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英國人要殺,美奸更要殺!美國獨立戰爭也是美國的第一次內戰?

英國人要殺,美奸更要殺!美國獨立戰爭也是美國的第一次內戰?

自哥倫布新大陸發現後,各國殖民者紛至沓來,紛紛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其中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個英屬殖民地,殖民地為本土提供原料,並接受移民解決國內的「失業」問題,而英國則將各種製成品返銷殖民地,並為其提供軍事保護,雙方的聯繫越來越緊密。1754年爆發的七年戰爭中,殖民地更是和英國政府一起並肩作戰,擊敗了法國和印第安人,奪取了加拿大和北美地區的大片土地,一時間英國政府和殖民地人民情比金堅。

但是戰爭的巨大開支使得英國政府債台高築,戰爭結束後,眼看自己囊中羞澀,北美這隻肥羊卻愈加肥碩,英國政府毫不猶豫地在殖民地不斷加徵稅收。而殖民地人民則認為「議會無代表,則不納稅」,起而反抗英國政府的徵稅,英國對此予以嚴厲鎮壓,這樣一來雙方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終無法調和,北美獨立戰爭的爆發。

七年戰爭結束後,根據1763的《巴黎和約》英國從法國手中奪取了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廣大區域(紅色是英國原有的殖民地,粉色是通過這次戰爭新奪取的部分)

過往的印象里,這是一場獨立之與殖民,自由之與奴役,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抗爭,殖民地的人民從戰爭爆發的那一刻起就跟英國勢不兩立,血戰到底。事實上,雖然英國一心要剿滅北美的叛逆,但殖民地的人民卻不是全都贊成這次「造反」。

早在獨立戰爭爆發之前,北美殖民的人民就因政治立場的不同而分為兩派,一派人覺得英國政府在北美不斷加稅,議會還不給我們位置,這就是暴政,主張要獨立,他們被稱為Patriots(愛國者),只是以當時的標準來看,他們這是犯上作亂,是徹頭徹尾的叛國者(traitor),所以我們姑且稱之為獨立派吧!另一派雖然也要求「議會無代表,則不納稅」,但認為英國好比是母親,即使這位母親近來越來越專橫,暴虐,分家另過還是不行的,主張繼續效忠英王。這一派人被稱為Royalists(效忠派),又被稱為Tory(托利黨或是保守黨)。

據後來的歷史研究表明,效忠派佔到了北美13殖民地人口總數的16%(1780年時13殖民地的總人口是280萬,其中白人225萬)。戰爭時約翰·亞當斯的一封信件更是認為效忠派佔到了人口的1/3。通常效忠派本身跟英國本土有著密切的商業往來和家庭聯繫;認為拿起武器反抗英王是不道德的行為;他們拒絕激進的變革,擔心社會因此失去秩序,害怕最終會迎來暴民統治(這一點之殖民者的抗稅活動中接連不斷的暴力活動,一定程度上證明他們的擔憂不無道理);法國和西班牙對北美的軍事威脅依然存在,一旦脫離英國,天知道這些天主教徒會對清教徒移民做出什麼來;另外就是1745年剛結束不久的詹姆斯黨叛亂,英國政府對反叛者的血腥鎮壓,仍然讓他們記憶猶新,畢竟當時的英國是如此的強大

這是一幅反應殖民地人民對英國稅官處以「塗瀝青,粘羽毛」的私刑的漫畫,背景是波士頓傾茶事件,這種私刑是北美地區公開羞辱他人的保留節目。

事實上即便是激進的獨立派人士,一開始也不是奔著獨立去的,而是抱著一種「反貪官不反皇帝」的鴕鳥心態,認為這一切都是貪婪腐敗的內閣的問題,仁慈、善良的國王絕不會這樣,只要一次激烈的武裝抗爭,就能夠促使這個殘暴的內閣倒台,從而上台對北美友好的新內閣。所以1775年7月5日在萊剋星敦的槍聲後,大陸會議仍然向英王喬治三世遞交了「和平請願書」,在請願書里他們恭順地表達了對英王的忠誠,並請求他阻止內閣的敵對行動,以便達成和解,美洲人民只是要求把「議會無代表,則不納稅」的英國原則,推廣到北美殖民地而已。

萊剋星敦之戰

然而這年5~6月的一系列血腥戰鬥,斷絕了最後一絲和解的可能性。特別是邦克山之戰,此戰英軍雖然打贏了,卻死傷1000多人,要知道當時北美地區英國駐軍也不過1萬多人。英國徹底惱羞成怒了。8月喬治三世拒絕閱讀和平請願書,並頒布了一份王室公告,聲明殖民地現在處於一場由各種心懷邪念的亡命之徒挑起的公開叛亂中,將遭到嚴厲的懲罰,還號召美洲的忠實臣民將叛國者繩之以法。而獨立派也是直到一年後的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才和英國宣告徹底決裂。

邦克山戰役,此戰英軍獲勝但因為是進攻方,損失1054人,超過美軍的450人

戰爭爆發前夕,獨立派就控制了殖民地的大部分地區,戰爭爆發後相繼制定了法案禁止反對獨立的言論和作品出現,效忠派將被剝奪公民權和財產權,一些殖民地,特別是紐約、南卡羅萊納、馬塞諸塞和賓夕法尼亞,效忠派還面臨著暴民的襲擊。一時間獨立派控制區的效忠派要麼逃亡,要麼只能三緘其口,隨著獨立戰爭的爆發,一場內戰也在事實打起來了。

這幅版畫反映了當時的殖民者正準備給其中一個效忠派「塗瀝青,粘羽毛」,另一個效忠派則已經被掛上了絞刑架示眾

早在戰爭爆發前雙方就已經開始囤積武器彈藥,組建各自的武裝力量。英國人也充分認識到「以美製美」的重要性,支持效忠派組建了各種武裝力量。效忠派武裝主要分為被稱之為地方軍(provincial)的正規軍,和民兵。戰爭期間紐約國王皇家兵團、威爾士王子美洲軍團、國王美洲兵團、新澤西志願兵團、女王遊騎兵(值得一提的是,著名愛國者內森·黒爾就是被他們抓獲的)等多支正規軍相繼組建起來。整個戰爭期間有多達5萬民殖民者為英國作戰過,1780年時,華盛頓麾下大陸軍僅有9千多人,而英軍中卻有8千多名效忠派在服役。

1780年7月弗吉尼亞州肯塔基郡的一份陪審團判決書,對兩名被判決為英國臣民的男子,處以沒收土地的懲罰。其中丹尼爾·布恩是陪審團成員之一。

典型的效忠派軍隊形象,因身穿綠色的軍裝,為跟英軍做區別,常被稱為「綠衫軍」的

雖然早在1775年的萊剋星敦之戰中就有少量效忠派士兵穿著平民的服裝與英軍並肩作戰,但是大多數時候他們只被英軍用來維持城市秩序,負責治安、巡邏和警戒,間諜則被英國人廣泛的派遣出去刺探華盛頓的軍事部署情報。隨著戰事愈發激烈,效忠派軍隊開始參與到正式作戰中,1775年年底,美軍入侵加拿大時,為協助防守魁北克,效忠派士兵第一次被允許有組織的參與戰鬥,最終英軍戰勝,美軍總指揮蒙哥馬利戰死。

蒙哥馬利之死

此後效忠派武裝更加頻繁的參與各種作戰。特別是1777年約翰·伯戈因從加拿大入侵殖民地失敗,在薩拉托加投降後,北方地區陷入僵局,英軍主力南侵,效忠派軍隊發揮了更加重要的作用。1780年3月29日-5月12日的查爾斯頓圍城戰中,英國軍官伯納斯特·塔爾頓中校指揮英國軍團(由效忠派組成)在4月14日夜襲蒙克角,完成了對查爾斯頓的封鎖,使其既無法獲得增援,也無法逃脫。最終美軍投降,共計有5400餘人被俘,同時還有大量的武器彈藥,這是戰爭中美軍最大的一次損失。

查爾斯頓圍城戰

異端比異教徒更該死,很多時候教派鬥爭、路線鬥爭、內戰比起對外鬥爭來得更加慘烈。戰爭中所有人都不得不表明自己的立場,選邊站隊,鄰居、朋友、親人紛紛決裂。威廉·富蘭克林是本傑明·富蘭克林兒子就是一個著名的效忠派。1780年6月20日發生的拉姆索斯磨坊戰鬥,就是一場發生在鄰居、親人和朋友之間的惡戰。期間因彈藥耗盡,雙方還發生了兇狠的肉搏戰,戰鬥中甚至發生了親手殺死自己的兄弟,事後又親手埋葬他們的慘劇。

前新澤西皇家總督,堅定地效忠派威廉·富蘭克林,父親是美國開國三傑之一的本傑明·富蘭克林之子,戰爭期間與父親決裂,並組建「皇協軍」和英軍共同作戰。

美國南北戰爭時,北軍將領威廉·謝爾曼因對南方進行的焦土作戰,而廣受詬病,實際上這是美國人的祖傳手藝。宗教鬥爭中是把異端綁上火刑柱燒烤,獨立戰爭中內戰雙方對敵對的一派直接就是燒殺劫掠,老弱婦孺通通不放過。效忠派的殘忍,使得他們的盟友,莫霍克酋長約瑟夫·布蘭特也看不下去了,他制止效忠派殺死婦女兒童,說道「「這些孩子既不是國王的敵人也不是大陸會議的朋友」。至於綁架誘拐更是家常便飯,獨立宣言的簽署人之一理查·斯托克頓就被效忠派綁架,在經歷了監禁和酷刑後他崩潰了,被迫簽署了向喬治三世效忠的宣誓書。

1778年7月3日「懷俄明慘案」中效忠派和他們的易洛魁印第安盟友,一起殺死了約400名支持獨立的平民

同樣的獨立派也一樣的心狠手辣,進行了對等報復。喬治亞洲的著名效忠派托馬斯·布朗,此人是一個富有的種植園主,1774年才來到殖民地。1775年一群獨立派來到他家中,要求他向獨立事業宣誓效忠的,他拒絕了,並開槍打傷了他們的頭領,其他人打破了布朗頭蓋骨,剝下了他的部分頭皮,並把他吊到他家門前的樹上,又來了一出「塗瀝青,粘羽毛」的戲碼。而後他們又架上一堆火烤他,最終他的兩個腳趾頭被燒掉。事後,僥倖活下來的憤怒的托馬斯成了英國人的鐵杆,自行組建了卡羅萊納國王遊騎兵,並鼓動周邊的印第安人和他一起作戰。戰爭期間,他給獨立派造成了重大損失,以至於他最終在第二次奧古斯塔戰役戰敗被俘後,美軍的南方軍司令納撒內爾·格林不得不親自命令一隊正規軍將他押送到監押地,以免被其他人殺死。

1783年在倫敦出版的一幅漫畫,描繪了六個效忠派被美洲原住民(代表獨立派)殺害。四人已被絞死,一人即將被剝去頭皮,而最後一人則在禱告,他即將被揮舞著斧頭的人殺死。

雖然獨立宣言聲稱「人人生而平等」,但是顯而易見,在當時的美國人眼裡白人更平等,至於黑人就根本不算人。英國人充分的利用了這一點,戰爭開始不久,弗吉尼亞州前皇家總督鄧莫爾勛爵宣布給所有屬於愛國者的奴隸自由,只要他們拿起武器加入英軍。不久就有大批黑奴逃離到英國人這邊,並被組建成衣索比亞團。他們穿著印有「給奴隸以自由」的制服為英軍戰鬥。後來更多地有黑人參與的部隊被組建起來。據統計在1775-1783年期間共有12000名黑人為英國人服役作戰。這一情況迫使獨立派在大罵英國人卑鄙的同時,也不得不允許黑奴通過參加大陸軍服役以獲取自由。

衣索比亞團

1781年10月19日,北美英軍副總司令查爾斯·康沃利斯在約克鎮戰敗投降,此後北美洲的戰事基本停歇,但是效忠派和獨立派的衝突卻並未停止。1782年3月24日,威廉·富蘭克林手下的一支部隊俘獲了著名愛國派領袖約書亞·哈迪,此公此前俘虜了一名效忠派農民菲利普·懷特,在後者試圖逃跑時將其槍殺。作為報復在短暫的監押後,4月12日哈迪被絞死。劊子手還貼心地在他胸前掛著一張紙條上面寫到「送哈迪上去找菲利普·懷特」。

約克鎮康沃利斯戰敗投降

1783年9月3日,英王代表與殖民地代表於凡爾賽宮簽訂1783年巴黎條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利堅合眾國成立。

《巴黎和約》簽訂是的「工作照」,當然因為英國代表覺得太屈辱,拒絕擺Pose,所以畫面中都是美方代表,著黑衣者是本傑明·富蘭克林。

戰爭結束後有約6萬名效忠派(其中白人有5萬)被英國組織撤退。他們中的大多數,約3.8萬人去了加拿大,這些死硬的效忠派一直是英國的鐵杆支持者。1812年戰爭期間,還夥同英軍殺到華盛頓一把火燒了白宮。約有5千名白人效忠派去了佛羅里達,同時帶去了約6500名奴隸。另有約1.3萬人去了英國本土(其中有5千黑人)。很多的支持英國的易洛魁人和其他的北美土著也被從紐約和其他州驅逐,並最終在加拿大重新定居。這些人都在加拿大獲得了土地和英國政府針對他們財產損失的部分補償。

「托利黨難民在前往加拿大的路上」霍華德·派爾作

移居到加拿大的黑人雖然得到了自由和土地,但是仍然飽受歧視,而且分到的土地也較為貧瘠。1796年英國組建了獅子山公司,將1000餘名不滿於加拿大境遇的黑人轉移到了新建的非洲獅子山殖民地,其中就有原屬於華盛頓的奴隸哈里·華盛頓。不久後的1800年,因為殖民當局再次橫徵暴斂,這些受革命洗禮的黑人老兵再次拿起了武器反抗自己的老闆。起義最終被鎮壓,哈里被流放到大西洋海岸,不久後死在那裡。

絕大部分的效忠派最終還是選擇留下來。1787年,因為與憲法衝突針對效忠派的最後一部歧視性法律中也被廢除,內戰的雙方最終達成了和解,都成了新建的美國公民,甚至有的人還出任了新政府高官,如後來出任助理財政部長並參與制定憲法的坦奇·考克斯擔任就是效忠派。

不列顛女神安慰她被流放的美洲殖民地的效忠派,並承諾給予他們補償(由本傑明·威斯特創作的版畫,反映1783年英國接納流亡英國的北美效忠派的情景)

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茨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革命導師也說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效忠派本來跟英國就有情感上的不舍,經濟上的聯繫也更加的緊密,殖民地獨立就極大的損害到他們的利益,因經濟利益的著眼點不同,進而演化成激烈的政治衝突,最終矛盾不可協調,只能訴諸武力一決雌雄。這種因為經濟的衝突,最終演化成內戰的情況在歷史上不是第一次出現,也不是絕不會最後一次出現。很多時候,我們不妨將視角,從道德面轉到經濟面可能會跟加清晰。

歷時數年的血腥戰爭最終結束了,英國人被趕走,獨立派在殖民地獨立建國,效忠派除了那些流亡的死硬分子似乎也都低頭了。美國政治上擺脫了,經濟上卻依然嚴重依賴英國,而隨著美國本土的資本主義壯大起來,要求擺脫英國控制時,必然就會損害到跟英國聯繫緊密的一方,這種衝突最終再一次演化成一場更加血腥的內戰。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楠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全部完工:美第三艘全球最強驅逐艦正式下水 舷號DDG1002
金末名將只有完顏陳和尚?這個被《金史》黑掉戰績的道士更能打!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