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聯2號人物貝利亞,在斯大林去世後,為何未接班反而被處決?

蘇聯2號人物貝利亞,在斯大林去世後,為何未接班反而被處決?

拉夫連季·巴夫洛維奇·貝利亞仕途的起飛點,是在1921年,那年他加入蘇聯的第一支秘密警察部隊契卡,成為一名為蘇維埃俄國以及後來的蘇聯服務的特工。

1933年貝利亞負責為斯大林的度假提供安保服務,然而當斯大林安逸的享受休息的時候,突然一名刺客從一旁竄了出來,拿出事前準備的武器,對著斯大林就是一通的亂射。

而就在這危難時刻,貝利亞表現出了不怕死的勇氣以及絕對的忠心,他以閃電般的速度撲向斯大林,用自己的肉體為斯大林擋住可能射中他的子彈。

可能是上天眷顧,刺客雖然射出了大量子彈,卻並沒有射中貝利亞要害。事後貝利亞因「護駕有功」被斯大林牢牢的記住了,不久他的仕途開始直線上升。

1938年官居了內務人民委員,直接指揮數十萬的內務部特工,且因在二戰中出色的完成了情報支援工作以及維護後方穩定的工作,1945年戴上了蘇聯元帥軍銜。

1953年斯大林去世前夕,貝利亞作為其最忠實的執行者,已位居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兼內務部長,做到了在蘇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名副其實的蘇聯2號人物。

按照手握權力的大小,決定自身地位的認知,當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腦溢血病逝於莫斯科時,貝利亞應該是最具競爭力的接班人,然而現實往往是殘酷的。

掌管近20年內務部,曾經擁有對全蘇聯下至平民百姓,上到將軍權貴「生殺大權」的貝利亞,在斯大林去世9個月後的12月23日撤職槍決了。

至於為什麼他會如此快的落馬?最大的原因莫過於知道的太多以及不懂得收斂。斯大林逝世初期,臨時組建的領導班子里,貝利亞只是作為第2號人物,1號人物叫馬林科夫。

對於這個安排,手握全國秘密警察部隊的貝利亞絲毫不以為然,他認為自己的權力,足夠掌控整個蘇聯。因而完全漠視馬林科夫,將自己定義為蘇聯的核心領導,向全蘇聯發布各式號令。

這些號令之中,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對於蘇聯發展是有一定的推動作用,譬如建立對領導的監督機制、平反冤假錯案,懲辦冤案假案的製造者,恢復法制;糾正民族政策錯誤,改善民族關係,加強民族團結;反對個人崇拜,加強集體領導等。

但是因為其個人是特工出身,幾乎知道當時掌握權力的所有蘇聯幹部的所有事,當貝利亞高舉「平反冤假錯案,懲辦冤案假案的製造者」之時,大量蘇聯高層官員感覺後背發涼。

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他們或多或少都牽扯在一定數量的冤假錯亂之中,如今貝利亞要「懲辦冤案假案的製造者」,對於他們來說,可能想到的不是推動蘇聯發展。

更多的是擔憂貝利亞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利用這個為借口,對蘇聯進行又一次的大處理,對此赫魯曉夫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說道:四十年代後期,我已經深信,斯大林死後我們應該儘可能阻止貝利亞在(D)內佔據領導地位。否則,就是(D)的末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袁載譽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納粹要屠殺猶太人?我認為這5個字是關鍵
二戰中德國拿下波蘭僅用28天,跟波蘭犯下這2「錯誤」密不可分

TAG:袁載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