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除了中國有洛陽,日本也有一個「洛陽」,你知道是哪兒嗎?

除了中國有洛陽,日本也有一個「洛陽」,你知道是哪兒嗎?

晚清以前,中國是東亞地區的文明核心,周邊各民族文化皆受中華文明影響,這有時候甚至直接體現到了地名上,比如——「洛陽」。

洛陽這座城市咱們中國人肯定是不陌生,別看它現在只是一個普通的三線城市,但那是著名古都,河洛地區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源地。「中國」一詞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陽地區,洛陽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一直到北宋後期,北方戰亂打得一塌糊塗的時候,洛陽才漸漸衰落,金元之後,洛陽在政治上的影響力逐漸喪失…

不過,如果我說除了中國有洛陽外,日本也有一個「洛陽」,你信嗎?

日本還真有一個城市的別名也是「洛陽」,這座城市也是著名古都,說正式名稱大家肯定都知道,這就是京都市。

京都的歷史始自平安時代的平安京,一直到明治維新遷都,一千多年來一直是日本的首都(當然,日本幕府體制比較奇怪,天皇一直在京都,但政治中心(幕府將軍)所在地則不是在京都,而是在江戶)。

平安時代,那是中國的唐朝,正值文化鼎盛繁榮時期,日本人當時十分欣慕中華文明,派了一批一批的遣唐使,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技術,日本的城市也是返照中國的城市而布局的,平安京完全仿照唐代京師長安和東都洛陽來設計,不僅設計一樣,連選址也是依據中國風水。平安京最初被分成東西兩個部分,東側為「左京」被稱為「洛陽」,西側為「右京」被稱為「長安」。

可日本人似乎沒有學習到位,右京長安的風水並不好,又在沼澤地,所以開發失敗了,直接荒廢。平安京就只剩下了左京「洛陽」,於是,一千多年來京都就一直被稱為洛陽,這屬於「雅稱」。

明治維新前,京都有極為重要的政治地位,日本各路勢力(大名)打下京都的行為就被稱為「上洛」,1864年7月8日京都發生著名的池田屋事件,新選組局長近藤勇在書面上稱這次事件為「洛陽騷亂」。

一直到現在,京都還有些「洛陽」的痕迹,比如「洛陽工業高等學校」,那京都的名稱是怎麼來的?那是因為「首都」在古代日本被稱為「京之都」,因此「京都」後來成為了此城市的專有名詞,11世紀到12世紀之間,平安京有了一個新的名字---京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拾遺 的精彩文章:

峨嵋掌門都未嫁人,芷若是怨憎會,滅絕是愛別離,郭襄是求不得
忠心耿耿的十三爺胤祥的兩個兒子為什麼要造反?

TAG:國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