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煙台蘋果」背後傳教士的故事

「煙台蘋果」背後傳教士的故事

煙台蘋果聞名遐邇,卻鮮有人知道其栽培者——傳教士倪維思。(John Livingstone Nevius 1829-1893)

煙台蘋果享譽國內外,這一點很多人都知道。可是,能夠把煙台蘋果與傳教士聯繫在一起,並能說清其中「因緣」的人,恐怕就沒有那麼多了。

這也難怪,越是熟悉的事物,人們往往越是懶於刨根問底,探究它們的歷史淵源和文化背景。 其實,很多看似平常的事物,其背後往往隱藏著一段不平常的人文信息和歷史故事。

在這裡我就想給大家講一段美國傳教士與煙台蘋果的故事。

在中國近代史上,西方傳教士來中國傳教經常藉助科技的手段,以傳播「西學」的方式傳播基督信仰。可最終的結果是,中國人接受了西方的學問,卻拒絕了西方的信仰。

在傳教士眼裡,科學好比是信仰的「婢女」,傳播西方科技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中國了解信仰與文化。可在中國人眼裡,「婢女」遠比「主人」受歡迎。這種現象在傳教士報刊身上體現得最為充分。

傳教士出版的報刊,除了宗教之外,還登載著新聞、天文、地理、科技知識等內容。之所以出現這種傳教士報刊非宗教化的傾向,是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的。

中國人心中壓根就沒有「上帝」這回事,即便是燒香拜佛,採取的也是「無事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實用主義心理。這跟英美等國「人人讀《聖經》,周周做禮拜」的習俗大相徑庭。

1871年,倪維思到了山東煙台。在毓璜頂東南山坡,買下十餘畝的土地,用作試驗農場。他搜求培育海外果苗,移植美國桃,李,梨,蘋果,歐美的葡萄,日本的草莓,引進本地。以接木,插枝,育苗等方法,與中國原產交配,繁育新種。

原來,倪維思年輕時學習過果樹栽培技術。來到山東後,他發現山東的氣候、土壤等與美國相似,而所產水果遠不如美國,於是就萌生了改良果樹的念頭。

他將美國的蘋果移植到煙台,以嫁接、育苗等方法培育,使之成為具有特別香味的新品種,結果,他栽培的蘋果樹異常成功。附近州縣的人民競相推廣,很快就成為農家重要的副業。這便是後來享譽國內外的「煙台蘋果」。

因此,山東半島的煙台成為「水果之都」。其中,「香蕉蘋果」是把美國的蘋果移接,成為具有特別香味的新品種,較原種更優越。「香蕉蘋果」不久就馳名全國。

隨後,煙台也因為這種蘋果而成了著名的水果之都。與此同時,煙台也因為水果平添了一個地理名詞「葡萄山」。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倪維思在中國傳教的時間長達40年,他留下了很多著述,主要有《天路指南》、《神道總論》等。1893年,倪維思在煙台去世。

作為傳教士,倪維思來中國的目的當然是為了「傳播上帝的福音」,讓古老的中國接受基督教。有趣的是,倪維思在中國山東辛辛苦苦傳教40年,可基督教最終仍沒有被中國人廣泛接受,倒是他在傳教過程中所從事的副業——栽培出的煙台蘋果——讓中國人受惠不少。

今天,當人們吃著香甜的煙台蘋果時,恐怕很少有人會想到它與美國傳教士倪維思的這段因緣,甚至,倪維思這個人的名字也已被人們一天一天地淡忘,但是,煙台蘋果的盛名和芳香卻永遠地流傳了下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讚美 的精彩文章:

你是第一批看見「黑洞」的人類!
主耶穌在受難周、復活節的關聯事件

TAG:讚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