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僑報社論:中國人愛儲蓄的傳統不該丟

僑報社論:中國人愛儲蓄的傳統不該丟

朋友圈裡曬著拿幾個月工資買的包包;每個購物節喊著要「吃土」,也停不下「剁手」;世界太大,我想去看看,今天飛日本、明天飛巴黎,口號是「買買買」……中國媒體近日援引相關機構的報告稱,這些現象的背後是,中國35歲以下的年輕一代,有56%的人未開始儲蓄,開始儲蓄的44%的人中,每月平均儲蓄僅1389元(人民幣,下同)。

一直以來,中國人都崇尚未雨綢繆、量入為出,愛儲蓄的傳統彷彿已超越經濟範疇而成為一個文化基因。多年來,中國的儲蓄率都在全球居於前列,甚至還遭到美歐國家的詬病,認為過高的儲蓄率限制了消費,影響了經濟發展,這甚至成為美中貿易戰的一個議題。

中新網資料圖。

然而近些年來,這一現象正漸漸改變。2018年中國的國民儲蓄率為44.91%,與2008年的歷史高點(51.84%)相比,出現明顯下滑。特別是年輕一代,與父輩省吃儉用、喜歡存錢的習慣不同,他們更推崇「及時行樂」,熱衷於出境旅遊、美容化妝、去高檔餐廳、購買奢侈品……消費觀已不僅是「今朝有錢今朝花」,甚至在花明天的錢,特別是花唄、白條等借貸平台的興起,更對中國年輕人消費觀念的轉變推波助瀾。

但這樣不再儲蓄、借貸消費的變化真的好嗎?在微博、知乎、天涯等社交媒體或社區平台上,有關「年輕人該不該存錢?」的話題近年成為持續熱門討論話題。

不可否認,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已實現跨越式發展,物質財富較為豐富,社會保障體系也逐漸完善,這讓年輕一代對於消費的態度更樂觀更積極。而經濟學家們也更傾向認為,如果人們只勤奮工作和儲蓄投資,生產能力較強,消費不足,會導致生產過剩,而年輕人超前消費的態度有助於中國經濟再平衡所需的激增消費。

但凡事皆有度,過猶不及,如果說「月光族」只是花光所掙的錢,那麼「月欠族」這種「寅吃卯糧」則看似「瀟洒」,實則暗藏風險。諸多大學生因校園貸而發生的悲劇早已證明了這一點。

而這已有前車之鑒。中國的近鄰日本在經濟大崩潰前的1990年代,也曾因此前的經濟黃金時代而迎來一波大肆消費的時光。彼時日本流行「剎那主義」,也就是及時行樂。「消費即美德」成了日本年輕人的共識。愛攀比、重物質的他們,在商家鼓勵下,人為的把每一個節日硬生生過成了消費的高光時刻。於是,信用卡使用範圍迅速擴大,並以各種優惠吸引消費者……場景何其相似,然而到了1990年底,一切戛然而止。日本經濟泡沫破滅,消費金融市場受到衝擊,信用卡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的業務過度擴張帶來的過度貸款也造成了多重債務者及破產者的增加,除了經濟衝擊,暴力討債等又帶新的社會問題。

縱然是人們心目中「喜歡負債、喜歡超前消費」的美國人也開始存錢了。據彭博此前報道,美國人近年來存的錢比你以為的多得多。今年1月公布的修訂後政府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和2017年的平均個人儲蓄率為6.7%,而2019年1月是7.5%。 而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期間,美國個人儲蓄率大多維持在1%以下,其中2005年8月出現甚至了-2.7%的負值。全民寅吃卯糧,這就是美國出現金融危機的根源。痛定思痛,美國人重新重視儲蓄也大抵是從金融危機開始的。

可以看出,過度消費現象如若蔓延開來,將不僅僅給個人家庭帶來痛苦,對整個社會而言,也是巨大風險。當信用貸款增速逆勢狂奔,當超前消費成為債務槓桿的「罪惡之源」,中國不斷攀升的個人債務已成必須防控的風險。

古巴比倫的金錢第一定律說到:「金錢是慢慢流向願意儲蓄的人。」千百年來,人類的智慧已經為人們的消費做了最好的指引。而對於中國人來說,儲蓄的傳統更不該丟棄。 「務本節用財無極」,2000多年前,《荀子·成相》就告訴人們:一方面要致力於生財的根本,努力創造財富;一方面要有計劃地合理消費,節約開支。這樣,財富就會不斷積累,無限豐富。對中國政府來說,對金融市場及借貸平台加強監管,對民眾消費做好疏導,亦是防控金融風險不可或缺的一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僑報網 的精彩文章:

僑報追蹤:航校華生涉受虐自殺案,航校執照暫被吊銷
數學很重要?特朗普因伊萬卡數學好考慮讓其任世界銀行行長

TAG:美國僑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