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末百業蕭條,為何上海經濟突飛猛進?太平天國立大功

清末百業蕭條,為何上海經濟突飛猛進?太平天國立大功

隨著鴉片戰爭的失敗,中國的大門也被列強用大炮打開,腐朽的封建朝廷為了維持自己的地位不惜做出賣國行徑,與西方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其中,很多重要港口城市都成為他國租地。

1842年清廷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條約中規定中國人必須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和上海這五座重要城市作為中英通商口岸。除此之外,英國人有權利在這些口岸投資設廠,這樣一來畸形的資本發展便在上述城市中誕生。

上海如今已經是座國際化的大都市,早在民國時全國人都已經知道大上海的名號,事實上,清朝末年時的上海僅僅是個小縣城,這座城市真正的高速發展時期並不是民國,而是清末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以後。

太平天國運動於道光末年爆發,天王洪秀全在廣西起義,一路征伐,大有席捲全國之勢。截止到1853年3月,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太平軍距離上海不過幾百公里。受太平天國教義影響,部分上海人在上海響應起義,上海動亂。當地的富人迫於壓力,逃亡到租借一帶。

1853年12月,清軍為避免民間小刀會鬧事,讓小刀會成員無處蹲形,將上海東門一帶的民房全部燒毀,很快另一批上海的上層階級也轉移到租借。租借人數的猛增大大刺激了當地經濟,生活在租借里的人們開始做起了各種各樣的生意,同時外國領事館也陸續向人們收稅,租借成為上海新的經濟中心。

1860年,太平軍著手進攻上海,值得一提的是,這並未對上海經濟有所影響。太平軍和朝廷打仗需要軍餉,而軍餉錢又只能通過與洋人做生意賺得。因此在上海一帶太平軍控制範圍內來往的洋船隻要交了錢,一路都會暢通無阻。

太平軍討伐上海後逐漸轉變戰略方針,在江浙一帶趨向防守。而清廷的淮軍也在南方不停的進攻太平軍佔領區,這使得江浙一帶的百姓願意顛沛流離大老遠跑到上海租界生活,有錢人熱衷在租界搞產業,窮人也樂意在上海做活。總而言之無論如何也不願意回南方。

外來人口的湧入在客觀上推動了上海的發展,隨著時間的演變,上海也就有了經濟大頭的基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上海能有大規模的經濟體量,靠的也是它得天獨厚的沿海條件。到了今天,自然能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向東向南看 的精彩文章:

此人為霍去病弟弟,熬過三朝帝王,卻因娶錯老婆被滅族

TAG:向東向南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