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背後,藏著這樣一段隱秘的愛情故事
灰姑娘式的故事卻不是童話結局。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荷蘭黃金時代畫壇巨匠維米爾的代表作,
這一幅小小的油畫,比八開紙大不了多少,油彩都已經幹得開裂。
但就是這樣一幅,看似不起眼的小畫,卻使得許多文人墨客、遊人看客在畫前欲走不能。
這幅畫問世三百多年來,世人都為畫中女子驚嘆不已:
那柔和的衣服線條、耳環的明暗變化,尤其是女子側身回首、
欲言又止、似笑還嗔的回眸,唯《蒙娜麗莎》的微笑可與之媲美。
毫無疑問,維米爾是荷蘭十七世紀中期著名的繪畫大師,但他生前卻鬱郁不得志,一貧如洗,負債纍纍,死時年僅43歲。
約翰內斯·維米爾自畫像
一天,美國女作家崔西·雪佛蘭看到《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時,瞬間就被打動了。
於是她決定根據這部神秘的畫作,杜撰了少女葛麗葉與畫家維米爾之間似有若無的愛情故事。
改編的同名小說一經推出,便立刻在美國圖書排行榜上佔據高位,如今更是被翻譯成38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500萬冊。
奇蹟的是,導演彼得·韋伯看過這本根據名畫改編的書後,又立刻將其改編為感人至深的愛情電影,並大獲好評。
或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神奇之處,不僅在於無人知曉這個女子到底為何能散發出如此恬靜的微笑,更是令人在看完後過目不忘,深陷其中。
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上映後便風靡全球,通過電影,導演彼得·韋伯讓我們領略到了世界名畫背後的故事,電影中飾演少女葛麗葉的斯嘉麗·約翰遜,更是把少女的姿態還原到了極致,尤其是那對象牙白的珍珠耳環。
17世紀中期荷蘭的Delft,是一個風光旖旎、卻經濟凋敝的水城小鎮。
當地居民生活十分艱苦,遭受著宗教清規戒律的壓迫,小心翼翼地生活。
連畫家也過著表面奢侈,卻負債纍纍的生活。
少女葛麗葉是出生於一個貧寒家庭的美麗姑娘,由於父親失明而家道中落、食不果腹,葛麗葉的母親只好讓她背上簡單的行李,到富人家幫傭。
於是,葛麗葉來到了畫家維米爾的家。
葛麗葉來到的第一天,一位年長的女僕就告訴她:不要去打擾那位作畫的男人。
從此以後,葛麗葉便開始了無止境的僕人生活,洗衣、買肉、擦窗戶……
哪裡有臟活累活,哪裡就有她的身影。
後來直到她遇到了一個人,她的生活才開始有了色彩。
那便是這家的男主人:維米爾。
維米爾一家在繁華的外表下,隱藏著生活深處危險的涌流,懷孕的妻子嫉妒多疑,對藝術毫無理解,主管家權的岳母苛刻嚴厲。
而男主人公維米爾,像一個格格不入的外人,一個落落寡歡的隱士,甚至為了謀生而屈從於狡猾低俗的富商,而創作所謂受歡迎的作品。
有一年,維米爾的家中光景太差,他們要變賣更多的珠寶。得不到丈夫關愛、視財如命、脾氣暴燥的妻子,因此砸碎了無數的瓷器,毀了維米爾許多珍貴的作品。
不過維米爾始終很平靜,從此以後,他再也不許妻子走近他的畫室。
一天,葛麗葉在擦畫室的桌子時,發現了一幅畫家的畫,一位優雅的女士看著窗外,黃色的微光映襯下,身上彷彿帶著金色的光環。
維米爾《戴珍珠項鏈的女人》1662-1664年
電影中出現的《戴珍珠項鏈的女人》黃色的綢緞將她的豐腴身材顯露無疑,顏色和畫面精準得更是無可挑別。當葛麗葉被眼前的畫作所驚呆的時候,
丈母娘闖了進來,說:「你不是第一個在他的畫前失態的人。」
葛麗葉第一次發現了這個奇妙的繪畫藝術世界,畫家筆下的世界,喚醒了她潛在的藝術天分,她被維米爾的藝術才華所吸引,並能理解他對藝術的想法。
一次偶然的機會,維米爾發現了葛麗葉,無論是她對暗箱的好奇,或對於繪畫藝術的嚮往之情,還是發現清洗玻璃會改變光線,這個令他充滿驚喜的女孩兒,讓他一次次地體會到了心動的感覺。
一天,維米爾打開窗戶,同她:「雲是什麼顏色的?」
葛麗葉一開始回答:「白色的?」後來補充道:「黃色、灰色、多彩的。」
這讓他看出了她對藝術色彩的天分,也正是這時,維米爾喜悅,彷彿找到了知己。
自此以後,葛麗葉也和其他女僕,一下子就劃清了界限。
她的工作不再是洗衣做飯那些雜活,她開始為維米爾調各種顏料。
維米爾教葛麗葉怎麼研磨顏料,看著葛麗葉笨笨的樣子,他笑了,握著葛麗葉的手開始研磨。
葛麗葉並沒有立馬掙扎,而是在磨了兩下之後才選擇掙脫。
純潔沉靜的葛麗葉恰如一股清風,讓畫家的如死水的世界蕩漾起陣陣漣漪。
漸漸地,他們之間的關係變得不再像主僕之間那麼純粹,
葛麗葉也從地下室搬到了充滿陽光的閣樓上,她的生活正在一點點發生著變化。
然而好景並不長,維米爾的妻子,還是漸漸的發現了某些端倪。
於是她故意陷害葛麗葉,借著梳子丟了的理由,想要把葛麗葉趕出家門去。
但維米爾為了解救葛麗葉,他發瘋似地去尋找那隻丟失的梳子,當他找到梳子的那一刻,他妻子的心已經涼了。
這些瘋狂的舉動,已經充分體現出來他們之間那份不可描述的情感。在他們的世界裡,這份感情是純潔無比的。
或許是維米爾不忍心看到這樣美好的葛麗葉受到玷污,也想把葛麗葉的美畫出來,所以他說服她,希望她能成為自己畫中的主角,葛麗葉答應了。
他讓葛麗葉去換頭巾的時候,偷窺到了葛麗葉的頭髮。葛麗葉捲曲濃密而光澤亮麗的頭髮,僅僅被維米爾一個人見到過,甚至連自己的情人(屠夫的兒子)也沒看過。
她拒絕為她的情人摘下頭巾,因為包裹住頭髮的,不僅僅是一種宗教信仰,更是她內心的保守和童貞。
少女的皮膚在藍色的布料映襯下更加白皙動人,他為她戴上珍珠耳環。在只有兩個人的房間里,光線從左側打過來。
維米爾右手拿著針,左手食指摩挲著她的唇瓣,被刺破的疼痛,讓她忍不住輕呼出聲。
維米爾最終為她戴上了耳環。經過長期的創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終於完成。但他們之間的愛,最終還是因為畫家與女僕的身份懸殊,走向了分離的悲劇。
遍體鱗傷的葛麗葉,帶著無限遺憾與回憶,嫁給了她應有的人生,成為了屠夫的妻子,完成了從少女到女人的轉變。
而這份秘不可宣的愛情,也被永遠埋藏在這幅傳世之作中,把傷痕與那一瞬的眼波流轉間的愛,變成了藝術品永久珍藏。
這是一個灰姑娘式的故事,最終時代給它判定了一個異於童話故事的結局,
這也是電影表達出來的現實主義的內涵,揭露和批判了那個時代,對人性慾望的壓制、與不可逾越的等級制度。
而其中純摯隱蔽的愛情,少女的純潔心靈,和美好氣質令人難以遺忘。
或許,在《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幅畫中,
葛麗葉不僅是女主角,更是畫家心中的女神形象,神聖而不可侵犯。


※用一張垃圾站照片揚名,他能將任何東西放到手上
※岳雲鵬崩潰求助:但凡有點辦法不會這樣!作業,我該拿你怎麼辦?
TAG:藝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