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何善事供養善知識?

如何善事供養善知識?

如何善事供養善知識?

我不是曾告訴你們,我是多驕慢的一個人,碰到袁先生那個樣子我還不服氣呢!一放下來如何?替他做種種的事,無話不聽,事之如佛。你們沒有看到,我怎樣事師,所以我才提出那些密宗事師規矩,但是我並不是叫你們對我這樣。我的個性,你們如果對我這樣,我也受不了,我也不願意。可是那時候我對他是真的,師就是師。講中國文化,儒家也好,佛家也好,都有這一套。

《習禪錄影》

【末世眾生,見如是人,應當供養,不惜身命。彼善知識,四威儀中,常現清凈,乃至示現種種過患,心無驕慢,況復摶財妻子眷屬。若善男子於彼善友,不起惡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覺,心華髮明,照十方剎。】

佛說後世的眾生,假如找到了善知識,「應當供養」,如何供養呢?「不惜身命」,即使累死了,被整死了,都不在乎。如此為法忘軀,怎麼做得到?各位看過西藏密宗的《密勒日巴傳》吧!密勒日巴替師父蓋房子,千辛萬苦蓋好以後,還被師父痛罵一頓,誰叫你蓋在那裡的?拆掉!密勒日巴只好一塊一塊拆下來,重新蓋過。蓋好以後,又被罵一頓,再拆掉,重新再蓋。如此蓋了四次,師父就是這樣整他,他的師母看了不忍心,直哭。他走了沒有?他就是不走。

其實,你看看中國的高僧傳與禪宗語錄,這些高僧悟道的經過都不簡單,都不是那麼容易。你看禪宗二祖神光去找達摩祖師,就砍下了一隻手臂。各位曉不曉得雲門祖師怎麼悟道的?賠上了一條腿。雲門去找睦州和尚的時候,睦州也是不理他,不讓他進門。雲門不死心,來了幾次,跪在門口,睦州看到他就把門關起來。假如是我們的話,早就破口大罵了,雲門沒有,他是來求道的,他還在參禪呢!有一天雲門想到一個方法,又來叫門。睦州開門見到雲門,又準備把門關上,雲門一個箭步上前,趕緊把一隻腳伸進去,這下子你總關不了門了吧!睦州禪師可絕了,硬是狠狠地把門關上去,結果,雲門的腳斷了,哎喲一叫,哈!開悟了。

什麼是善知識?善知識很難辦,善知識就有脾氣,奉勸各位學佛儘管學,千萬不要去找善知識,否則遭遇很慘,不小心一條腿就去掉了。佛法不一定在口頭上,而是在行為上,他在行為上折磨你。禪宗祖師的嬉笑怒罵,那是他的教育法,有時整得讓你真受不了。道理是什麼呢?他告訴你,道在你自己那一邊,不在佛那裡,也不在善知識這裡。善知識只是想辦法把你所有的妄念都打斷了,都憋住了,憋到你開悟為止。你看孔子的教育法也是這樣,孔子對每一個學生的答案都不一樣,問仁,對這個說是這樣,對那個說是那樣,用現代的觀念來說,沒有一個標準。孔子說他的教育法是「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逼著你發憤,你說我不會,我偏要弄會給你看,先刺激他發憤,然後再進一步啟發他。不悱不發就是故意引起他的懷疑,讓他自己去找答案。現代的教育則是鼓勵鼓勵,結果許多都鼓勵壞了,成不了大器。

「彼善知識,四威儀中,常現清凈。」所謂真正的善知識,在他的日常生活行、住、坐、卧當中,身心內外都是清凈,也就是說隨時隨地都在清凈中。

「乃至示現種種過患,心無驕慢。」善知識與我們普通人一樣,很難分辨。中國人有句話說「英雄見慣亦常人」,法國的拿破崙也說他在妻子與老勤務兵面前,永遠稱不了英雄,說得極有道理。不要以為善知識就像廟裡塑的菩薩一樣,永遠慈眉善目,永遠紅光滿面,永遠都是對的。善知識也是人,也是有過患。但是,儘管他有許多過患,然而,「心無驕慢」,他沒有驕慢之心,永遠慈悲,永遠愛護人。

「心無驕慢」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說不要看到善知識有了過患,你就覺得善知識也不過如此,你就驕慢起來了。不要如此,你還是要謙卑,誠懇去學。像我一生,算算有九十多位老師,有讀書的,有學武功的,有學道的,有學佛的;有男的,有女的,有老的,有少的。一生欠了九十多個賬,現在一無所成,經常想到《紅樓夢》上批評賈寶玉的兩句話:「負父母養育之恩,違師友規訓之德。」

你說這些老師都對嗎?也有不對的。人在三界中,就有三界中的煩惱。像我以前有位老師,他沒有兒子,看到自己的朋友生了一個兒子,他高興得眼淚都掉下來。在回家的路上,我跟老師說:老師!您還沒有看開耶!我這個人向來調皮搗蛋。老師把我的手抓住,說:你認為我不應該動情?我說:對呀!老師問:你讀過《中庸》沒有?你背背看!在路上,我就把《中庸》背出來,背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我停下來。老師說:你怎麼不背下去?我說我懂了,老師笑了一笑。背到這裡,我已經挨了一棒了。吃棒子,可不是拿棍子在頭上敲。下一句:「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聖人也有情啊!菩薩大慈大悲就是多情人,怎麼說是無情?後來,老師到了家,作了兩句詩:

誰謂英雄不灑淚

人情兒女最關懷

所以說善知識也有過錯,不過,善知識還是善知識,如果要在雞蛋裡挑骨頭,則天下無完人,我們要看老師的好,對父母也是一樣。以前宋儒講過「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我公開反對的,如果是在過去八十年前反對這句話,那不得了,一輩子不要想站起來做人了。天下是有不是的父母,但是,父母終究是父母,還是要孝順。什麼是孝道?孝道就是愛的還報。你看我們大便拉不出來,他要來挖;你吃不下去,他坐在旁邊哭;你生病,他送你去看醫生。你現在長大了,你只要像他以前對待你的一樣對待他就行了。對師長也好,對父母也好,心無驕慢,這才是學佛。

「況復摶財妻子眷屬。」善知識也是要吃飯過日子,也有妻子兒女,也是要錢。你看《密勒日巴傳》,密勒日巴當初去見師父的時候,窮得不得了,沒有錢去供養師父,只有一隻跛腳的羊,他只好空手去了。見了師父,跪下來,師父說你拿供養來呀!密勒日巴說我只有身口意供養,只有我這個人,其他什麼都沒有。師父大罵:「你不誠懇,家裡還有隻跛腳羊啊!你就是捨不得!」「是!是!是!」他沒有申辯,趕緊回去把那隻跛腳羊拿過來。他原來的本意是把跛腳的羊送給師父,覺得對師父不恭敬。你看看這個師父,什麼都要,把勞力刮來,把人家跛腳的羊也刮來。所以,善知識也會摶財,也有妻子兒女眷屬,跟普通人一樣。

「若善男子於彼善友,不起惡念。」如果你看了善知識這些毛病,不起惡念,不起任何壞的觀念。佛說即能究竟成就正覺,立刻就成佛了。到了成佛的時候,「心華髮明」,脈解心開,大徹大悟,身心內外一片光明,「照十方剎」。

你看這一段成佛的方法,沒有一個什麼法門,只教你如何學做人,自己要做成是一個求法的學生,自己要成器,因為佛法不在老師這裡,而是在你自己那裡。你如果能對一個泥巴做的菩薩起恭敬心,也一樣會成道,何況是一個活人?但是,一般眾生不要說對這個善知識不信,即使一個活菩薩在他前面,他也不信。因為眾生我慢,永遠不能成道。真的放下我慢的話,哪一個不是善知識?就如《阿彌陀經》所講的極樂世界,那些鳥都在念佛念法念僧,那些花鳥都在開示你,其實是你自己在開示自己,「心華髮明」,就成道了。

佛教在人類社會提出了師道的尊嚴,無論顯教或密教都非常重視,所謂:「一日從師,終生如父。」密宗有馬鳴菩薩著的《事師儀軌五十頌》,凡是學佛要先學這個。做人弟子做不好的話,其他都不用談了,人品有問題,還學什麼佛?若是貢高我慢,那真是不堪造就。佛教為什麼那麼尊重師道?那是尊重法統,什麼法統?正知見的存在。順便告訴各位,要了解中國文化的師道,要看《禮記》,《禮記》的《儒行篇》,說明如何才有資格稱得上知識分子,如同佛教的戒律,說得清清楚楚,其中提到「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那麼,怎麼樣才是師道呢?簡單地分為兩個觀念,經師和人師。經師就是學問能夠承先啟後,人師可就難了,等於佛教的戒、定、慧樣樣俱足,大徹大悟,這才夠得上善知識的標準。在此綜合佛家與儒家的道理向大家介紹。

《圓覺經略說》

我在年輕學禪時,我的老師袁先生對我說:「對面的院子從來不開門,裡面住的是誰你知道嗎?那就是你的太老師,是修道家丹法的一位老師。」袁老師早年也曾學道,他老人家後來供養了這位學道的老師半輩子,真是數十年如一日。

《孟子與公孫丑》

你們跟我學禪,都帶一種驕慢心。人我之見非常高,沒有放下來搞,所以自己進步得慢,各人拿自己的主觀來的,拿一個成見來的。有時候聽我一兩句話講得好,你覺得我講得好,合了你的尺碼,你沒有像我那樣,學佛學得一身都滾進去了,信你的就是信你的。你們都有習氣,習氣太大了,沒有真正的放下我見,看起來各個人敦敦如君子,很謙和,但一點都不謙和。我向你們講出來,這是多少次打七當中我都不講的,看你們自己能不能警覺。同時你們都是世法非常深的人,多講了沒有意思,本來都是好朋友,為佛法弄成朋友都不是朋友了,這種經驗我是太多了。又何必呢?你成你的佛,我下我的地獄,不是一樣的,何必一定得罪你呢?免得下地獄的時候,你我還是冤家,在地獄中又打起架,那多可憐呢?沒有真放下,連這些都要放下,人我相都要放下。你不是聽我說,後來我對袁先生當作釋迦牟尼佛來看,佛就是老師,老師就是佛。那時第一天第二天我就是這樣,自己就放下來了,真正徹底放下來了。你們和我相處朋友那麼多年,我並沒有想做老師,再三講過,你看態度也看出來,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這一點我早就看出來了,參透了。可是話要說回來,你們想成道的話,自己沒有像大地那樣平靜下來,那還談什麼呢?你自己所有的東西都擋住了,我所講的種種,都被你的主觀擋住了,同時你們現在正在世法中滾的人,自己有個尺度,拿來比量一下看。救世救人,哪一個不可以救?只可以救知識分子嗎?救別人就不可以?什麼人都可以救。反省啊!痛切地反省,學佛就學反省,反省都沒有反省,還談什麼呢?

《習禪錄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老師:這兩句話透徹了解後,做人處事可應用無窮!
希望南老的遺物早日找回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