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都是出家人,為什麼和尚大都胖,但道士卻很消瘦呢?

都是出家人,為什麼和尚大都胖,但道士卻很消瘦呢?

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國家。尤其是它的文化,更是博大而精深,甚至在全世界也有著無可替代的位置。在眾多的歷史文化中,最典型的應該算是宗教文化。自古就有三教九流之說,除了儒家學說之外,我國的宗教派別只有兩種,分別是道教和佛教,這兩種宗教已經具有上千年的歷史,幾乎成為我國宗教文化的主流。儘管這兩種宗教派別並存了上千年,但是所繼承的本質卻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相比道教來說,佛教的歷史要短一些,大概是從漢朝初期才傳入我國的,直到南北朝的時期,佛教才到達了鼎盛。根據史書記載,南北朝的中期,全國已經修建了400多座寺廟,僧侶人數也達到了一個頂峰。不過,佛教在我國的發展也是曲折的,從漢代到南北朝,一直到了唐代之後,佛教終於達到了歷史頂峰,在全國的範圍內,寺院廟宇幾乎隨處可見。可是,在接下來歷史中,佛教也曾經歷了四次大規模的「滅絕」。

在人們的印象中,寺內僧侶大多是一副心寬體胖,慈眉善目的樣子。而那些道士則是另外一副模樣,他們大多都比較清瘦,看上去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而且還個個武功高強。這究竟又是因為什麼呢?

佛教通常分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注重對人的內心的修為,信奉的是渡人渡己。相比之下,道教就沒有這麼多講究了,他們所追求的是一種精神的自由,就好像一隻野鶴,一片閑雲,自由自在的生活,幾乎從來不與外界有太多的交往。特別是那些真正的道教大師,他們通常會選擇在深山密林中居住,過著一種與世隔絕的生活。

在佛教與道教的傳承中,兩者卻有著很不一樣的做法。道教所採取的盛世上山修鍊,亂世出山救人的宗旨。而佛教則是恰恰相反,他們遵循的是亂世進山避難,盛世下山化緣的原則。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使得和尚與道士有了不同的生活方式。

佛教流傳至今,給我們留下了敦煌莫高窟壁畫、金剛經等許多燦爛的文化。因為大多數僧侶都是善於學習的文化人,他們吃完飯之後就是誦經打坐,幾乎很少運動,身體自然就是越來越胖。而道士們整日里穿梭于山林之間,運動量也是很大的,身體自然就顯得消瘦了許多。這也是和尚與道士之間的差異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師識史事 的精彩文章:

TAG:師識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