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坡」有來頭——從涼月號驅逐艦看日本驅逐艦的「荷蘭坡」設計

「坡」有來頭——從涼月號驅逐艦看日本驅逐艦的「荷蘭坡」設計

如果說有哪艘參加中國海軍建軍70周年慶祝活動的外國艦船最受歡迎,那麼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涼月」號驅逐艦絕對當之無愧。這艘因為「死宅」們的狂歡而在國內社交媒體上火了一把的戰艦,力壓來訪的其他國家參訪艦船、成為了開放日上參觀者們最想看的外國戰艦,很是享受了一把當明星的感覺。不過,有參觀過「涼月」號的國內網友發現,「涼月」號上的日本海自官兵在外事準備方面實在是不怎麼樣。堂堂一艘滿載排水量六千多噸的驅逐艦,竟然連一個熟悉漢語的都找不出來,以至於連「貼心」準備的提示牌都寫錯了字。這種低級錯誤,實在是不免貽笑大方。

留神「投上」?這可真讓人走「頭」無路

不過,「涼月」號上的提示牌雖然鬧了笑話,它所提示的問題可是實實在在的。稍微對水面作戰艦船有所了解者都知道,由於戰艦上面需要設置各種設施設備、以及抗浪性、結構強度、方便作業、必要的艙室分割等問題,甲板上面的各種「檻」和「坡」可以說星羅棋布,一不留神就會被絆個大跟頭。當然,艦船上絕大多數的「檻」和「坡」在遠距離上是難以觀察到的,只有在登上戰艦之後才能看到。但在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驅逐艦上,卻普遍存在著一種規模很大的「坡」:在艦船尾部的直升機起降甲板後部,總能看到一條很長的緩坡。這種設計堪稱日本海自的特色,不僅在多型驅逐艦上都有出現,而且在世界範圍內幾乎找不到第二家。

「涼月」號上的這個緩坡,看上去是相當明顯了

事實上,日本驅逐艦上的這個緩坡大有來頭,它有個專門的名字叫做「荷蘭坡」。之所以用了這樣一個怪異的名稱,還得從日本與西方的接觸說起。早在明治時代之前,作為日本主要港口之一的長崎便聚集了大量來自歐洲的商戶,乃至當地都出現了不少基督教教堂。由於當時日本在西方的主要貿易對象是荷蘭,因此這些在日本的歐洲人也就被統稱為了「荷蘭人」。而在「荷蘭人」們經常前去進行宗教活動的大浦天主堂前,有著一條很長的石板坡路。1933年,大浦天主堂被日本官方定為「國寶」,而這段石板坡路也沾了大浦天主堂的光成為了長崎的著名景點,並被命名為「荷蘭坡」。而日本最早採用「荷蘭坡」的驅逐艦「綾波」號即建造於長崎,因此便借用了這個名稱。

當年建設這段石板坡路的人肯定想不到日後這段路會和戰艦扯上關係

「荷蘭坡」在日本驅逐艦上的運用,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1954年7月1日,日本保安廳警備隊正式改編為日本海上自衛隊,由此日本開始了恢復海上力量的進程。自然而然,僅憑從美國租借的幾艘二戰時期的老艦是沒法滿足海上自衛隊的需求的,因此1956年4月日本服役了戰後首艘國產水面戰艦「春風」號驅逐艦。在結束了兩艘具有試驗意味的「春風」級的建造後,1958年,日本海上自衛隊迎來了首型批量裝備的驅逐艦「綾波」級。「綾波」級驅逐艦採用了長短艏樓艦型結合的設計,由於艏樓結構的末端與艦尾甲板高度相差一層,因此容易出現連接強度低的問題。為此,「綾波」級將這兩段存在高度差的甲板採用緩坡進行連接,這樣不僅提升了強度,也增加了艦體內部可用空間,可以說一舉兩得。

作為第一艘採用「荷蘭坡」設計的驅逐艦,「綾波」號的「荷蘭坡」結構非常明顯

此後,日本建造的驅逐艦除直升機驅逐艦外,大多採用了「荷蘭坡」的結構設計。不過,「荷蘭坡」也並非從來都一成不變。上世紀80年代起,各國水面戰艦開始普及艦載反潛直升機,對此本來就以反潛作戰為主要任務的日本海自當然不能免俗。但隨著直升機上艦,新的問題又產生了:如果將原本的艦尾甲板直接作為直升機甲板,那麼「荷蘭坡」一段就很難布置直升機機庫,同時艦尾甲板上也難以再布置其他設備。為此,當時日本建造的驅逐艦曾採用在艦體上直接加高一層甲板設置直升機起降區和機庫、將其他設備置於甲板下方的設計,此時期的日本驅逐艦上看不到「荷蘭坡」的蹤影。

在1987年建造的「瀨戶霧」號驅逐艦上,「荷蘭坡」難覓蹤影

不過,到了上世紀90年代,「荷蘭坡」再次回歸到日本驅逐艦的設計之中。1990年,日本開始建造首艘「宙斯盾」驅逐艦「金剛」號,該艦於1991年下水、1993年服役。在「金剛」號的艦尾甲板上,久違的「荷蘭坡」再次出現,不過這次已經變得頗為另類。「金剛」號的「荷蘭坡」並非是完整的平面,而是從艦尾直升機甲板兩側採用傾斜設計、到艦體尾部比直升機甲板下降一層,三面共同構成倒「П」字形結構。「金剛」級的變形「荷蘭坡」主要用於帆纜作業,設有纜車、絞車等設備,並對甲板進行了防滑處理。這種設計的好處是節約了艦體空間、並能夠分割飛行作業區和帆纜作業區。但由於兩個作業區毗鄰、且會不可避免導致直升機起降甲板面積偏小,結果致使該艦無法同時進行帆纜作業和航空作業,這會對該艦的正常作業產生負面影響。

「金剛」級「妙高」號的尾部甲板,可以看到很明顯的倒「П」形「荷蘭坡」

目前,除「金剛」級驅逐艦外,日本在包括「村雨」級、「高波」級、「愛宕」級和「秋月」級和「摩耶」級的艦尾仍然能夠看到倒「П」形「荷蘭坡」的設計。可以說,經久不衰的「荷蘭坡」已經超越了單純的實用性考慮,而是已經成為了日本驅逐艦、乃至日本海自的一種象徵,並成為了日本式海軍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不出意外,按照日本人「摳細節摳到死」的習慣,在下一代的日本驅逐艦上將仍然可以看到「荷蘭坡」的蹤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機圖 的精彩文章:

美英法德應該在戰時保護北約盟國嗎?四國調查數據出來了
波音最強F15來襲,蘇35S的最強四代半地位還能保得住嗎?

TAG:軍機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