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金融科技人才缺口超 150 萬估值 500 億平安「獨角獸」也愁招人

金融科技人才缺口超 150 萬估值 500 億平安「獨角獸」也愁招人

2019 年伊始,平安集團將使用了 9 年的 " 保險 · 銀行 · 投資 " 品牌標識,更新為 " 金融 · 科技 "。金融壹賬通成為平安 " 金融 科技 " 最重要的載體之一。

作為平安集團旗下四大獨角獸之一,金融壹賬通 A 輪投後估值已超 500 億元,為國內 3000 多家金融機構提供服務,並在香港、新加坡、印尼等地設立子公司,服務當地金融機構。但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和多數金融科技公司一樣,金融壹賬通整體還未盈利。不過部分早期布局的業務已實現盈虧平衡。

平安集團副總裁孫建一在 2018 年接受 21 世紀獨家專訪時表示,平安對部分科技子公司設有虧錢指標。如果一些創新業務沒有虧到一定數目是要問 " 為什麼 " 的。

金融壹賬通的錢 " 虧 " 到哪兒了?

" 我可以明確告訴你,儘管我們的硬體設備不便宜,但作為金融科技公司,我們的人力成本佔大多數。" 金融壹賬通聯席總經理邱寒稱。

在這裡,研發人員被稱為 " 科學家 "。

" 金融 科技聽起來簡單,但業務人員和科技人員像是兩個物種一樣,大家都說中文,但互相都聽不懂。" 邱寒表示,過去幾年中,自己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扮演兩邊的翻譯官。

普華永道近期在報告中指出,金融科技人才缺口是 150 萬。但在邱寒看來,這遠遠不止,而且,如何將科技人才與金融需求貫通,留住金融科技人才?金融壹賬通也給出了自己的探索。

金融科技人才靠搶

每一家金融科技公司都在強調技術人才的重要性,但技術人才到底有多重要?

" 一個公司能夠研究出厲害的技術,或者很牛的應用場景,都是人想出來的。人工智慧技術里的演算法、經驗以及學習方法,都是有經驗的人設計的。看似是冷冰冰的行業,其實背後都是年輕努力的科學家。" 金融壹賬通首席發展官王曉園表示。

邱寒表示,人才重要之處在於一是創造新的業務,二是對原有業務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例如人臉識別技術,過去開銀行卡要到櫃檯拿身份證人工比對,但現在很多業務通過刷臉就能辦理,正是基於人臉識別技術才有了遠程開戶辦理業務的可能性。又如聲紋識別技術,過去客服熱線中為了證明 " 我是我 ",經常會問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比如,小學在哪裡上的?上周一筆交易多少錢?甚至還會被轉接給不同的人重複自己的問題,但基於每個人獨特的聲紋,輔以電話號碼,就可以快速確認客戶身份,減少人工成本。

但,金融科技人才又極為稀缺,將技術能力與金融需求結合的人才更為稀少。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基本在金融科技大潮中失聲。

人工智慧方向畢業生薪資水平大幅高於普通水平。一位沃頓商學院分析學院今年畢業的博士生,被一家金融機構開出百萬美元年薪招徠,而美國普通畢業生年薪水平在 5 萬 -10 萬美元,金融科技相關領域畢業生薪資超過平均值 4-5 倍很普遍。

邱寒提到,在去年進行相關招聘時,與金融科技相關領域的畢業生手中拿著多個 offer。" 應該說他們不是求職,而是我們這樣的公司和互聯網巨頭一起,排隊渴求這樣的人才。"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核心城市,互聯網人才、大數據人才都要靠搶。即便是平安這樣的大型金融機構招聘如此,更遑談偏安一隅的中小金融機構。" 去市場上搶人不現實,把一個完全沒有人工智慧背景的員工培養成人工智慧專家也不現實。"

此外,金融科技人才的流失率也極高。

邱寒提到,5 年前平安集團在海外校招科技人才時,發了 20 多個 offer,回國了十幾位,但現在 " 倖存者 " 僅有 1-2 個。究其原因,科技人才的歸屬感、科技社區相互促進的氛圍竟然起到重要作用。

截至 2018 年末,金融壹賬通已經為超過 3000 家金融機構提供服務。服務中小金融機構的過程中,邱寒對此感受更深。" 原來我們定位為 IT 服務廠商,為銀行提供系統,結果發現很多銀行不會用。就像給了他一輛車,他卻不會開,就閑置在那裡。於是我們去培訓銀行的人如何使用系統。但隨後我們發現,一些銀行甚至連可以被教的人都沒有。"

4 月 26 日,金融壹賬通聯合沃頓商學院、全球最大量化對沖基金 TWO SIGMA,推出 Gamma Star 加馬 " 金融科技新星 " 人才培養計劃。從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以及參與實戰等方面對從業者進行提升。

" 希望能夠減少需要『翻譯人員』的場合,也給金融科技人員創造一種社區的氛圍。" 邱寒表示。

警惕巨頭流量上癮

管理層的 KPI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的發展取向。

邱寒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自己的 KPI 中的確有收入上的要求,有服務銀行家數的考核,但一個更重要的 KPI 指標是為銀行創造的價值。由於金融壹賬通有部分收入模式是通過與銀行分潤,通過合作後為銀行帶來新增的零售貸款規模、風險水平、新增存款等指標可以量化。

當下,越來越多的機構喊出科技賦能中小金融機構的口號。有傳統 IT 系統服務廠商,有細分科技領域創業公司,有互聯網巨頭乃至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一位消費金融公司負責人與記者交流時表示,技術輸出是偽命題,中小金融機構不僅需要系統,還要場景、有客戶。

這樣的格局下,金融壹賬通是否會焦慮?又如何看待當下的競爭格局?

邱寒表示,IT 供應商在多年同質化競爭中利潤已經比較微薄,難以每年投入大量資金沉澱核心技術。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領域的技術出現了一些顛覆式的成長,對這些廠商也是很大的挑戰。創業公司則面臨著由於成立時間不長、規模較小而難以成為金融機構的供應商。

對於市場熱議的互聯網巨頭平台,邱寒則表示,互聯網巨頭公司與銀行的合作模式中,是授人以魚的模式。流量、系統、客戶都是巨頭的,而銀行做的就是提供資金。在和銀行溝通中了解到,銀行對這種模式又愛又恨。愛的是,巨頭流量大,起量快,只要提供資金就能賺錢。恨的是,假設哪一天巨頭不和銀行合作了,銀行什麼也沒留下,基礎能力也沒有得到提升。

而平安連續多年都將營收的 1% 投資到科技研發中,每年凈投入都在百億級,由此積累了在區塊鏈、微表情識別等多領域的核心技術。此前,這些核心技術主要服務於集團金融業務。在三年前平台打造開放戰略,由此成立金融壹賬通為行業提供金融科技服務。

邱寒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科技賦能的確要給中小機構整體的解決方案。但場景、客戶都要從授之以魚變為 " 授之以漁 "。要帶著系統,幫助中小銀行找到自己的特色客群,發揮區域性優勢。並且還要建立完備的體系:包括產品設計、流程改造、系統升級以及人才培養等,缺一不可。

對於金融壹賬通未來的資本規劃,邱寒並未透露。

在 4 月 29 日的中國平安 2018 年度股東大會上,中國平安聯席 CEO 陳心穎表示,因為平安集團的幾家科技公司在今年、去年都有完成一些融資,彈性空間較大,將擇機再開展其他的資本運作。

來源:ZAKE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砍柴網 的精彩文章:

Oculus公布六款新Quest首發遊戲:Robo Recall、Apex Construct、Shadow Point等
網路質量不佳速度慢 韓國運營商商用5G遭用戶吐槽

TAG:砍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