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同宋紹祖墓出土石槨,上面刻著十五個字,泄露了它的造價之謎

大同宋紹祖墓出土石槨,上面刻著十五個字,泄露了它的造價之謎

山西大同市曹夫樓村,曾出土了一座北魏時期的宋紹祖墓葬,墓中雖出土了不少陪葬品,可是最為珍貴的還是用來盛放墓主人遺體的石槨。石槨之上還刻著一行字,直接透漏出製造該石槨的巨額費用。製造如此一座石槨,摺合人民幣後,究竟要花多少錢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華夏的墓葬形式,基本都是以棺槨的形式下葬,棺用來盛放墓主人遺體,而槨則是包裹棺材起到保護作用的葬器。在我國的歷代王朝中,曾以隋唐時期最為繁榮,因而在考古發掘中,也出現了不少該時期造型奇特又精美無比的石槨。

小編簡單地給您說幾個:山西出土的薛儆墓中,發現過一具唐代的大型石槨,該石槨為34塊精雕細刻的青石組合而成,呈一廡殿頂房屋形狀,分為頂部、中部、底座三部分,並以線刻的方式,雕琢了各式圖案以及侍女圖像。

西安長安區大兆鄉貞順皇后陵墓出土的武惠妃石槨,採用立體減底浮雕法刻制,是一具由31塊雕刻有精美圖案的石頭組成的宮殿型石槨。槨內外均雕刻有侍女、花卉、鳥獸等各式圖案,也是所有被發現的唐代墓中最大的一具石槨。

陝西西安市李靜訓墓中的石槨,是由整塊巨石雕成,蓋下由6塊石塊鑲接,中開門,側開窗,四周刻有各式圖案,是隋代歇山式建築的代表實物。

下面,小編重點說一下宋紹祖墓葬中的石槨,它為一斗三升人字拱構架,整體由109件青石構件搭配而成,槨頂刻有「太和元年五十人用公三千鹽豉卅斛」字樣,並在內部雕有舞女、樂人等壁畫,具有濃厚的北魏建築風格。

北魏宋紹祖墓發掘時,雖然出土了170餘件陪葬品,可是專家們卻發現宋紹祖與其妻子的遺骨被擺放在槨蓋之上,很明顯這是被人為盜掘的痕迹,其中有歷史價值的珍寶也慘遭毒手,而最具信息價值的石槨卻有幸保留了下來。

宋紹祖石槨的雕工幾乎是無可挑剔的,無論是內部的壁畫,還是槨外的鋪首銜環,無外乎都在表現墓主人生前的地位與權勢,配合史書記載,可以多方面了解北魏時期的政治形勢與貴族墓葬制式。

石槨重現了北魏時期特有的一斗三升人字栱結構,這是北魏以前與唐代後期很少出現的建築架構,後世的一斗三升人字栱結構建築,都是仿造北魏風格所造,並且還有意將栱結構的直線改成了弧線,這對於研究歷朝歷代的建築結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北魏是北方強大的王朝,其軍事實力以及經濟實力都不可小覷,故此當時的北魏君主們會大規模擄掠中原人口,以添塞國內人口稀少的漏洞,無數的匠人也隨之而來,把中原的建築風格以及墓葬形式帶到了北魏,這是多民族風格融合的黃金時期,而石槨的獨特造型也恰好說明了這一點。

前面我們曾經說過,在石槨的頂部陰刻著「太和元年五十人用公三千鹽豉卅斛」這樣一行字,其中的大致意思為,太和元年(公元477年)的時候,五十個工匠耗費了三千個工時,食用了三十斛鹽豆豉,才得以將該石槨製作完成。這些記載究竟代表著什麼呢?

鹽豉,可能大家不太熟悉,這是古人的食用品之一,相當於煮熟的豆子發酵後再用食鹽腌制,類似於現在的黃豆豆瓣醬。北魏時期的鹽豉價格由於沒有記載,故此只能藉助漢代豆豉的價格進行分析。漢代的豆豉大概為「一斗二十六七錢」,而《漢書·食貨志》記載:「黃金壹斤值萬錢」,由此推算三十斛的鹽豉起碼也要在8300錢左右,相當於0.83斤黃金,約為黃金415克。

如果按照現代黃金價格300元/克進行換算的話,鹽豉的耗費應該在124500元左右。當然,我們只是算了工匠們的用餐費用,接下來,我們算五十個工匠耗費了三千個工時的勞動費用(公時是一個小時算一個工時,3000個公時約等於(一天工作10個小時)一個月,也就是說這五十名工匠一共幹了一個月的時間)如果按照一個工匠日工資200元工資來算,200x30X50=300000元左右。兩項合計,一共花費了42萬元左右的費用,由此可見,這具石槨的製造費用頗為巨大,非王侯貴族是絕對消費不起的。

一件石頭製成的石槨,揭開了1500年前北魏貴族的奢侈生活,也詮釋了當時社會的浮華風氣。它不僅僅是北魏王朝社會鼎盛時期的重要代表性證據之一,同時更是貴族們窮奢極欲的真實寫照。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版權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這個朝代有種百姓拒用,商家拒收的「臭」錢,如今卻很難見到了!
作家鍾參展突發故障,這位專家用兩招將其修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TAG:歷史大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