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太極猝死,手握重兵的多爾袞為何不稱帝?學者:沒有十足的把握

皇太極猝死,手握重兵的多爾袞為何不稱帝?學者:沒有十足的把握

皇太極猝死,手握重兵的多爾袞為何不稱帝?學者:沒有十足的把握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猝死盛京。此時,中華大地的形勢是這樣的,江河日下的大明,聲勢浩大的李自成、張獻忠起義軍,以及如日中天的大清,三股力量都處於大決戰的前夕。皇太極在此時去世,而他生前又沒有指定繼承人選,致使大清內部波瀾雲詭。

如果處理不好,大清內部很可能出現分裂。本來,按照大清(後金)初期的繼承原則,從能力、威望、貢獻等方面,多爾袞是皇位最可能的人選。然而,此時的大清經過皇太極的南征北討,已經與努爾哈赤當年不可同日而語。

皇太極猝死,手握重兵的多爾袞為何不稱帝?學者:沒有十足的把握

更重要的是,皇太子長子豪格也不是一介武夫,他對當時的形勢的見解一針見血。國不可一日無君,關於皇位繼承人上,大清內部產生了激烈的爭論,「諸王兄弟,相爭為亂,窺伺神器。」皇太極生前統領正黃旗與鑲黃旗一心擁立豪格,而多爾袞統領的正白旗與鑲白旗則無條件支持他。

八月十四日,努爾哈赤次子代善在崇政殿召集眾人討論繼承人選,支持豪格的人理由是他是皇太極長子,皇位理應由他來繼承,而支持多爾袞的人理由是多爾袞功勞最大。主張擁立豪格的重臣有圖爾格、索尼、圖賴、錫翰、鞏阿岱、鰲拜、譚泰、塔瞻八位重臣。

皇太極猝死,手握重兵的多爾袞為何不稱帝?學者:沒有十足的把握

加上掌握鑲藍旗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也傾向於擁立豪格。這意味著豪格有正黃、鑲皇以及鑲藍三旗的支持,加上自己的心腹力量,似乎他在軍事上佔據著絕對優勢。另外,威望最高的皇太極二哥禮親代善,也認為豪格是「帝之長子,當承大統」,但沒有表露出來。

豫郡王多鐸、英郡王阿濟格是擁立多爾袞的兩白旗旗主,兩人是下定決心要把多爾袞扶上龍椅的。為了爭奪皇位,豪格和多爾袞一直互不退讓,之間火藥味漸濃,大清高層幾乎所有人都捲入其中。既然彼此都看不順眼,直接火拚也不可能,到了最後「兩黃旗大臣佩劍上殿進言」,都把劍帶著,可見爭論之激烈。

皇太極猝死,手握重兵的多爾袞為何不稱帝?學者:沒有十足的把握

怎麼辦?繼續下去大清必將走向分裂,無論是豪格集團,還是多爾袞集團,都是不想看到這一局面的。從紙面上來看,似乎支持豪格的實力更強,其實不然。皇太極能把後金髮揚光大,多爾袞居功至偉,「太宗創業盛京,同事諸王俱樹勛勞,而睿王之功為冠。」

以多爾袞的實力,完全可以贏,因為他率領的兩白旗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去打仗的路上。只是代價太大,多爾袞的志向遠不在此,此時的他已經考慮如何問鼎中原了。豪格集團底線是豪格可以不繼位,但必須是皇太極的兒子繼位。

皇太極猝死,手握重兵的多爾袞為何不稱帝?學者:沒有十足的把握

為了更大的理想,多爾袞妥協了,選擇了年僅6歲的福臨。但多爾袞也有條件,要求自己成為攝政王之一,豪格集團答應了。史書記載,皇太極死後皇位爭奪是從1643年9月21日開始,直到1643年10月8日福臨登基,歷時17天的激烈爭鬥,最終福臨成最大贏家。

表面上來看,多爾袞與皇帝擦肩而過,但他認為自己是贏家,因為自己成為攝政王,而皇帝年幼,將來天下還是自己的。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多爾袞英年早逝,又沒有子嗣,竹籃打水一場空。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世祖實錄》、《東華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李老師 的精彩文章:

三國排名第一猛將,卻被後人罵得狗血噴頭,墓地寒酸簡陋無人問津
宋江接受招安後,受封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這個官職有多大?

TAG:歷史李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