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的碗,為何底部這麼高,不怕重心不穩歪倒嗎?

古代的碗,為何底部這麼高,不怕重心不穩歪倒嗎?

大概從元代開始,一種重心很高的「高足碗」忽然開始流行開來,這種碗的結構類似於現在我們常見的「高腳杯」,上半部分跟我們日常中所使用的普通瓷碗差不多,都是口大底小,但是下半部分卻異常細小,整個碗呈現出來一種頭重腳輕的不平衡感。

這種碗多見於西藏的宗教場合,比如說下圖的唐卡中,就描繪了供桌上用來盛放貢品的高腳碗。而這種碗的風行也跟藏傳佛教的文化進入中原地區有關。

這種瓷碗相比較於我們平時使用的碗肯定相對來說穩定性更加差一些,但是只要工藝足夠精巧,放在桌子上立住還是沒有問題的,只是人們要更加小心一些——這符合宗教場合使用,而且高而細的碗身也更加漂亮、更加有儀式感。

另外,除了用於宗教場合之外,很多游牧民族的貴族甚至於會隨身攜帶這種碗,比如說下圖中描繪的就是游牧民族首領隨身把高足碗放在馬背上。

當然了,這些人不是直接拿著高足碗到處跑,那樣碗很容易損壞,而是要用皮套裝起來。如下圖所示,就是用來裝高足碗的皮套。

因為游牧民族沒有固定的居所,經常要席地而坐,所以這個時候連桌子都沒有,根本就沒有地方放碗,所以大家的做法就可能是手裡拿一個碗不放下,碗盛菜盛飯之後直接張口就吃。

而普通的碗一直抓在手裡太費力,但是這種高足碗就很方便,你只要用一隻手抓著碗下面較細的部分,可以穩穩地拿住整個碗,吃飯會非常迅速,而且盛飯、盛湯也非常方便,遠比普通的碗吃起來帶勁兒。

所以說,這種高足碗是有其獨特的使用場景,一方面是用在宗教場合,十分有儀式感,另一方面是供游牧民族席地而坐吃飯用的。普通人家還是會用正常的碗,那些碗放的更穩,也不佔地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滄桑 的精彩文章:

在魏忠賢得勢的三年里,明軍在遼東戰場,為什麼能壓著皇太極打?

TAG:歷史滄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