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原創散文:尋找菩提樹

原創散文:尋找菩提樹

原創散文:尋找菩提樹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尋找菩提樹

祁河

三年前海濤兄贈金剛菩提手串並鬃刷,賀我賦閑並教之把玩養性。說其堅硬無比,有無堅不摧之意,可摧毀一切邪惡。遂刷二半月由黃漸紅,十三顆六瓣圓珠油亮溫潤使人憐愛。

原創散文:尋找菩提樹

佛語「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不覺悟的我一直不識菩提樹,乘尼泊爾之旅就想弄明白它到底是個什麼模樣。

原創散文:尋找菩提樹

其實,幾年前大約我是見過菩提樹的。一次是在西雙版納曼聽公園的佛教總寺,一次是在陝西子長的鐘山石窟,但兩棵樹似乎相差較大,葉片各異,就有些糊塗了。

原創散文:尋找菩提樹

恰巧尼泊爾地陪「小王子」,為留美植物學碩士,在石家莊學過中文,便求教於他。那天在博卡拉攀登世界和平塔後下山時,他指一樹說這就是金剛菩提樹。那株樹碗口粗細,樹榦白色圓型,樹葉狹長稀疏,已結了指頭大的綠色果實。他講果實成熟後呈藍色,但此樹並非釋迦牟尼參禪成佛的那種菩提樹,等到了奇特旺或藍毗尼就能見到菩提樹了。

原創散文:尋找菩提樹

第二天到達奇特旺國家公園,在叢林中騎象尋覓白犀牛和梅花鹿。穿梭時常常被一種似楊樹樹葉的枝椏掛擦,亦結有像金剛菩提子的綠色果實,順手拽了幾粒,有濃濃的芳香。看那葉片有些像在版納所見,以為是菩提樹便又問是否?答曰此乃娑羅樹,為常綠落葉喬木,高達30–35米,直徑2–2.5米,常被誤認為菩提樹或七葉樹,它們屬不同的樹種,共為佛教四大聖樹。即無憂樹、七葉樹、娑羅樹和菩提樹。

原創散文:尋找菩提樹

於是他悉數告我:無憂樹學名Saraca dives Pierre,蘇木科,常綠喬木。此樹開紅花如火焰,故別稱火焰花。據說是佛祖誕生在無憂樹下(亦有誕生於娑羅樹下之說);七葉樹學名Aesculus chinensis Bunge,七葉科,落葉喬木,高達25米,其樹形優美、花大秀麗,果形奇特。因佛陀第一次在七葉林中和弟子講經,七葉樹也成為佛教名樹之一;娑羅樹,學名Shorea robusta,為龍腦香科娑羅樹屬,多年生喬木。樹身高大,據說佛祖在雙娑羅樹下圓寂;而菩提樹,也稱畢缽羅樹,學名Ficus religiosa Linn,為桑科榕屬植物。該樹樹榦筆直,具有懸垂氣根。佛祖在此樹下悟道,從而創立了佛教。

原創散文:尋找菩提樹

王子導的介紹使我腦洞大開,亦堅定了去藍毗尼朝聖的決心。經過四小時的顛簸跋涉,當赤足進入藍毗尼花園,走過阿育王柱,瞻仰了佛祖嬰兒時留下的腳印,步出摩耶夫人神廟,隔著一方水池,就能看見那棵鬱鬱蔥蔥、如傘似蓋,心目中的菩提樹了。

去過西安的尼導在樹下繼續講。只捰樹並不是原先誕下佛陀的娑羅樹了,公元636年玄奘見到它時就已經枯萎了,這株菩提是後來補栽的。唐僧將娑羅樹種帶回長安,在宜君種活,以至後人將其與菩提樹及七葉樹混淆。

原創散文:尋找菩提樹

我查百度果有「菩提樹有許多別名:沙羅雙樹、阿摩洛珈……」等等;「七葉樹又名娑羅樹,別名梭欏樹、梭欏子……」等的表述。因它們的干、葉、花、果皆有相似之處,於是乎七葉樹被廣泛地附會為「娑羅樹」,甚至有時也被稱為「菩提樹」或「七葉菩提」。北京潭柘寺和西安大慈恩寺中的「娑羅樹」,也應是七葉樹。加之菩提樹與娑羅樹為熱帶植物,我國華南以北大部分地區都難以種植,而作為寺廟必須要有「菩提樹」來彰顯佛法威儀,於是就應了「菩提本無樹」的說法,很多中、北部地區修建寺廟時就用本地的樹種來替代「菩提樹」。諸如無患子、銀杏、蒙椴、七葉樹等也被當以「菩提樹」來種植。難怪就以訛傳訛了。

無論怎樣,佛國之行總算是看到了菩提樹、娑羅樹及金剛菩提樹,也清楚了它們之間的區別與掌故。至少了解到菩提樹是不結金剛菩提子的。

原創散文:尋找菩提樹

菩提樹最具特點的是它的葉片,其薄而堅韌,摸上去好似經過鞣製的薄羊皮一般。它心形的葉片舒展平整,葉脈似金色的脈絡布葉片,彷彿精美的織物。每片樹葉的葉尖伸出長長的尾線,給人以超凡洒脫的飄逸之感。

回至家中,小區的行道樹高高的已栽了六七年了,也是七片葉子。樹頭上已開滿半尺長粉白色傘尖圓筒型花序,俏麗端莊,隨風暗香。自嘆原來是如此孤陋寡聞,竟不知佛樹亦在身邊。恍然開悟:「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乃謂心中。

(2019.5.2手機完成於灃峪口)

?

原創散文:尋找菩提樹

作者簡介:郝小奇,筆名、 祁 河 ,曾任工廠黨總支書記兼副廠長、市委副秘書長、西安日報社長。經濟師、高級政工師、高級編輯職稱。現任黃土畫派會員,黃土畫派藝術報執行總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來文往詮釋她 的精彩文章:

都說勞動最光榮

TAG:文來文往詮釋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