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周迅拉朴樹岳雲鵬偷偷做了件事,比她演的所有戲都牛

周迅拉朴樹岳雲鵬偷偷做了件事,比她演的所有戲都牛

本文經授權轉自公眾號 | 網易槽值

ID | caozhi163

提起周迅,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她演員的身份。

這些年,她參演過大大小小20多部影視劇,你總能叫出她在某一作品中的角色。

比如《大明宮詞》里的太平,《畫皮》里的小唯,《如懿傳》里的如懿……

但少有人知:她正做著的一件事,比她演的戲還要漂亮100倍。

「ONE NIGHT 給小孩」,是她在2015年發起的關愛特殊兒童的公益活動。

為了給這些孩子無差別的愛,她組織募捐、公益探訪……

第一年的公益募捐演唱會上,周迅把婚訊做成了彩蛋:

「我演了一些電影,演過幾次新娘,然後在電影里說過幾次誓言。今天晚上one night,終於有一個周迅的版本,可以說這個誓言。」

這是一個給小孩的誓言。

陳坤、朴樹、何炅、趙雷、吳磊、井柏然、岳雲鵬、吳青峰、劉若英……

2016年的公益募捐演唱會上,岳雲鵬和孫越說了將近半個小時的相聲

從2015年到現在,上百位明星參與進來,為那些沒能被命運善待的盲童、聾啞兒童、被拐賣兒童……各盡所能。

2017年公益演唱會,朴樹壓軸出場,連唱六首歌,引起全場大合唱……

今天,小妹想和你聊聊這其中,最容易被忽視的那個群體。

1

一出生,就被告知死亡日期

新生命的降臨,向來值得慶祝。

遺憾的是,不是所有孩子都足夠幸運,可以健康地來到世上。

有的小生命剛出生,就被死神的手扼住了。

南京彩虹重症兒童安護中心,是專門給重症孤殘兒童提供舒緩療護和臨終關懷的地方。

送到這裡的孩子,有的是因重病,被家人拋棄。有的被醫生診斷,無法治癒

放棄一個生命,聽起來很殘忍。

可對這些重症兒童來說,治療很多時候帶不來希望,只能帶來痛苦。

醫護人員無能為力。

只能盡全力,讓這些短暫來到人間的小天使,感受到生命最初、也是最後的人性關懷。

最後,體面地離開。

這裡的兒童有各種疑難雜症:軀幹不能彎曲,一移動就會陷入極端痛苦;

很難吞咽,進食……

一個小女孩倩蘭,患上了一種十分罕見的病——大皰性表皮鬆解症。

她的皮膚會自發性潰破,只要受到輕微摩擦,就會出現大片水皰及血皰。

為了保護傷口不被感染,她全身上下幾乎都纏滿膠帶。

膠帶之下的皮膚,有大片也早已潰爛。

可想而知,小小年紀的她承受了多大痛苦。

在這裡,孩子們管照顧他們的護工叫「媽媽」。

在「媽媽」的照料下,倩蘭除了有著滿身的膠帶和潰爛的傷疤以外,其他方面看上去一切如常。

包紮傷口時,她還開心地和「媽媽」聊天。

晚上因為疼睡不著覺,還是輕描淡寫地說:「昨天晚上我沒睡,睡不著呀。」

讓她痛苦的事那麼多,倩蘭還是拼盡全力「享受生活」。

過生日能吃上兩塊蛋糕很開心,能上課也很開心。

這裡的課很特別,也是孩子們最期待的。

因為孩子們大多從出生起就待在護理機構,根本沒機會體驗外面的世界,從沒見過「春夏秋冬」。

老師講到「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但他們對牡丹、苔花是什麼完全沒有概念。

見不到外面的世界,「媽媽」們就想辦法把世界搬到他們面前。

起初「媽媽」們想教孩子們做樹葉畫,可大多數孩子的手都因為病症,無法靈活活動。

「媽媽」們就想出了辦法,把不同顏色的樹葉攪碎,就像砂畫一樣,讓孩子們通過撒的形式作畫。

完成作品以後,孩子們都高興得手舞足蹈。

沉重不是這裡的主旋律。

「倩蘭你喜歡吃蛋糕嗎?」

「喜歡呀!」

「我也喜歡!」

「我明天過生日了,聽到沒?」

另一個小孩就帶著微笑,唱起了調有些不準的生日快樂歌。

最後,倩蘭也笑了起來。

房間里回蕩著他們的歌聲和笑聲。

孩子是不懂死亡的,不像老人那樣,會有一種臨終恐懼。

他們還懵懵懂懂,剛準備探索這個世界。

也許在換藥和病發時會感到疼痛,可痛苦過後,一點開心的事,又能讓他們瞬間開心起來。

「就像根小草一樣,只要有一點點雨水,有一點陽光,怎麼樣都要生長。」

而這樣的無憂無慮,離不開護工「媽媽」們的守護。

美國紐約東北部的撒拉納克湖畔,醫生特魯多墓碑上刻著一句流傳度很廣的話: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偶爾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

和醫生比起來,她們無法治病,卻同樣在治心。

面對孩子時,她們不能表現出一點一滴的難過,總是笑眯眯地逗他們。

陪他們玩耍。

給他們過生日……

沒經歷過的人,不會懂這些護工們承受了多少精神壓力。

有護工說:「回家以後,也老覺得耳邊有孩子哭的聲音。」

常處在這樣的環境下,她們的精神時刻高度緊張著。

所以有的護工三天就過不下去了,有的僅僅只能忍受一天。

這裡隨時都要迎接死亡。

彩虹中心接收的50多個孩子里,已經走掉了一半。

許多護工堅持不下去,也是因為難以接受朝夕相處的孩子最終大都會離去的事實。

這萬般思緒,在面對孩子時,都不能表現出來。

孩子們的生活已經夠苦了。

護工的職責,就是儘可能讓孩子快樂,感受不到悲傷和恐懼。

只有當孩子們不在面前時,她們才敢落淚。

02

別輕易放棄一個生命

更遺憾的是,不是每個患絕症的孩子,都能遇到「彩虹中心」這樣的地方。

數據顯示,腫瘤成為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僅在中國,每年新增的兒童惡性腫瘤患者,就有3、4萬名。

先天性病症、腦積水等病症,每一天都在奪去許多孩子的生命。

也許,重病帶來的負擔實在太大。

所以不可避免地,會有一部分孩童被父母拋棄在醫院、福利院門口。

紀錄片《棄兒病房的故事》里,就有這樣一個不幸的患癌女孩,被父親拋在醫院。

無錢醫治,無可奈何。

這些冰冷的辭彙,加速吞噬著女孩。

每天被病痛折磨,哭是唯一的發泄方法。

「她患肢裡面骨頭已經是空的了,是要截掉的。已經骨折了,痛得不得了。」 醫生說道。

紀錄片《棄兒病房的故事》,患癌女孩由於病痛哭泣

醫院給予了孩子救助,但能做的終究有限。

每日每夜,她被疼痛折磨得大哭。

空落落的病房,很多時候只有她一個人。

除了忍受患部鑽心的疼,她也因和家人分開而痛苦。

她還不知道自己被遺棄了,依然盼望著回家。

伴隨著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摺磨,小女孩走完了人生最後一程。

看到這兒,你可能會理解「臨終關懷」存在的價值:

它為患者提供護理,儘可能緩解病人的疼痛,讓人平靜、有尊嚴地離開。

雖不能挽救生命,也不會輕易放棄一個生命。

「一個孩子如果要走,那麼走在媽媽的懷抱里,那是有尊嚴的。生命的尊嚴。」

它給予生命起碼的尊重。

即使死亡把孩子們帶離這個世界,機構會像送別成年人一樣,給孩子舉行追悼會,認真送別。

但這樣的機構,目前少之又少。

據調查,中國僅不到1%的人能享受臨終關懷治療,且大多是成年人和老年人。

很少有人意識到,那些生命進入倒計時的孩子,同樣需要專業關懷。

再進一步,孩子的父母或許也需要。

他們眼睜睜看著兒女在死亡線徘徊,卻無計可施。

關起門來,誰也不知道他們承受了怎樣的痛苦。

臨終關懷組織的存在,也可以為病人家屬提供心理疏導。

但,想成立這樣的組織是非常困難的。

除了需要官方支持,也需要大量的資金和心血。

如今,有更多普通人,在號召下關注到這群被忽視很久的孩子,慢慢有更多志願者加入到這股微弱、但正持續萌發的力量中。

他們之中,有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

可以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教孩子們畫畫、唱歌、算術……

護工解釋說,孩子需要的,不只是病理上疾病的需要

就像周迅說的,「參與的人越多,會不斷充實公益力量,讓更多的美好發生。」

03

生來不完美,但每個人都值得被愛

彩虹中心的教室里,寫著這樣一句話: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朵花,花期有長有短,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愛護。

「如果沒有這樣的機構,現在這些孩子會是怎樣的狀況?

父母也不在身邊,又患有那麼嚴重的病,即使將來要走,但哪會有現在的快樂呢?」

黃軒在紀錄片中感慨。

漫畫家Pablo Stanley曾畫過一幅漫畫,戳中無數人的心。

「如果我們終究要死去,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呢?」

姐姐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你喜歡吃甜甜圈嗎?

「你會因為甜甜圈被吃完而不吃嗎?」「不會。」

「也許你在快吃完時感到一絲難過,但這又會讓你覺得甜甜圈更加美味。

人生很艱難。

有時你會開心,有時你會難過,今年媽媽陪在我們身邊,明年她就會離開我們,總有一天我們也會離開這個世界。

甜甜圈不會永遠存在,可有機會品嘗它的美味,享受世界的美好,不就很棒了嗎?

有些生命,提前逝去。

但我們可以努努力,讓他們在臨走前,感受到「吃甜甜圈的快樂」。

世界的精彩,有他們的一份。

「不管他活多長,也不管他病多重,也不管他有沒有為這個社會做過貢獻,都應該得到愛,都應該有權利好好生活。」

END

還可以看

看更多走心文章

笨 鳥 文 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笨鳥文摘 的精彩文章:

家裡越乾淨的人,生活層次越高
一位懷孕媽媽非正常死亡全過程

TAG:笨鳥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