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去美元浪潮下俄羅斯為何大量購入黃金?去美元化會持續嗎?

去美元浪潮下俄羅斯為何大量購入黃金?去美元化會持續嗎?

根據俄羅斯央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該國央行在今年3月份又買了60萬盎司(18.7噸)的黃金,使得該國的黃金儲備總量上升至6970萬盎司(合2167.9噸)。此前,俄羅斯央行在1月和2月分別購買了6.2噸和31.1噸黃金,整個2019年一季度,俄羅斯央行共購買了56噸(約為200萬盎司)黃金。

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10年里,俄羅斯的黃金儲備翻了兩番,目前黃金在俄羅斯央行的外匯儲備中比例已經升至18%。

去美元浪潮下俄羅斯大量購入黃金

俄羅斯為何要購入大量黃金?最主要的原因是去美元化,不僅僅是俄羅斯,全球其他國家也在減持美元,進而採用多元化的貨幣方案。

在全球化浪潮中,分工將世界上的主要經濟體分裂成三類國家:以美國、歐盟和日本為代表的資本和消費型國家,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生產型國家,以中東、俄羅斯、巴西、澳大利亞為代表的資源型國家,也有人將這三類國家形象地比喻成「知識生產的頭腦國家、物質生產的軀幹國家、資源供應的手腳國家」。

因此,在這個日益密切的全球分工體系中,儘管使全球生產效率得到極大提升,促進了全球持續20多年的經濟繁榮,但也使全球化的「盈餘」分配結果更為懸殊:美國、亞洲新興國家、石油國家就成為全球經濟失衡的三極,後兩類國家靠輸出廉價商品、勞務和資源,創造了大量的「商品美元」和「石油美元」,形成了「美元-石油美元-商品美元」的三角關係,使全球供需和分工體系維繫在美元體系上。

2008年以來,作為美國「後花園」的拉美國家最早在貿易和融資等領域出現了明顯的「去美元化」傾向,減少美元在貿易以及在各國資金存貸和市場融資中的比例。近兩年,新興經濟體之間展開日益頻繁深入的貨幣互換,中國最為活躍。而中國、俄羅斯等5大發展中國家牽頭成立的金磚國家銀行直接對抗美元霸權,凡此種種,都顯示出「去美元化」進程無論是在深度還是廣度都在加速展開。

去美元化為何會選擇增加黃金儲備?

在去美元化的過程中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增持其他國家貨幣形成一攬子貨幣體系,在結算中不僅僅使用美元,也使用其他信用度較高的貨幣,另一種更為穩妥而簡單粗暴的辦法就是增加黃金儲備。

馬克思曾經說過「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我們知道:一種物質只有分成的每一份都是均值的,才能成為價值的適當表現形式或抽象的因等同的人類勞動的化身。黃金真正成為世界貨幣是在18世紀實行「金本位制」後。去美元化會持續嗎?

進入2015年,隨著美國經濟率先復甦,發達經濟體的貨幣政策發生分化,美元指數走出長達6年之久的底部區間,一舉突破10年來的歷史高位。美元對全球主要貿易夥伴國貨幣的平均比價強勢上漲,不僅意味著數萬億美元受到追逐,更重要的是反映了美國相對於歐盟和日本的經濟競爭力更強、前景更好。如此一來,全球範圍內「去美元化」的潮流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值得重新考量。

「去美元化」實質上是反向貨幣替代,是當本幣資產的實際收益率高於外幣資產時發生的本幣對外幣的替代。理論上,大量經濟體持續的「去美元化」行為會導致美元貶值,但2008年金融危機後拉美國家的實際經驗證明:第一,危機後「去美元化」政策在數量、範圍和規模上都沒有扭轉拉美整體上的美元化局面,美元化的趨勢沒有得到根本轉變;第二,美元匯率走勢是決定拉美國家美元化程度的一個重要因素,一旦美元走強,「去美元化」的市場行為就難以持續,然而,政府的政治立場和政策能顯著地改變市場行為;第三,美元化程度的提高有利於拉美國家抑制匯率波動和通貨膨脹,金融危機後美元化國家本幣兌換美元的實際匯率普遍呈現溫和上升趨勢,通脹率平均已降至5%~6%的溫和水平。而阿根廷在2012年開始將美元化程度降至低於10%以後,其貨幣出現大幅貶值,通脹率上升至兩位數,更是從反面證明了這一點。

總之,從危機後美元化國家的宏觀經濟績效看,美元化程度越高,經濟績效越好,因此,拉美國家雖然有「去美元化」的動機和行為,但並沒有持續的動力以形成普遍規模。從全球範圍來看,除了拉美,以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以俄羅斯為代表的轉型國家和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國家也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去美元化」。但當前在美國經濟已較歐盟和日本率先復甦、新興經濟體增速明顯放緩的情況下,美元的遠期利率和匯率大幅攀升,國際市場對美元的需求並不會持續減弱,美元仍然是國際上第一大儲備貨幣和交易貨幣,國際資本流動的趨勢仍由美國主導。近幾年全球「去美元化」的潮流只是美元化經濟長期運行中的一個擾動,缺乏可持續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名狂客 的精彩文章:

TAG:無名狂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