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在世時,為什麼只追謚法正卻不追謚關羽?

劉備在世時,為什麼只追謚法正卻不追謚關羽?

在古代,評價一個人的是非功過,往往不是隻言片語能說得清楚,為了方便對歷史人物的蓋棺定論,因此用謚號來概括,這就是「追謚」。當然,能享受到「追謚」待遇的往往都是皇帝、王后以及諸侯大臣等社會地位較高的人物,對於三國蜀漢政權來說,關羽和法正無疑都有這種許可權。

關羽去世後被追謚為「壯繆侯」,法正去世後被追謚為「翼侯」。讓人奇怪的是,關羽的謚號是劉禪追謚的,而法正的謚號則是劉備追謚的。要知道,關羽和法正都是公元220年去世,而且不論私人感情還是對蜀漢的貢獻,關羽都要比法正大得多。可是,劉備在世時,為什麼只追謚法正卻不追謚關羽呢?


一、法正頗受劉備喜愛

在蜀漢的文臣武將中,法正雖然不是最受重用的,卻一定是最受劉備喜愛的,主要原因有四點。

1.劉備年少時就喜歡結交江湖上的豪俠,而不是讀書人,《三國志》有記載,「好結交豪俠,年少爭附之」。法正恰好是這類人,他狠辣、現實、睚眥必報,沒有儒學之風,卻有豪俠風範。

2.得到益州後,劉備陣營就有數個利益集團,一是劉備早期勢力,二是荊州派系,三是益州派系,法正就是益州派系的代表。為了穩定人心,快速安定益州,自然要重用法正。

3.在劉備陣營中,諸葛亮是荀彧類的人物,法正是真正的謀主,郭嘉似的人物。劉備西征益州,法正拉攏本土士族,快速幫助劉備穩定了益州局面。隨後在漢中大戰中,獻計斬殺了曹魏大將夏侯淵,劉備才得以佔據漢中,由此天下三分。

4.與諸葛亮的正氣和威嚴相比,法正有明顯地性格缺陷,《三國志》有記載,「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也因為如此,才表明法正沒有更大的野心,這是歷朝歷代統治者最喜歡的一類人,有才能又沒野心。


二、劉備並非完全信任關羽

《三國演義》給世人一種印象,關羽是劉備的二弟,獨自鎮守荊州數年,好像完全被劉備信任,其實並不然。當時,關羽是襄陽太守,可是赤壁之戰後,襄陽一直在曹操手中,可見關羽的官職是名不副實,而荊州最重要的南郡太守卻是糜芳。由此可以看出,關羽雖然鎮守荊州,可是在政務和人事的任免上沒有多大權力。


三、劉備對丟失荊州也有責任

雖然荊州的丟失與關羽脫不了關係,但是劉備也有不小的責任。襄樊之戰開始於公元219年7月,此時漢中之戰早已結束,10月關羽回師荊州,這中間有數月的時間足夠劉備來加強荊州對孫權的防備,可是劉備對孫權奪取荊州的決心估計不足,結果導致悲劇產生。另外,南郡太守糜芳和公安太守傅士仁是劉備直接任命的,兩人的背叛與劉備有直接關係。

謚號往往都是美謚,可是關羽對荊州的丟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要追謚關羽,就相當於劉備承認自己在丟失荊州中有過錯,這是劉備不願接受的。另外,關羽生前的爵位是漢壽亭侯,這是漢獻帝所封,關羽心向漢室,對漢壽亭侯這個爵位非常看重。所以,為尊重關羽,劉備也沒有加以追謚。

參考文獻:《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李元吉為什麼倒向李建成一邊?原因可歸納為兩條
吳三桂投降清軍,並不是衝冠一怒為紅顏,背後原因令人無奈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