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勞動節 | 忙,是修行;閑,是境界

勞動節 | 忙,是修行;閑,是境界

5月1日,國際勞動節,是向普天下勞動者致敬的一個節日。勞動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但是勞動之餘,也不要忘記閑暇,勞逸結合,才能體會到人生的美好。

一、忙,是修行

曾國藩說:百種弊病,皆從懶生。

人生一世,不能不勞動。

勞動才能創造價值,人才能因此在世上生存。

動漫大師宮崎駿先生有一部動漫叫《千與千尋》。

千尋誤入湯屋,小白龍對她說,你必須去找湯婆婆要一份工作,不然就要被變成動物。

這一經典的設定至今讓人津津樂道。

生活在現代化的工業社會之中,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每個人都成為這個社會的一枚螺絲釘。

只有通過加入社會分工之中,取得一份自己的工作,個人才有了尊嚴、成就、財富可言。

當這個社會這個大機器轉動的時候,每個人都需要跟著社會的節奏,如今社會進步速度加快,對每個人來講,忙,是不可避免的。

勞動節 | 忙,是修行;閑,是境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達芬奇說:勞動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的長眠。

一個人只有通過勞動,才能讓自己經濟獨立,不依附於他人,才能開創自己的美好生活。

鄭板橋說:「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只有經濟上獨立,才能完善內心,完成人格獨立。

曾國藩說:「子侄除讀書外,教之掃屋、抹桌凳、收糞、鋤草,是極好之事,切不可以為有損架子而不為也。」

他教育孩子從小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道理,戒除後輩遊手好閒,懶惰成風的習氣,而這,也使得曾氏家族幾百年來興盛不衰。

讓孩子懂得困難與艱辛,引導他們學會勤奮和努力,這才是對孩子最深邃的饋贈。

遊手好閒的人抱怨多,辛勤勞動的人歡笑多。

勞動的背後有收穫,也有艱辛,有辛苦,也有快樂,而這恰恰是生活的意義。

勞動節 | 忙,是修行;閑,是境界

二、閑,是境界

梁實秋說:人在有閑的時候才最像是一個人。

勞動有勞動的價值,閑暇也有閑暇的意義。

西方人,在很早的時候就有了今天世界流行的周末休息標準。

而在中國漢代,官員在每五天之中可以有一天不辦公,這個假日稱為「休沐」,直到隋代仍然奉行這一個假日。到了唐代就逐漸演變成了十天一休。

可以說,東方和西方對休息的態度是一致的。

忙,心亡也。

一個人總是在忙,他就會喪失性靈,逐漸喪失自我。

埋頭於工作中,忙忙碌碌,焦頭爛額,不是生活之道;學會「以逸待勞」,忙裡偷閒,苦中作樂,才是生活真諦。

勞動節 | 忙,是修行;閑,是境界

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彈彈琴、畫個畫、打打球,去做一些看似無用但是有滋味的東西,並且在這種無用之中,體會到一種純粹被興趣驅動的快樂。

借著這閑暇暫時逃遁現實的利益世界,重新恢復自己的性靈,找回自我。

林語堂說:「悠閑的生活,也必須要有一種恬靜的心地和樂天曠達的觀念,以及一個能盡情玩賞大自然的胸懷方能享受。」

悠閑,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人生境界,一種舍與得的智慧。

蘇軾在擔任杭州太守的時候,喜歡在高山的亭子中辦公,辦公之後,一定要小酌一杯,看看滿山風光,找個陰涼睡上一覺。

把繁重的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條,工作也成了勞逸結合的享受。

勞動節 | 忙,是修行;閑,是境界

忙,是修行;閑,是境界。

五一放假了,不要再為繁重的工作所累,約幾個知心好友,看看大好春光,好好放鬆一下,讓假期變成一種享受。

本文來源於:儒風大家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共讀 的精彩文章:

媽媽和孩子的幽默對話!佩服!值得存五十年!
「一個女人最聰明的活法」

TAG:有書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