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國朝第一,四體皆精——鄧石如四體書法賞析

國朝第一,四體皆精——鄧石如四體書法賞析

國朝第一,四體皆精

——鄧石如四體書法賞析

鄧石如(1743-1805),清代書法家、篆刻家。清代書法金石學家和文壇泰斗、經學宿儒,鄧派的創始人。

他出生於寒門,9歲時讀過1年書,停學後采樵、賣餅餌糊口。後又靠寫字、刻印謀生。曾在江寧大收藏家梅鏐處8年,「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盤,至夜分盡墨,寒暑不輟」。不久得到曹文埴、金輔之等人的推獎,書名大振。乾隆五十五年,鄧石如以書法響譽書壇。張惠言、包世臣都曾向他學習書法。人推為清代第一。他生性廉潔,成名後以書法篆刻自給。喜好遊歷名山勝水。常一筇一笠肩背行李遊走百里。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鄧石如《四體書冊》之《擇故山濱水地行草書冊》,書於嘉慶二年(1797)。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鄧石如出生寒士之門,祖輩的「潛德不耀」的人品和「學行篤實」的學業以及驁岸不馴的性格對他的成長具有潛移默化之功。20歲左右即開始了一生的遊歷生涯,浪跡江湖,到處尋師訪友。他的一生,伴隨著刻苦自勵,傾注藝術的全部生活內容幾乎就是「交遊」二字。不求聞達,不慕榮華,不為外物所動,不入仕途,始終保持布衣本色,這完全是一位純粹的藝術家我行我素、自由自在的「逍遙」人生。人推為清代第一。生性廉潔,成名後以書法篆刻自給。喜好遊歷名山勝水。常一筇一笠肩背行李遊走百里。

釋文

擇故山濱水地。環籬值荊棘。間栽以竹。(入竹)餘丈。植芙蓉三百六十。入芙蓉(餘)二丈。環以梅。入梅餘三丈。重籬。外植芋粟果實。內重植梅。結屋。前茅後瓦。入閣。名尊經。藏古今書。左塾。訓子。右道院。迎寶(客)。進聲二。寢一。讀書一。治葯一。後舍二。一儲酒穀。列農具山具。一安僕役。庖湢稱是。童一。婢一。園丁二。前鶴屋。養鶴隻。後犬十二足。驢四蹄。牛四角。客至具蔬食酒核。暇則讀書。課農圃事。毋苦吟,安此天年。

山家清事。嘉慶二年秋七月望日。完白山人鄧石如。書於京江江深草閣。

鄧石如幼年時家境貧寒,一生社會地位低下,他自己說:「我少時末嘗讀書,艱危困苦,無所不嘗,年十三四,心竊竊喜書,年二十,祖父攜至壽州,便已能訓蒙今垂老矣,江湖游食,人不以識字人相待。」這樣一位讀書不多的「一介布衣」,成長為偉大的藝術家,全靠艱定不移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和刻苦的鍛煉。他十七歲後,就開始以書刻自給。三十歲後,通過友人介紹,陸續認識了南京梅繆三兄弟等友人,遍觀梅家收藏的金石善本,凡名碑名帖總要臨摹百遍以上,為此起早貪黑,朝夕不輟為以後的篆刻藝術打下了紮實的書法基礎。所以,當時人評他的四體書法為清代第一人。

鄧石如《世慮全消隸書四幅屏》,118×59.2cm。安徽省博物館藏。

釋文:世慮全消,見幾點落花,聞數聲啼鳥;塵緣割斷,推半窗明月,卧一榻清風。見源禪友屬書,頑伯鄧石如。

他的書法以篆隸最為出類拔萃,而篆書成就在於小篆。他的小篆以斯、冰為師,結體略長,卻富有創造性地將隸書筆法糅合其中,大膽地用長鋒軟毫,提按起伏,大大豐富了篆書的用筆,特別是晚年的篆書,線條圓澀厚重,雄渾蒼茫,臻於化境,開創了清人篆書的典型,對篆書一藝的發展作出不朽貢獻。隸書則從長期浸淫漢碑的實踐中獲益甚多,能以篆意寫隸,又佐以魏碑的氣力,其風格自然獨樹一幟。楷書並沒有從唐楷入手,而是追本溯源,直接取法魏碑,多用方筆,筆畫使轉蘊涵隸意,結體不以橫輕豎重、左低右高取妍媚的方法而求平正,古茂渾樸,與時俗館閣體格格不入,表現出勇於探索的精神。

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書學》說:「清代書人,公推為卓然大家的,不是東閣學士劉墉,也不是內閣學士翁方綱,偏偏是那位藤杖芒鞋的鄧石如。」(本文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雜談 的精彩文章:

蘇軾《寒食帖》東渡:從「文物」到「神物」的流轉史
王陽明,真正的「字如其人」

TAG:書法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