治重點轉向為對內的統治,並且,大力推行漢化改革,促進社會經濟向封建經濟的轉變。尤其是到孝文帝時期,漢化改革變成一個強制性的改革。

可以說,這種改革順應當時社會發展,但是,又因一些矛盾而為後世留下了隱患。

在鮮卑政權統治下,為了穩固政權、促進與漢人的和諧共處,首次出現了「安集」一詞。拓跋氏掌權後,鮮卑人民進入漢人「領地」。但是,鮮卑曾屬游牧一族,對農業不是那麼「得心應手」,安集政策的出現,就是為了促進農業發展,促進兩族人民和諧共處。

最終,在這個安集政策下,政府鼓勵耕作,禁止官兵擾民,有意思的是,國家還鼓勵富人幫助窮人,這一點直到現在來說,還是頗為先進的!鮮卑人學習漢人先進農業、紡織、木工等技術。其後的「均田定戶」也是為「安集」人民所做的策略。

並且,為了推進漢化,孝文帝還主張兩族之間互為通婚,將一百餘個鮮卑姓氏改為漢姓。比如:自己的拓跋改為元、步六孤改為陸等等。更甚者,鮮卑貴族必須穿漢服,說漢話,禁止說鮮卑語,這似乎,完全摒棄了鮮卑本族的一切習慣。

最終,在一系列的高壓政策下,都城內上層貴族漢化進度飛速。位於北方偏遠地區的鮮卑人卻因為沒有「跟上」漢化進程而備受排擠與打壓,要知道,曾經北府舊部的軍人可是被稱為「國之肺腑」。中央與地方因此不斷產生矛盾,也就這個矛盾也給北魏朝廷的分裂留下巨大隱患。

公元515年,北魏玄武帝去世,年僅六歲的太子元詡繼位。朝綱不振,政權為胡太后把持,這種局勢一直持續十三年之久。成年後的孝明帝不滿胡太后把持朝政,矛盾越發激化,欲圖奪回政權的元詡密宣爾朱榮入京,結果,卻直接惹怒了胡太后被其毒殺,年僅十九。

入京後的爾朱榮可沒有就此打道回府,而是追查孝明帝死因後,憑著自己的勢力擁立長樂王元子攸上位,入洛陽、殺胡太后,這也算北魏分裂的開端了。兩年後,爾朱榮被自己親自推上位、不甘做一輩子傀儡的孝庄帝所殺。

其後,爾朱榮侄子爾朱兆又領兵殺回洛陽,弒君另立一帝,這真真的冤冤相報啊!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公元532年,也沒得意多久的爾朱兆,被自己的手下高歡反了,被追至秀榮川所殺,回洛陽的高歡,此時大權在握,第一時間內又立孝武帝。

這大概是帝王更迭最為頻繁的一個時代,同樣,上位後的孝庄帝不堪做一位「周天子」舉兵反高歡,不同的是,孝庄帝成功殺了爾朱榮,他卻失敗逃走了。公元534年,高歡立另元善見為帝,並且,遷都鄴城,國號:東魏。

與此同時,北魏早已不僅僅是朝堂之上的紛爭。起初,因為推行漢化改革所遺留下的隱患也終於爆發。北方爆發六鎮起義,以宇文泰為首的勢力在不斷增強,最終,與以高歡為首的中央朝廷相對抗。最終,舉兵失敗在高歡身邊待不下去的孝武帝奔走,投靠的就是宇文泰。

當然,最後的孝武帝還是沒能逃脫既定的命運,被宇文泰所殺。公元535年,緊接著高歡改立東魏,宇文泰也擁立元寶炬為帝,改國號為:西魏,定都長安。至此,一代強國北魏,就因內亂被分裂成東魏與西魏,也是後來的北齊與北周的前身。

這「相愛相殺」的兩個政權,不僅是出生時間相近,就連滅亡時間都差不多,可以說是歷史中的一對「雙生子」了。在南北朝這種戰亂紛爭不斷的年代,社會越不安定,百姓就越追求精神信仰,外來宗教佛教文化發展異常鼎盛。

此時,救苦救難、普度眾生、反對殺生的佛教所宣傳的東西,正是當時的普通百姓最渴望的。

參考資料:

【《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資治通鑒·晉紀》、《北魏的分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一人曾說:我要麼流芳百世,要麼遺臭萬年,結果,果然遺臭萬年了
這位美女嫁給了一隻狗,三年生十二個孩子,最後還建立了一個國家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