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故宮沒什麼好看的?

故宮沒什麼好看的?

正月十五除了吃元宵,還能幹什麼?過去我是不知道,今年最時髦的絕對是進故宮賞月看燈。

圖片來自故宮官方微博

媒體還給大家列出了瀏覽線路:

入場前觀燈光美景

午門城樓參觀「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

東雁翅樓欣賞琵琶演奏

東南角樓觀看影片《角樓》

東華門城樓參觀「紫禁城建築藝術」展覽

觀賞名畫投影,《千里江山圖》等

故宮夜間開放的不是院內展廳,

場景布置主要以燈光投射為主。

網友們看過「上元之夜」現場綵排圖片,紛紛吐槽這就是個「春晚故宮分會場」。還有網友直言:沒什麼好看的!

故宮沒什麼好看的?這句話,我是相當不贊同了

故宮除了文物,展廳外的建築就夠我們消化一陣子了!

我們不妨按照這個線路走一走,看看沿路都有哪些驚喜。

當你走進午門,5座由漢白玉砌成的虹橋——金水橋引入眼帘,氣勢磅礴。

故宮的金水橋

從昭德門、貞度門的外側到金水橋的外側,再到午門中門,兩條直線夾角是60°,而從昭德門、貞度門的內側到金水橋中橋的夾角也是60°,60°是人類的最佳視域。

圖片源自網路

所以,如果你想看三個大門的全景,你可以選擇站在午門中間,當你走到金水橋的中橋,留在你眼裡的最佳建築就是太和門了。

往往人們最常忽略的這一部分,其實埋了個巨大的彩蛋,這個彩蛋足以讓你叫醒整個故宮!

這裡有一些中間開口的望柱,它們是故宮的報警系統,學名「石別拉」。

金門橋旁邊的石別拉

這種報警系統,由故宮欄板上的望柱頭改造而成,望柱頭本質上是一塊實心的漢白玉石,當你把它的心掏空,它就成了報警系統!

石別拉結構

這是什麼神奇的操作?石頭還能報警?

熱愛古裝戲的朋友肯定有印象,紫禁城出現緊急情況時,城裡的護衛就會吹響號子,發出「嗚、嗚」的類似螺聲的警報聲,渾厚嘹亮的聲音傳遍整個紫禁城,駐紮在京城的衛士門聽到警報聲後,就會迅速集合,各就各位。

實際上故宮裡的侍衛都不會這麼干,當外敵從午門入侵時,他們會用約10厘米長的牛角狀喇叭,插入望柱頭的洞內,使勁吹喇叭,喇叭發出的聲音,會被放大飛快傳遍四周。

警報系統的聲音傳遞是從前到後像接力賽一樣進行的,比如,喇叭從午門吹響,聲音會傳到太和門廣場,太和門廣場警衛聽到後,再吹響石別拉,聲音可傳至東華門、西華門、三大殿……依次進行下去,直到最後神武門也能聽到,不到一分鐘,整個紫禁城就都能聽到警報聲。

故宮平面圖:聲音從午門傳遞到神武門 圖片來源於故宮博物院官網

個中原理,理科大牛絕對比我清楚!

比起當下的廣播真是環保又省電,就是對肺活量要求有點高。

石別拉可以稱得上是紫禁城建築藝術與建築技藝結合的完美典範。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歷經數百年滄桑,故宮裡很多石別拉可能被新石材替換了,也可能洞口被各種雜物堵上了,導致現存的石別拉位置並不對稱。

所以,即使你非常賣力在洞口吹喇叭,可能也沒辦法響徹整個紫禁城了。

綠色標註的是空心的石別拉

除了這些凝結智慧的警報系統,在參觀故宮各大殿之前,踏過長長的台階也大有來頭,這些兼具承托建築物和防潮、防腐的功能的底座,也會給人以厚實、穩重之感。

專業人士稱之為「須彌座」,由佛像座演化而來。

如何判斷故宮建築的等級?我有三招!

須彌座

須彌座越高,等級越高

故宮中軸線上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屬於三台形式,包含三層須彌座:上層、中層、底層。

太和殿剖面圖

這種三層或者兩層須彌座形式,只用在極其重要的建築上。

級別不那麼重要的建築就只有一層,比如故宮的太和門。

一層須彌座代表:太和門

級別再低一些的建築用的是普通台基,最次等級的建築,台基還要低,可能就一尺左右高。

所以,參觀古建時,光看台基的高度,就能判別這個建築物的重要程度。

是不是簡單粗暴又好用?

三層須彌座代表:太和殿

不過,愛動腦筋的朋友可能會有新問題:同屬三層須彌座三大殿之間怎麼排序呢?

紋飾越精美,等級越高

中國人最講究細節了,三大殿下的須彌座都刻有紋飾,功能和等級不同,雕刻紋飾也隨之變化。

太和殿須彌座

太和殿的須彌座幾乎每一層都有紋飾,在須彌座上、下枋(fāng)刻卷草紋,上、下梟均刻蓮花瓣,並在蓮花瓣上刻三福雲,束腰則為椀花結帶紋,寓意江山萬代,代代相傳。

圭角位置的紋飾一般是素線捲雲,寓意皇帝的江山是上天授予,與天庭地位相當。

其他兩個宮殿的紋飾就沒那麼精緻了,它們下枋刻有較為活潑的八寶圖案。

保和殿須彌座

中和殿須彌座

其他層的紋飾也無法與太和殿媲美,這種細微的紋飾變化,恰恰彰顯了太和殿的莊嚴與肅穆,種種細節說明,須彌座紋飾越精美,建築等級越高。

屋脊神獸越多,等級越高

不過紋飾辨別法也是有缺陷在的,紋飾一旦被風雨磨平了稜角,就可能壓根看不出圖案了。

這時候你只需要抬頭看屋脊:屋脊上裝飾物越多,建築等級越高。

在故宮的所有宮殿里,太和殿是唯一有十個飾物的建築,中和殿是七個、保和殿是九個,怎麼排序,肯定人人都能答對吧!

太和殿屋脊上的神獸:鴟吻、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鬥牛、行什

在屋脊排頭是一個騎著鳳凰的仙人,最後面最大的獸頭是「垂獸」,在仙人與垂獸之間的統稱「走獸」,走獸的數量決定了建築的等級。

建築師如果要降低建築等級,就會從末尾的神獸開始減少,

再出道題考考大家:請問,保和殿屋脊上的神獸比太和殿少了哪一隻?

太和殿屋脊上的行什

對,答案就是行什!

這個帶翅膀猴面孔的人像——行什,壓根就是為太和殿而生的!

紫禁城中軸線上的建築極其重要,為了嚴格區分它們的等級,宮裡的建築師們也是煞費苦心。

用須彌座既滿足了建築承載力需求,又在建築藝術、建築色彩等方面與建築整體形成有機的統一。

光禿禿、平整整屋脊上的神獸,既美化了建築,又是人們對生活的一種期盼和寄託。

那遊覽線路里的故宮角樓有啥可看的?

紫禁城城牆的四個角落,每一個角上都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

故宮角樓

這些角樓建造於明朝,造型奇特,它們是故宮裡最複雜的建築,完美展示了紫禁城建築美學和建築結構。

大家將要看到的動畫《角樓》,用三維動畫揭秘了民間傳說「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神秘結構,人們不用一根釘子、一塊木頭,就能用榫卯結構把上萬塊木頭組合成七十二條體的美麗神奇的建築。

角樓立體平面圖

在故宮,除了那些氣勢恢宏的建築外,還有很多不起眼卻有故事的寶貝:比如這些大缸,在明清時期被稱為「門海」「吉祥缸」「太平缸」,主要用途就是執行防火任務,這說明,故宮真的經常失火。

故宮水缸

在紫禁城的300多口銅缸鐵缸里,鎏金銅缸目前僅存18口,據史料記載,這種鎏金銅缸每口約重1696斤,光是缸外覆蓋的黃金就100兩,整隻缸花費超1500兩白銀。

八國聯軍看到這樣的寶貝,真是興奮激動又惱火燒心啊,看到金山搬不走怎麼辦?

他們選擇用刀將鍍金一刀一刀刮下來,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水缸上的刀痕,那也是我們曾經受過的傷。

刀痕累累的故宮水缸

在銅缸下面是一個灶台,冬天,宮裡為了避免缸里的水結冰,會時不時燒把火給它加熱。

現在它的主要功能已經不再是防火,可能更多的是被人們用來扔硬幣許願?

另外一個不起眼的細節非常接地氣,在三萬平米的太和殿前廣場地面上,左右各有一行小方磚,整齊的排列在地上,呈「八」字形一直延伸到太和門。

大家能不能猜出這是幹嘛的?

太和殿廣場上的石線

實物是醬紫的:

太和殿廣場上的石線

這種白色小方磚叫做「儀仗墩」,皇上出行或者舉行大典禮時要威風,成千上萬人的陣勢是要有的,井然有序那是基本要求,所以為了防止隊伍站歪了,就在地上放了這些小方塊,一個方塊站一個人,類似上學那會兒我們做操戰隊的格子。

是不是非常實用接地氣?

類似這樣蘊含大智慧的細節太多太多,也希望朋友們多去故宮找彩蛋。

關於故宮,真的有很多東西值得學習探索,了解故宮,就是了解五千年中華文化,又好像是在翻閱一本厚重的家庭相冊,會有誰對自己的家庭不感興趣呢?

註:文章源自網路 版權屬原作者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覽裝修效果圖 的精彩文章:

潮人家裡始終逃不過那個「北歐風」!
以簡勝繁的現代風三居室,讓我徹底改觀

TAG:一覽裝修效果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