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著名川劇作曲家王文訓為川劇音樂正名 一張川劇音樂專輯賣了4萬張

著名川劇作曲家王文訓為川劇音樂正名 一張川劇音樂專輯賣了4萬張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攝影報道

王文訓注重聽覺藝術與視覺藝術的統一,他認為音樂不應該「拼湊」,不是「粘合」,而是「化合」,喜歡「在血液里流淌的東西」。「上世紀80年代初,廣播電視台播了很多老藝人的唱段,那時候技術沒有這麼發達,聲音沒有經過修飾,還存在音不準的情況,讓很多人覺得川劇不好聽。」作為川劇從業者,王文訓明白多年來川劇界為正名花了多少代價。看到這個情況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川劇音樂寫的好聽!」

王文訓

「音樂成功,這個劇就成功了一半。」王文訓明白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所以每當他拿到一個劇本,首先就要研究它,「看它到底是動之以情還是曉之以理,應該用怎麼樣的音樂包裝它,動機和主題一定要恰到好處。」 2015 年春季,四川省在上海舉辦川劇文化藝術周,成都市川劇研究院捧出了四台好戲,即《慾海狂潮》、《馬前潑水》、《塵埃落定》、《薛寶釵》,而這四台戲的音樂創作,都出自王文訓之手,深受好評。

四台劇目,四種音樂。而川劇《慾海狂潮》則有兩個版本,彈戲版和高腔版。該劇最初是用川劇彈戲聲腔創作的,王文訓在繼承彈戲傳統的基礎上,以現代作曲技法加以發展、豐富,使全劇音樂更加激越婉轉、優美動聽,更具情感衝擊力。該劇曾獲第九屆中國戲曲電視「天安獎」二等獎、十四屆「飛天獎」三等獎,並得到市場認可,製作的專輯磁帶非常暢銷,銷量高達4萬張。

王文訓與巴黎《龍之聲》音樂節總監皮·卡爾

儘管音樂水平不差,但後來王文訓又完全重新創作,採用了以高腔為基礎的複合聲腔的結構,同時更多運用了現代作曲技法,再次受到認可。該劇獲2007年四川省「五個一工程」特別獎、中宣部第十屆「五個一工程」入選戲劇獎、文化部第十二屆文華劇目獎、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2007-2008年度)「精品提名劇目」、 2009年 「中國戲曲學會獎」等。「我每搞一個戲,從不馬馬虎虎,不應付,搞一個成一個。」

除了川劇,王文訓對歌曲、舞劇、音樂劇等也非常擅長,比如音樂劇《溜溜跑馬山》。該劇將人們熟知的四川民歌《康定情歌》以全新的舞蹈和音樂,將一段團結、和睦相處的民族愛情故事向觀眾傳遞。「這個音樂出來之後,受到高度評價,說沒想到一首民歌(改編),太好聽了,整個音樂寫的太美了。」

王文訓喜歡唯美的東西,他在為人做事上,同樣追求唯美。想當年,京劇《落梅吟》距離首演還有20天之時,全劇的音樂卻還沒有著落,王文訓接到了「救命」電話。「最早找的其他人寫,導演通不過。」王文訓花了三天時間,就寫好了全劇20多段間奏音樂。眼看著還有17天,音樂有了卻沒有配器人選。「他們還讓我救命,怎麼辦呢?救場如救火,我答應了。」

至今,王文訓沙發旁邊還放著《落梅吟》總譜,300多頁,幾十萬字。「幾乎前13天,我每天只休息兩三個小時,最後四天完全通夜。」寫好一場,他立馬發給樂隊進行排練,「我根本沒有反覆看過,寫出來導演他們就非常滿意了。」首演之前,所有樂譜全部脫稿。「在戲劇行業,一直有『救場如救火』的傳統。當時真的是拿命在幫忙,火來了哪還顧自己的命,好在我沒有被放倒,哈哈哈。」

王文訓(左二)在巴黎《龍之聲》音樂節慶功會上

王文訓「救場」不止一次,早在2000年,成都市川劇院《目連之母》劇組應邀赴法國巴黎參加「龍之聲」音樂節時,獲得該音樂節音樂總監皮?卡爾的認可,對《目連之母》音樂情有獨鐘的他,告訴王文訓自己正面臨一件棘手的事:一台由上海音樂學院和東北某演藝單位各演半場的音樂會,因東北某演藝單位遇車禍不能應邀出演,但音樂會的票早已售罄。

「還有一個禮拜就要演了,皮?卡爾邀請我救場,還承諾包吃包住包玩一個禮拜,每人每天50美金補貼。」王文訓沒要補貼,幾千美金全部上交劇院。他夜以繼日地伏案一周,終於寫出了序曲《春》三部曲,分別命曲名為《迎春》、《詠春》、《鬧春》。當演奏結束後,台下觀眾掌聲如雷,謝幕達5次之多。王文訓也因此而獲得「快捷作曲家」的美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4月13日 封面早知道
社科院發布5A景區社會責任報告 故宮位列遊客服務指數榜首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