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泰山封禪,究竟是源於上古,還是始於秦始皇?

泰山封禪,究竟是源於上古,還是始於秦始皇?

泰山封禪意義重大,那麼泰山封禪源於何時?司馬遷在《史記》中有單獨的一篇《封禪書》,其中就提及了泰山封禪的起源。

在這一篇《封禪書》中,保存了關於封禪起源的一段珍貴史料,即《管子·封禪篇》,談到了「七十二帝王泰山封禪」,最初源於「無懷氏封泰山」。當然,司馬遷明確列出的是十二個,從無懷氏、伏羲、神農、黃帝.......到周成王。

其實,《史記·封禪書》,《論衡》和《韓詩外傳》等史料文獻都記載了「七十二王封泰山」之事。既然如此,泰山封禪果真源於上古?然而秦始皇泰山封禪的遭遇,卻又讓人質疑泰山封禪的起源,甚至泰山封禪的歷史可能會顛覆大家的傳統認知。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六國,這時出現了一個治國路線之爭,即儒法之爭。在儒生的支持下,秦始皇決定泰山封禪。

《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

從以上用詞中,不難看出是在齊魯儒生的推動之下,「刻石頌秦德」,然後泰山封禪。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領大臣和儒生博士70人,浩浩蕩蕩的準備泰山封禪,以表明當上皇帝是受命於天。然而,到了泰山腳下之後,卻出現了奇葩的一幕,即:儒生們的議論各不相同,難於施行,於是秦始皇清退所有儒生,採用秦國祭祀儀式泰山封禪。

這裡有一個疑問,既然儒生知道「泰山封禪」,為何對封禪儀式卻「議論各不相同」?即便《史記·封禪書》中說,「故其儀(儀式)闕然堙滅,其詳不可得而記聞雲」,但也不至於一頭亂麻。如果真有「七十二王封泰山」,那麼怎麼也不至於儀式全部堙滅吧!

孔子在向弟子傳藝時說,「其俎豆(祭祀用的禮器,泛指祭祀)之禮不章,蓋難言之」。顯然,孔子認為沒有泰山封禪禮儀保持下來,可能「難言之」。

從這一細節上得見端倪,所謂意義重大、儀式隆重的「古來有之」泰山封禪,的確可能存在很多不實之處。

從史料上看,泰山封禪最早出自於《管子》,如何知道幾千年之前的無懷氏、黃帝之類的泰山封禪?而且,從現代考古來看,甲骨文記載中的商湯、司馬遷記載的周成王等,並沒有泰山封禪的記載。

《管子》中記載,「齊桓公既霸,會諸侯於葵丘,而欲封禪」,但被管仲反駁說齊桓公功勞德行不夠,這就說明泰山封禪的意義重大。如果確有「七十二王封泰山」,將泰山封禪和君王德政聯繫起來,那麼就屬於超級大事,又如何不濃墨重彩的記錄一筆?夏朝之前很難說,但甲骨文以及周朝文獻中怎麼也得說一說吧!

其實,古人對泰山封禪的起源早有懷疑,比如南宋馬端臨,就駁斥「七十二家」封禪之說是「陋儒之見」,「詩書所不載,非事實」。

從「四岳」來歷來看,周天子令人考制於四岳,但泰山只是四岳之一,並無特殊之處,又何來無懷氏、黃帝等人泰山封禪?

而且,遠古之時,黃帝等人活動範圍在於陝西、河南等地,當地的華山就比泰山要高,西北的崑崙比泰山更龐大。東嶽泰山海拔只有1532.7米,西嶽華山有2154.9米,北約恆山有2016.1米,從山的高度來說,遠古之人封禪也不必尋找泰山吧!

至於齊魯大地,在商朝時還屬於「東夷」之地,屬於臣服的部落,或敵國的疆域。既然如此,為何伏羲、黃帝等人,偏偏不尋找自己領地里的山川封禪,而跑到別人領地里封禪?這也不合邏輯吧!

顯然,所謂泰山封禪「古來有之」,最大的可能是齊魯儒生創造的一個謊言,真正的泰山封禪並非從上古無懷氏開始,而是從秦始皇開始。如果確定了這一事實,無疑將顛覆很多傳統認知。在秦始皇之前,或有人於泰山小祭,但絕非後世的泰山封禪。

秦始皇知道不知道這是謊言?毫無疑問的知道,但泰山封禪一是彰顯功績,一是安撫關東六國,這一次封禪是含有強烈的政治目的。從這一角度來看,秦始皇並非沒有做融合關東六國的努力,但最終卻失敗了。

至於泰山,因為泰山封禪的加持,變成了「山莫大於之,史莫古於之」,相貌平平的泰山最終成了五嶽之首。可見,古往今來,包裝是多麼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兵馬俑的青銅馬車,有一細節嚴重違背秦法:兵馬俑不是秦始皇的?
西方學者:黃帝是古巴比倫國王!中國網友回復一針見血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