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深入發掘「兩彈一星」紅色資源,感受優良家風的力量

深入發掘「兩彈一星」紅色資源,感受優良家風的力量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曾經進入兩彈城工作的人,都是那個時代的科研精英,所以,後人為兩彈城的大門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精英門。「兩彈一星」幹部學院副主任、高級經濟師黃毅對這些科研精英作過一個統計分析:1999年國家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科研專家,青少年時期都飽經民族災難和社會磨難,自覺傳承愛國主義和自強不息精神,並自覺地把科學救國、科研強國確立為自己的人生目標。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兩彈城,感受優良家風的力量

解放軍報記者  張 放

一直到父親去世10多年後,田平才知道父親田現坤竟然參加了「兩彈一星」工程,還榮立過二等功。

田現坤曾任解放軍某部技師,在原子彈、導彈首次結合實驗中,不顧嚴寒脫下保護服,鑽進只有50厘米間隙的兩彈之間,以半蹲半坐的姿勢操作80分鐘,精準完成彈頭引爆裝置、調溫系統的監測安裝等上百個環節作業,讓中國自行研製的導彈和原子彈實現了歷史性結合。走下操作台時,在現場的聶榮臻元帥親自為他披上大衣,握住他的手久未鬆開。

1981年12月,田現坤轉業到地方,成了一名技術員。直到因病去世,田現坤都沒有向親人、同事透露過任何有關參與「兩彈一星」工作的情況,也沒因此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兩年前,田平看到一部官方發布的紀錄片,才知道父親有過這樣一段光榮的經歷。

得知消息,很多人主動和田平聯繫,有的想深入採訪宣傳,有的想結對幫扶,但田平都婉言謝絕了。她說:「父親從小教育我要踏實低調,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我會像他要求的那樣做好我自己、教育好子女。」

這是「兩彈一星」工程中一名普通官兵的家風故事。近年來,隨著「兩彈一星」紅色資源的深入發掘,越來越多的家風家訓故事開始廣為人知。為此,四川省綿陽市政府在兩彈城內建起廉潔文化基地,第一個展館的主題就是「家風家訓」。

田現坤的戰友趙符修老人,如今是兩彈城的一名編外講解員,定期到此向人們講述自己和戰友們的家風故事。「爸爸媽媽,本應在家中孝敬你們,但我是一名軍人,請諒解我……如果我在部隊光榮了,請你們不要悲傷,毛主席教導我們下定決心不怕犧牲,去爭取勝利……」趙符修常在講解中提到的這封家書,是他18歲那年在參加兩彈結合任務前寫的。看到這封信後,趙符修的父母回信鼓勵他為國奉獻,使他更加堅定了圓滿完成任務的決心。

聆聽趙符修老人的動人故事後,民警張海蓉鄭重地在筆記本上寫下「家國傳承,正心立德」幾個字。她說:「良好家教家風是家興國旺的寶貴財富。」

兩彈城紅色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薛國兵到兩彈城工作近3年,感觸最深的也是科學家們的優良家風。2017年4月,薛國兵到鄧稼先愛人許鹿希家中探望。作為名門之後、醫學泰斗、兩彈元勛之妻,許鹿希的家竟然還不到50平方米,而且傢具簡單、家電陳舊,所用沙發還是1971年楊振寧先生所送。

「許鹿希老人居功不自傲,生活簡單樸素,這跟鄧稼先一直提倡的『一不為名,二不為利』思想有很大關係。這是一種優良傳統,更是一種精神力量。」薛國兵說。

鄧稼先所倡導的家風也深刻地影響著孩子們,其子鄧志平回憶說:「我從父親那裡學到了一種平凡而安靜的生活態度。」鄧志平繼承優良家風,淡泊名利,潛心學習,成為國內機械製造業頂級專家。

曾經進入兩彈城工作的人,都是那個時代的科研精英,所以,後人為兩彈城的大門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精英門。「兩彈一星」幹部學院副主任、高級經濟師黃毅對這些科研精英作過一個統計分析:1999年國家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科研專家,青少年時期都飽經民族災難和社會磨難,自覺傳承愛國主義和自強不息精神,並自覺地把科學救國、科研強國確立為自己的人生目標。

「精英門」下,一群小學生在講解員的引導下駐足停留,靜靜聆聽。記者從他們全神貫注、若有所思的表情中感受到,一股團結一心、不懈奮鬥的磅礴力量,正在新一代中國人之間傳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