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俗語,「北方女人不是人,南方後門不是門」,這說法,有何道理?

俗語,「北方女人不是人,南方後門不是門」,這說法,有何道理?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為我們流傳下了太多的經典文化。

上至《周易》《論語》《道德經》《奇門遁甲》,下至謎語、對聯、俗語、俚語、諺語,還有詩詞歌賦、經史子集不一而足。

在這些經典文化中,尤其是俗語和俚語,大多都是源自於民間市井之間,它們通俗易懂,又蘊含深意,是智慧和經驗的結晶。因為南北方和地域文化的差異,歷史上很少有關於俗語的書籍記載,基本上都是一代代人口口相傳而流傳至今的。

其中,有這麼一個俗語,最是耐人尋味,單從字面上看,都覺得有些匪夷所思。

這個俗語就是,「北方女人不是人,南方後門不是門」。先說前半句,字面的意思好像在罵人一般。即使在古代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大背景下,也不至於會流傳下這樣的言論。

其實這句話也是有深意的。具體有兩個層面的含義。首先,是「男尊女卑」的文化影響:

在古代,尤其是北方區域,政治文化和階層等級文化非常濃厚,女人的地位顯得更低。她們在很多事情上都沒有決策權,甚至都不能隨便的拋頭露面,一切都需憑男人做主,由此久而久之,男人成了「當家的」,也便流傳下了「北方女人不是人」的俗語。

其次,這句話的另一層含義,卻是「褒義」的,是對北方女性的讚美。

眾所周知,因為地域和水土的影響,北方女人和南方女人相比,在身體上還是有很多優勢。他們勤勞能幹,不但能跟男人一樣下地幹活,而且洗衣做飯這些家務更是處理的井然有序,這種無上的「老黃牛」精神,無不令人敬佩,久而久之也形成了「北方女人不是人」的看法。

接下來,我們說後半句「南方後門不是門」,首先建築習慣上來講,南方大多數房屋都是留有「後門」的,這個後門常常臨河,是為了取水方便。

一般來講,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只要有客人登門拜訪,或者自家人進出,都會選擇走前門。如果走後門不僅是對客人的不尊重,也會讓鄰居們另眼相看。

而只有做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情時,才會選擇走後門。因此,久而久之「後門」這個詞就被賦予了新的含義,代指一些「以權謀私」「弄虛作假」的行為。

「南方後門不是門」,而不說北方。主要也是基於兩個含義:1、古時候的北方建築一般只有一個門,很少留有後門;2、相比南方人來講,北方漢子往往更義氣、更坦蕩一些。

其實,「北方女人不是人,南方後門不是門」這句俗語,也是在古代特定的背景下而產生的。隨著現代文明的衝擊和南北方文化的融合,這句俗語已不太適用,但其背後的道理,還是值得我們剖析、學習的。

讀者們, 關於「這句俗語」,大家有怎樣的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記得轉發收藏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道 的精彩文章:

牡丹,是春天最美的「詩詞」!關於「洛陽牡丹」,你知多少?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家喻戶曉的《清明上河圖》,只能排在第七!

TAG:文史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