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街頭現3.5萬字古籍,揭開焚書的歷史真相,差點被日本「搶走」

街頭現3.5萬字古籍,揭開焚書的歷史真相,差點被日本「搶走」

中國人歷代以來都有「寫書」的習慣,早在上古時代,古人就開始寫書,到了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時更是給後世留下了無盡的文化隗寶。然而,在始皇帝一統天下後焚書坑儒,大部分的先秦典籍毀於一旦,也就這樣,不少珍貴的奇書失傳,很多先秦的歷史成為了歷史謎團。

但這些歷史謎團總會留下一些線索,現代學者根據各類史書記載中的破綻,開始尋找歷史真相;然而,這是遠遠不夠的,也不足以支撐研究出來的歷史觀點。好在現代人還進行考古,在不少的先秦古墓中出土了竹簡,這些竹簡就是先秦時代的書籍,記載了當時真實的歷史事件。除此之外,我國還在民間發現了不少的戰國竹簡,就如1994年香港文物街頭髮現的3.5萬字的戰國楚竹書。

香港文物街頭髮現的這3.5萬字古籍還得從1994年說起。當時香港大學中文系教授張光裕得知香港文物界中出現了一批來自內地的竹簡,對於本身就研究戰國簡的張光裕來說,這不得不使得尤為謹慎。張光裕教授通過各方面途徑與出售這一批竹簡之人見面,並且對這竹簡進行了研究,初步斷定這是先秦時代的楚簡。張光裕教授得知自己能力有限,根本買不了這一批楚簡,於是立即聯繫內地的朋友,也就是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先生。

熱愛文物的馬承源先生立即趕到香港,對這一批文物進行了鑒定,證實這是戰國時代的竹簡後,決定斥資100多萬港幣購買。可能不少人覺得這100萬港元買下這批竹簡非常的不值得,是在浪費資金。要知道,當時的日本人知道香港出現戰國竹簡後也虎視眈眈,想將這一批竹簡「搶走」;但販賣文物的香港人稱「如果香港或者大陸人不要的話,才打算賣到海外」。也就是說,如果上海博物館不買的話,這一批珍貴的歷史文物必定會被日本「搶走」,這對於國家歷史、民族文化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上海博物館專家花100萬買下這一批竹簡後,幾乎看不懂竹簡中的記載,看不懂的原因不是說看不懂這些楚系文字,而是因為文章不止一篇,作者也不止一個,有專家在研究時將其稱為「天書」。當時上海博物館的專家自知僅靠自己是無法完全解讀這部3.5萬字的天書的,隨後邀請了北京、香港的著名學者一起參與解讀整理。

這部差點被日本「搶走」的先秦古籍,內容有80餘種,包括原存書題20餘篇,全部是秦始皇公元前213年至公元前212年「焚書坑儒」前原始的、第一手的戰國古籍,涉及到焚書前各種的題材。竹簡記載的內容不僅大大的填補了前秦思想文化史上的很多空白,甚至還揭開了焚書坑儒前真實的歷史。

其中意義最為重大的是發現了《孔子詩論》《古周易》《恆先》《容成氏》等失傳古籍。《孔子詩論》的出現為研究者了解孔子思想、孔子對《詩》意的評價提供了最為原始的證據,對於《周易》,史書中有記載「秦焚書,《周易》獨以卜筮得存」,古周易的出土還原了一部焚書前這是的《易經》為研究先秦時期的易學提供了可靠的文物數據;《容成氏》的面世,揭開了遠古時代中國20多位帝王禪讓、爭位之風;對於研究中華文化以及先秦朝代變更有著重要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物學長 的精彩文章:

TAG:文物學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