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修行如勞動 勞動亦修行

修行如勞動 勞動亦修行

修行如勞動 勞動亦修行

適逢勞動節,向所有的勞動者們致敬。

修行如勞動

很多人覺得,佛教是不事生產勞動的,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在佛陀在世的時代,曾經有在家耕種者不理解佛陀游化講法,對佛陀說:「我有得吃,是因為我耕種了田地,你也應耕種。只有勞動後,才有飯吃。」

佛陀回答說:「我也耕田種地,只有勞動後,我才享受飯食。」

「你說你是一個耕種者,但是,我們並沒有看見尊者你的犁具、牛軛、耕牛等。」婆羅門迷惑不解地說道,「請告訴我們,你到底怎樣耕田種地?」

佛陀回答道:「信為種子,戒為雨水,慧為牛軛,中道為犁具,意志為韁繩,靜念為牛鞭。言行謹慎,飯食適量,以真誠去除雜草,以禪定達到圓滿的解脫。精進為載物大白牛車,載至苦盡樂生的涅盤之境。如此耕種好了的田地,定會結出不死之果,獲得徹底的自在。」

勞動亦修行

在印度,僧人們居無定所,過著乞食的生活,佛教傳入中國後,僧人們開始集中住在寺院,乞食的機會越來越少,有了房舍、有了田地,禪宗祖師馬祖道一和百丈懷海禪師就根據這樣的實際情況,開啟了「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佛教農禪並重生活與修行習慣。

農禪,既是古代佛教禪宗寺院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經濟基礎,也是僧侶們修行的一個「法門」。

現在,仍有很多寺院的僧人每天都要幹活,不論是種地也好,參與寺院建設也好。在勞動上,出家僧人與普通人毫無差別。

佛陀告訴我們要多多參與到勞動中去,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獲得今生的幸福快樂。

在《長膝經》中,一位在家弟子請教佛陀:一個俗務纏身、享受欲樂的在家人要怎樣才能獲得今生的幸福快樂?

佛陀傳授了幾種方法,第一種就是「勤勞具足」,指的就是希望在家人能夠勤勞工作,從事農業、經商、或在國家中擔任一定職務,或用任何一種正當的技能來維持生計,能夠勤勞、不懈怠。

信為種子苦行雨

慧為我軛與犁鋤

慚為鋤棒意為勒

正念即是鋤與鞭

護身惡行語惡行

對衣食住腹制量

智諦刈除煩惱草

自製柔和我解脫

精進為我荷馱牛

運載我瑜伽安穩

向前行進無退轉

欲至彼岸無愁煩

如是行此之耕耘

獲致涅槃甘露果

如是行此耕耘後

即得一切苦解脫

——《耕田婆羅墮闍經》

四川尼眾佛學院僧眾在田間勞作

凈慧長老用自來水沖洗地面

凈慧長老不辭辛勞,肩扛木板

廈門南普陀寺僧眾搬運樹木

僧尼集體插秧

踏過泥濘

僧人山間擔柴,返回寺院

清晨,僧人集體掃地

河南嵩山少林寺僧人運送食物

僧人辛勤勞作,將晒乾的稻子挑到糧倉保存

僧人辛勤勞作,在水田中收割稻子

僧人集體勞作,搬運木材

終南山古觀音禪寺僧人除雜草

僧人在戶外鋤草

僧人和居士們在整理荒地

僧人清掃積雪

僧人在清掃台階上的積雪

僧人集體出坡鋤草

僧人整理寺院草木,清除枯枝落葉

僧人集體出坡採茶

白馬寺僧眾集體出坡勞動

僧人鋸斷竹子作為柴火

僧人肩扛柴火

基建動工,僧人用車推運磚塊

雪過天晴,僧人集體掃雪

僧人竹筐收貨食物

僧人用小車搬運石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憨山大師:念念不離泠淡中,便是離垢一條徑路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