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多年前,中國女人身上普遍有一種陋習,為了改掉國人想了太多辦法

多年前,中國女人身上普遍有一種陋習,為了改掉國人想了太多辦法

說起戊戌變法,很多人都不陌生。作為晚清知識分子的一次偉大嘗試,變法雖然失敗了,但是,這在一定程度上,還是促進了我國近代的發展。

清朝自乾隆皇帝之後,已逐漸由盛轉衰。步入十九世紀後,更是江河日下。同科技強盛的西方列強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意識到西方的強大後,滿清的許多重臣才開始向西方學習。朝中重臣李鴻章、張之洞等人開展了洋務運動,想要重振國威。

可是,治標不治本,洋務運動對於局勢的挽救,仍然收效甚微。甲午戰敗後的清朝,風雨飄搖,人心不穩。日本版圖狹小,清朝向來不屑一顧。可是,這樣的一個彈丸小國,卻將大清引以為傲的北洋水師打的全軍覆沒,甚至,兵臨城下威逼清朝簽立了城下之盟。

《馬關條約》簽訂後,民眾剛剛燃起的「洋務興國」的信心,已蕩然無存。積貧積弱的國家將何去何從,朝野上下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痛定思痛,窮則思變。在眾多維新進步人士的倡導下,光緒皇帝決定實行變法,以富國強民。

維新派的主張有很多,變經濟、變文化、變思想、變政治,維新派的變法可謂是轟轟烈烈。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維新派對婦女的裹腳問題,也極為關注,甚至,還成立了一個「不纏足會」。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裹腳,也叫做纏足,是我國封建社會一種落後的做法。主要是強行束縛女子的腳,阻止其生長,以適應封建社會變態的審美觀。這個行為,據說是出自五代時期的南唐後主李煜。李煜向來喜歡小腳,於是,令自己的愛妃窅娘纏足,然後,跳舞給自己看。

進南唐宮,李煜單獨召見,見其捲髮、高鼻、濃眉、長睫,雙目深凹而顧盼有情,當即為其取名「窅娘」。窅娘纏足後,舞姿更加優美。從此以後,李煜更加推崇小腳了。皇帝的喜好,旁人自然不敢違背。於是,纏腳便在我國流傳開來。

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梁啟超、康廣仁等進步人士成立了不纏足會,號召婦女行動起來,不再裹腳。等到戊戌變法全面開展後,不纏足會受到了更多的關注。變法期間,近百個學會在國內成立。但是,不管哪一個學會,都沒有不纏足會火爆。

在維新派的倡導下,清朝社會從上到下,都掀起了一場「不裹腳」的熱潮。無論是朝廷重臣張之洞,還是讀書的秀才,都將宣傳不裹腳當成了十分重要的事情。民眾如此熱情,維新人士就更不用說了。當時,維新派的梁啟超、黃遵憲等人,創辦了影響極大的《時務報》。

在《時務報》上,隔三差五就有宣傳不纏足運動的文章。在那樣一個救亡圖存的時代,有志之士,都在為國家的前途命運奔波著。纏不纏足,本是女人的事情。但是,宣傳不纏足的,大多是男人。那麼,女人纏不纏足,他們為何如此重視呢?

其實,當時的維新人士,對此事有著深遠的考慮。封建王朝自秦漢一來,已經延續了兩千多年。清朝末期的時候,雖然已經面臨著不變不行的局勢,但改變律法,改變體制,談何容易。強行維新,無異於揠苗助長。況且,民眾接受新思想,總要有一個過程。

而廢除裹腳陋習,既可以讓民眾接受新思想,又能改善國人在西方人眼中的印象。近代以來,國人向外國展覽中國特色時,無一例外地展示了我國婦女的小腳鞋。三寸金蓮在某些嗜好小腳的國人眼中,或許是美麗的象徵。但在外國人看來,這是非常野蠻的行為,是對女性的摧殘。

隨著西方思想的湧入,國人的觀念開始變化。維新人士將裹腳看做是猥賤之事,普通民眾的態度雖沒有這麼強硬,但很多人也不再以此為榮了。來中國傳教的外國傳教士,基本都反對裹腳。民眾們對傳教士的很多思想大加抵制,但幾千份反對書中,沒有一條是關於裹腳的。

看來,晚清民眾經過反思,也意識到了裹腳行為的錯誤。提倡廢除裹腳的維新人士,在順應時代潮流的情況下,也對民眾的思想進行了解放。因急於消除這種封建印記,維新派成立了「不纏足會」。雖然,這種做法有些矯枉過正,但也讓維新變法中,多了一種婦女解放的味道。

而且,這也是我國第一次大範圍地以西方審美觀來看待自身。對於社會進步,有著劃時代的意義。所以,維新人士提倡的,不只是不裹腳,其用意,還是為了更好高地引進西方思想。

滿清封建王朝被推翻後,孫中山正式下令禁止纏足。到了「五四」時期,纏足更成為各派革命運動和激進分子討伐的對象,陳獨秀、李大釗等人都曾撰文痛斥纏足對婦女的摧殘和壓迫。自從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才真正消滅了小腳,中國的婦女才得到了一個徹底的解放。

參考資料:

【《維新運動》、《時務報的「不裹腳」熱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想當一個出色政治家,這一點必不可少,千年前的中國人已非常熟練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