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呂為何被輕鬆平定?仗還沒開打呂氏就輸了一半;呂后未搞好平衡

諸呂為何被輕鬆平定?仗還沒開打呂氏就輸了一半;呂后未搞好平衡

西漢初期諸呂之亂險些讓劉氏失去政權,但在呂氏靈魂人物呂后死後,諸呂卻頃刻間被清算,本來掌控長安南北軍的呂氏兄弟沒有掌控局勢,呂祿是主動交出了軍權,呂產則在亂軍中被朱虛侯劉章所殺,感覺上諸呂之亂很容易就被平定了。

按理說呂氏手握南北禁軍,掌握了京城就等於掌握了皇帝,劉氏和那些跟隨劉邦的舊城也不敢貿然攻打京都,就算你能打贏,但是那就是叛亂,他們不敢承擔這樣的風險。只能說呂祿呂產兩人能力威望都不足,沒有軍功的將軍面對敵人是壓不住的,劉邦留下的百戰老臣和軍隊軍隊不是這些紈絝子弟拿個印章就能控制的,韓信如此能人,在假齊王之時尚且不能完全掌控劉邦的老兄弟實際控制的漢軍。

更何況這幾個呂家兄弟,何況殲滅他們的又是周亞夫還有皇帝詔書,仗還沒開打就輸了一半,所以,為呂氏右袒,為劉氏左袒這樣的話語一喊出來,衝擊力很強,很多士兵根據自己的三觀之忠君思想,根本是下意識的就左袒。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就算是呂祿不交出兵權,他所領的軍隊基本上九成的都會倒戈,畢竟反呂的侯王如洪水猛獸,滔滔不絕,作為士兵也明白這個道理,沒必要為呂家殉葬。呂氏應了那句「德不配位必有餘殃」。

可以說呂氏失敗在不得民心,天下不姓劉,天下之天下,呂氏失敗是那時根基太淺,也不堅決。呂后沒有大清洗,封建制是人身依附關係,劉邦留下的王侯制度,深得人心,呂氏族人除呂后外,無能力特別突出的人,也沒有功勞特別突出的人,只是依靠呂后的關係,身居高位,必定招來各方勢力的一致討伐,呂氏掌國等於威脅舊劉,這也是漢總擺脫不了藉助外戚,殺害外戚的怪圈。外戚,宦官,藩王,蕃鎮,官僚,都是爭權奪利,導致國家成他們的私產。

而且呂后去世後呂祿和呂產倆兄弟還有年幼的少帝高估了自己的分量,沒有協同合作奮力度過危險期,因為少帝的母親不是呂家的,這就產生了不和,呂祿兄弟也為此而要退出,少帝自己的政治勢力還沒有建立起來,而又沒能看清形式聯合呂家鞏固自己力量壯大,這就是悲劇所在。呂氏之敗,敗於不識變化,有多大的力氣吃多大的飯,強吃必然撐死。無大功於國,無大智於身,焉得不滅?

呂后最大的錯誤應該是沒有搞好功臣集團與呂氏集團和皇族三者的平衡,殺光皇族,姓呂的人可以當皇帝,其他功臣也可以當皇帝,殺光不頂用。只有三者平衡,勢均力敵,三方才會共同擁護呂后的孫子當皇帝。尤其是劉盈死後,明智的人應該在功臣集團找合適的人當帝師。如果自己當不了皇帝,唯一的選擇只能是擁護自己的學生。可呂后只有呂家,沒有功臣,結果只能是:呂家勝,呂家當皇帝,功臣勝,功臣當皇帝或其他皇族當皇帝,沒她自己孫子什麼事!

雖然呂氏打壓過劉氏,不過個人還是比較認可呂后的,《史記》的評價是「呂后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漢書》記載,「佐高祖定天下」,「海內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無為,故惠帝拱己,高後女主制政,不出房闥,而天下晏然,刑罰罕用,民務稼穡,衣食滋殖」,可見對於呂后的執政功績漢朝還是蠻認可的。司馬遷為呂后寫本紀,很明顯就是對其持肯定態度。呂后也完全沒有暴露出取代劉氏的意圖。漢朝官方對呂后並無不敬之意,兩漢對呂后一直是尊崇的。

可以說漢朝的天下,有劉邦一半,也有呂后一半。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呂后不但自己全力支持劉邦的革命行動 ,而且還動員自己的兩位哥哥參加劉邦的革命隊伍。漢朝建立以後,呂后還在助力劉邦消滅異姓王行動中做出了巨大貢獻。漢高祖駕崩之後,呂后根據遺詔,重用曹參、周勃、陳平等人,繼續實行休養生息政策,使社會經濟迅速恢復,人口大量增加。想必劉邦應該知道他死後呂后會專權,但如果把呂后除掉,太子太弱,沒有一個人能夠鎮的住整個王朝,劉家的江山可能落入異姓之手,但就幫肯定沒有想到呂后會把劉家的子孫弄的這麼慘,凡是都有兩面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塵封 的精彩文章:

文治超武帝的漢宣帝為何名氣不大?其實他能配享此廟號已比肩武帝
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多少和其獨特政治結構有關,晚清則恰好相反!

TAG:歷史塵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