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巴菲特:喜歡跟著潮流走是大多數投資人天性,當然最後都損失慘重

巴菲特:喜歡跟著潮流走是大多數投資人天性,當然最後都損失慘重

巴菲特:喜歡跟著潮流走是大多數投資人的天性,當然最後都損失慘重

巴菲特講道「高科技可以讓人類生活更便利,但不能幫股東創造財富」。

要從幾百年期開始講起,17世紀以前,人們要遠行,要從甲地到乙地,是利用馬車作為交通代步的工具,大家必須駕著馬車在田野和森林裡面穿梭。

18世紀中葉發生了機器取代人力的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工程師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發明了蒸氣機,展開一連串的技術革命,並從英國擴展到美國。就在19世紀初,美國工程師富爾頓(Robert Fulton)發明了動力來自蒸汽機的輪船,連結了美國南北,讓人們有更快速的渡河方式。

19世紀初,英國工程師喬治?史帝文生(George Stephenson)所發明的蒸氣火車和鐵路,是現代鐵路的先河,可以載運人和貨物,自此進入蓬勃發展的鐵路運輸時代,當時人還沒有看過鐵路和火車,認為那是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創新,鐵路股票和火車股票就是當時的高科技股,想當然耳,他們的股價可以用直達天際、響徹雲霄來形容。

大家應該都聽過「網路泡沫」,其實,鐵路也曾發生過泡沫,這和我前一期專欄提到的,17世紀中葉發生在荷蘭的「鬱金香泡沫」,以及18世紀初期英國的「南海泡沫」一樣,都讓投資人血本無歸。

1870年代,電話問世了,這項當時的「高科技」,在數十年後才逐漸普及,那個時候真覺得這是很不可思議的東西,但是現在大家連智慧型手機都不覺得有什麼新奇了。

不只如此,當時生活周遭也出現了各種新奇科技產品,長輩會用拍立得(Polaroid)相機幫我們拍照;但是現在已經沒有拍立得,甚至連製造傻瓜相機的廠商和製作軟片的廠商都不存在了,柯達(Kodak)就是其中一例,曾經壟斷全球軟片的製造商已經申請破產,大街小巷的柯達沖洗店也不復見。

進入個人化電腦時代之後,科技產業的變化彷彿按下了快轉鍵,新產品更快速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手機、軟體、網路等新興公司不斷竄出,高股價、高本益比迅速吸引投資的目光,不惜用斥己辛苦的工作錢加入這場賭局,但是跟著來就是網路泡沫、科技泡沫,巴菲特曾說:「我一直有科技恐懼症,要成為成功的投資人不見得就要跟著潮流走」。但喜歡跟著潮流走是大多數投資人的天性,當然到最後都損失慘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狀元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巴菲特:只有窮人才以為用十萬元買的東西,就永遠有十萬元的價值
巴菲特:養成兩個條件反射,你讓維持收入的曲線不斷上揚

TAG:文狀元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