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媽媽,別人家好有錢!」你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格局

「媽媽,別人家好有錢!」你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格局

文/霄綺

這兩天,「幼兒園老師要求學生拍自家車」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深圳一家幼兒園老師布置家庭作業,要求學生家長給孩子拍一張以「我家的車」為主題的照片,用於裝飾班級的主題牆,同時要求學生站在自家的車旁拍照。

老師還特彆強調,是家中的真車,不是玩具車。

孩子的作業,讓家長惶恐。他們認為幼兒園侵犯了家庭的隱私,更擔心孩子會因車輛的檔次被區別對待,對作業都表示反對。

新聞一出,質疑聲撲面而來。

網友紛紛表示,孩子的心靈是最純凈的,童年不應摻雜攀比。

有的甚至感慨,沒個好車都不敢生孩子。

有的不禁發問,這讓家裡沒車的孩子,情何以堪?

不要以為孩子小,就不會比較。也許孩子不懂「貴賤」,但他們會被外相所吸引。

當班級主題牆上貼著不同檔次的車的照片,他們的內心早已暗流涌動,比較誰家的車更好,更漂亮了。

而家裡沒車的小孩,大概只想做個隱形人默默躲在角落吧。

看起來一件不是很大的事情,卻極有可能讓孩子受到傷害。

而這些傷害積少成多,最終會變成一把利刃,為孩子的一生埋下隱患,讓生命之花黯然失色。

攀比,使孩子在悄悄物質化

生活中,我們常常是看到別人有的,自己也要有,甚至想要比別人更好。

其實,孩子也一樣。

育兒專家表示:

攀比是孩子比較常見的行為,且攀比心理隨著年齡的增長有增加趨勢。

由於孩子年齡小,心智不成熟,他們往往都是從外在物質的東西上去相互對比。

他們會比較誰的玩具多,誰的衣服好看,誰的零食好吃,甚至會因為我們班上誰誰誰都有,去要求父母滿足他們的從眾心理,而這些其實是孩子的攀比心在作祟。

若是不給孩子合理的引導,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一種攀比,一種虛榮心。

之前看過有這樣一則新聞,讓我印象深刻。

有一個小孩因為攀比心太重,看到同學上下學都是爸媽豪車接送,覺得自己家的車是破車,太丟臉,就鬧脾氣,不肯上學。

於是,媽媽為了給孩子扳回「面子」,向閨蜜借豪車接送孩子上下學。

無論是開著豪車,還是騎著電動車,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相同的。但孩子難免也會有攀比心,看看別人再看看自己,從而產生心理落差。

只要有比較,就有差距。

如果父母一味縱容孩子的虛榮心,無疑是一種毒藥,滋長了孩子攀比的壞毛病。

久而久之,孩子的攀比心理就會越來越膨脹,在過分追求物質生活中迷失自己。

攀比,不僅傷孩子,還傷父母

電視劇《私房錢》中,小惰因家裡沒有車在幼兒園被同學嘲笑挨打。

爸爸問:「到底為什麼打架?」

小惰說:「是班上的同學嘲笑我們家沒有大汽車,我急了就和他們打起來了。我當時的樣子可丟人了。」

媽媽看到他額頭上的大包,心疼得眼淚都快要掉下來了。

為了小惰不再被欺負,即使家裡並不寬裕,他們還是提前了買車的計劃。

孩子的世界原本是寧靜、簡單而美好的,可是一旦摻雜了攀比,他們的生活就不再「和平」,我們會為孩子被欺負而擔憂,也會在經濟上面臨力不從心的煎熬。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這麼寫道:生活中的許多煩惱都源於我們盲目和別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是啊,生活一旦有了攀比,處處皆煩惱。攀比,不僅傷孩子,還傷父母。

每一個孩子都有一顆稚嫩的自尊心,而攀比恰恰是傷害自尊心的推手。

而父母也會在攀比大戰中,為名利所累,勞神傷財,無心享受生活。

但其實,我們都是別人眼中的風景。放下攀比,你會發現生活里的一地雞毛也可以輕舞飛揚。

生活不是攀比

攀比,猶如我們心靈的「蛀蟲」,一旦任其日漸肥碩,將被其吞噬,苦不堪言。

那麼,如果孩子愛攀比,我們該怎麼做呢?

父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有研究表明,6歲以前的孩子,他們對事物的認知是有殘缺的,很多都只是停留在模仿。

孩子最初是模仿父母,又因年齡小,還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模仿都是不分對錯。

因此,父母首先要做到不攀比,為孩子作出表率,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去年,一位家長因開跑車接送孩子上學被踢出班級群。

老師在群里艾特他:「最近有家長反映說你開跑車接送孩子,會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不利於教育。」

其他家長紛紛附和,有的甚至提出,讓這位家長再買一輛普通的車。

這位家長回復:「錢是我辛苦賺來的不偷不搶,想給孩子最好的有啥不對?如果開跑車就是攀比,那你們的孩子是不是太脆弱了?另外,我憑什麼再買一輛「普通」的車來為你們服務呢?」

隨後,他就被移出了群聊。

其實,攀比的是家長,他們沒有坦然接受貧富差距,以為只要不讓孩子看見,孩子就不會攀比。

但如果家長對家境自慚形穢,遮遮掩掩,對他人則各種眼紅,孩子又怎會自信?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所有的物質都是靈魂的載體,對物質重視,是因為靈魂沒有愛,他們的愛只能化為有形的物品。

父母內心富足,平常心對待物質條件,做到不攀比,那麼,孩子在面對條件優越的孩子時也會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化攀比為動力

心理學上,把攀比分為兩類:一類是正向的,一類是負面的。

從積極的方面來說,人都是嚮往擁有美好的生活。

孩子有追求,本身沒有錯。孩子要東西,也不是什麼壞事,剛好是家長的機會。

比如,孩子想要一個玩具,沒問題,只要孩子寫多少作業,或者學習表現更好,或者養成某一種好的生活習慣。那麼,家長就可以給孩子買,以此來鼓勵孩子。

攀比其實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競爭,只要適度,攀比也能促進孩子的發展。

孩子都是願意努力的,我們要善用孩子的訴求,並引導孩子將比較的目標從物質條件轉到學習能力、才藝培養、個人品格上。

告訴孩子,成功要靠自己創造

一次在小區樓下陪女兒玩滑梯時,聽到了一個小男孩和媽媽的對話。

小男孩說:「媽媽,小君家好有錢呀,他自己都有iPAD了。」

這位媽媽淡淡地說:「寶貝,你也會有的。無論小君家有多少錢,用多好的東西,都不是他自己掙的,有什麼意義呢?」

小男孩問:「媽媽,可我還這麼小怎麼才能掙到錢呢?」

這位媽媽說:「你可以幫爸爸洗車,幫媽媽做手工作品賣。」

不得不說,這位媽媽的回答很高明,既沒有抑制孩子的慾望,又為孩子創造條件,讓他嘗到自己掙錢實現目標的喜悅,增強自信。

此外,我們還可以正向地引導孩子,告訴孩子,人家憑什麼那麼有錢,住那麼好的房子,開那麼好的車,有那麼好的生活條件,那肯定是他的爸媽很努力工作。

生活並無完美,人與人之間一定會有差距,但我們可以通過努力去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成功需要自己創造。

鮑勃·迪倫說:有些人能感受到雨,而其他人則只是被淋濕。

孩子,完美的是想像,不完美的是生活。

願你在瑣碎生活里感受到從柴火堆里開出的是玫瑰花。

願愛與陪伴,是你平淡生活中的來日方長,也是你成長中的欣喜雀躍。

願你的生活里,少一點攀比,多一點美好,少一點浮躁,多一點從容。

作者:霄綺,一個少女心滿滿的媽媽,愛文字,愛動漫。一邊一本正經,一邊天馬行空,願執筆走天涯,歸來仍少年。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五一小長假

小編的心情有些激動

因為有個好消息要迫切地與大家分享

那就是

新東方家庭教育的

官方抖音號正式上線啦!

你以為我們只是為了趕潮流嗎?

追求熱度嗎?

吸引眼球嗎?

NO!

我們要為家庭教育代言!

感覺還沒看過癮

那就趕緊添加關注吧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打開抖音APP首頁

在搜索欄內輸入

您就能在這裡看到

豐富多彩的有關家庭教育的短視頻

有指導教育方法的

有趣的明星教育動態

知名專家的金句點評

等等……

精彩的不要不要的!

為人父母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

把我們家庭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

所以,

我們邀請你一同參與我們的

抖音大抽獎

活動方式

01

關注新東方家庭教育抖音賬號;

02

選擇賬號中您覺得最好的一條視頻,在抖音中進行轉發;

03

點擊新東方家庭教育頭像,發送私信暗號:天王蓋地虎,小新燉蘑菇,即可參與抽獎

獎品

我們會隨機抽出10名幸運粉絲,一本《教育大咖答100問:解決育兒煩惱的實用工具書》,送給您!

小姐姐現在就給你打個樣!

趕快關注去看看吧!

趕緊拿起你的手機「抖」起來!

為新東方家庭教育打CALL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東方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17歲少年跳橋:媽媽,請不要再罵我了!
孩子第一次借東西是什麼時候?

TAG:新東方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