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人生最容易發胖的4個階段,你對號入座了沒?

人生最容易發胖的4個階段,你對號入座了沒?

婚後容易發胖,許多人有體會,德國一項研究證實了這一現象。科研人員分析了2萬名德國人的相關數據發現,在婚後前4年,夫妻的體重增速通常為婚前獨居時的兩倍,且這一效應不受年齡、健康狀況、精神狀態、體育鍛煉頻率和生育狀況的影響。

男人有了老婆,就會發胖?這似乎是男人無法逃避的魔咒,就連周董小公舉也逃不過。

自從周杰倫結婚生子以後,曾桀驁不馴的男神開始向居家婦男的道路邁進,3年胖了26斤,肌肉已成往事!粉絲都把演唱會上舉著的「杰倫杰倫我愛你」改成了「健身游泳了解一下」……

原來,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真的會一口一口吃成兩個甜蜜的胖子。但是,中年發福什麼的,我們是拒絕的。一胖毀所有,我們最清楚了!為此,總結了人們容易變胖的4個階段,以幫助大家聰明地避開這4個危險期。

第一階段:工作頭5年

20到30歲之間其實是最需警惕的長胖年齡段。澳大利亞曾有研究表明,這一年齡段的女性中41%的體重在4年里平均增加了2.5公斤。

年輕人在走出校門後,吃得快動得少,會迎來第一波發胖高峰期,還有就是因為工作壓力大而導致的暴飲暴食。

人們在感覺到壓力時,會通過美味減少心理上的負擔。所以,很多加班的人,辦公桌旁都會有一些各種各樣的零食。當遭遇壓力時,你的手會不自覺伸向這些食物。

第二階段:結婚以後

很多女性婚後飲食因為生活趨於安頓穩定,食慾大增,這樣體重自然而然不斷攀升。

而對男士而言,婚後太太懷孕了,各種高營養和能量的食物,老公也跟著沾光,湯湯水水一起補,很容易就變胖了。

之前,黃曉明也是在老婆Baby懷孕期間發福了,曾經的8塊腹肌,如今只剩一塊。黃曉明解釋道,因為Baby懷孕時什麼都想吃,但是每次吃一點點就行了,節省的黃曉明就把剩下的全吃完了……就這樣,硬生生把自己喂胖了。

第三階段:40歲左右

人一旦到了中年,體力會大不如從前。中醫認為「人到四十,陽氣不足」,也就是說壯年之後(女性是42歲,男性是48歲)人體的陽氣升發活力有所下降,便會出現一個生理性的消降過程,比如基礎代謝率下降、體力會大不如從前等。

但此時,食量仍未降低。加上飲食質量提高、應酬多,使得攝入的總熱量大於消耗的熱量。多餘的熱量就會轉化成脂肪儲存在皮下,造成體重增加,啤酒肚、麒麟臂、大象腿、水桶腰、大餅臉等也就紛紛出現。

第四階段:更年期以後

男性50~60歲、女性45~55歲更年期這段時間,指揮卵巢、睾丸工作的大腦垂體大量地分泌促性腺激素,打亂了體內激素平衡,會影響脂肪代謝,導致肥胖。

比如,女性在絕經之前,多餘的脂肪一般積累在臀部和大腿上;絕經之後,多餘脂肪積累的部位上升到腰部和腹部,患有由肥胖症導致的疾病的概率會逐漸與男性持平。

此外,更年期身體不適、情緒不穩、與家人同事衝突增多,都可能觸發情緒化進食。

建議:選擇健康,永遠不放棄管理自己。發胖與其說是宿命,不如說是選擇,選擇健康生活方式,多菜少肉七分飽、20分鐘午休,23點前睡覺、每天行走一萬步、保持正面思維,任何時候都不晚。

看一看,你現在處在哪個時期?如果已經出現發福跡象,一定要趁著肥肉立足未穩,趕緊採取健康減肥措施。

警惕:兒童發胖

2017年05月11日,由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中國營養學會等單位聯合編寫的《中國兒童肥胖報告》發布。

《中國兒童肥胖報告》指出,我國兒童肥胖率不斷攀升,目前主要大城市0到7歲兒童肥胖率約為4.3%,7歲以上學齡兒童肥胖率約為7.3%。0~7歲肥胖兒童估測有476萬,7歲以上學齡兒童超重、肥胖達3496萬,加起來近4000萬。如果不採取有效的干預措施,這個數據有可能還會繼續上升。

許多人都認為孩子胖乎乎可愛、營養好。但是,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已經證明兒童肥胖帶來的危害。

兒童期超重、肥胖會增加高血壓、糖尿病、高甘油三酯、代謝綜合征等的發生風險,肥胖還會影響兒童青春期發育,危害呼吸系統及骨骼,甚至對心理、行為、認知及智力產生不良影響。

排除病理和遺傳因素,「吃得多、動得少」是導致兒童肥胖的主要原因。

建議:一要平衡膳食,二是吃動平衡,三要保障孩子有充足的睡眠。

家長應引導孩子積極進行戶外運動,不做「溫室里的花朵」,利用體育課、課間活動時間進行身體活動,保持每天30分鐘至一個小時的身體活動(譬如快走、跑步、游泳),減少其靜態活動時間。

版權聲明

1、本文來源於網路,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2、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保健 的精彩文章:

晚餐吃太多的10大危害!
如何從根本上避免心肌梗死?

TAG:生活保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