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三彩,五行中最土?

唐三彩,五行中最土?

黃色在五行中為土,是土地的顏色,亦是五穀成熟的顏色,唐為土德,素來尚黃,黃色為皇室專用之色,從此便也成為了數千年來九五至尊的象徵。唐三彩上最常見的黃色釉是以鐵元素為主要著色劑的鐵系釉的一種,屬於低溫鉛黃釉,最早見於漢代陶器上。釉料的配方、著色劑的多少、燒成氣氛的情況、燒成溫度的高低等都會影響釉的呈色,因而唐三彩上的黃釉就呈現出淺黃色、深黃色、黃褐色、褐色等多種色彩。

▌唐三彩胡人牽馬俑 高66厘米,1963年洛陽市關林M2出土

俑頭戴高尖帽,身著大翻領右衽袍,腰束帶,下著緊身褲,立於托板之上。此俑顴骨突出,高鼻深目,口微張,右手高,左手低,似在執鞭訓馬。無論是長相還是衣著打扮均為胡人形象。該俑採用的是分區施釉法,有輕微流釉現象,長袍上部分為淺黃色釉,下擺施淺綠色釉,顏色清新明快,色調統一。

▌唐三彩武官俑 高70厘米,洛陽出土

俑頭戴白色鶡冠,鶡之兩翅分別向左右展開,頭向下作俯衝之狀。身著黃色長袍,袖口鑲綠邊,袖長及膝,下著白色長褲,足著黃色尖頭履。濃眉大眼,圓鼻方口,面露微笑,雙手握於胸前,挺身直立於高台之上。這件俑在袖口和高台上採用的是點彩施釉法,即在所施部位點上塊狀或點狀或線條,釉彩相互交融,斑斑駁駁,形成一種自然天成的藝術風格。

▌唐三彩襆帽騎馬男胡俑 高43厘米,洛陽出土

佣高鼻深目,顴骨突出,絡腮鬍子。頭戴襆帽,身穿綠翻領窄袖長袍,足蹬靴。一手扶鞍鞽,一手握拳置於胸前,作牽馬狀,腳踩馬鐙騎於馬上。馬雙目圓睜,兩耳伏於腦後,長鬃,短尾,立於長方形托板上。佣身通施黃釉,馬臉正面及鬃毛施白色釉,鞍韉施綠色釉,整體顏色上淺下深,應是在燒制時釉色下流而使上部分釉色變薄,下部分釉色增厚所致。

▌唐三彩載人駱駝 高38厘米,1965年洛陽關林配件廠車間M59出土

駱駝昂首前視,靜立於地。駝背上披藍白色彩的毯子,裝飾鮮麗。一大型藍彩獅面駝囊置雙峰之間,滿載絹帛等。兩側夾板,後端左右系豬、魚等,前端有鳳首壺、小口白瓷壺等生活用具。在前峰之後,鋪有白色長條絹帛,上面騎坐一胡人,身微後仰,一手向前揮舞,似在指揮著駱駝在浩瀚的沙漠中跋涉。人與駱駝釉色為黃褐色釉與白釉相間,因施釉、流釉所致釉色深淺不一,濃淡相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駱駝背上的藍釉,唐代的藍釉是以鈷為著色劑的低溫鉛釉,最早見於唐代的單彩鈷藍陶器及三彩器上施釉,洛陽唐恭陵(武則天太子李弘墓)出土的藍釉器包括高足盤、弦紋碗、燭台、長頸瓶、盆、三足爐,這些彌足珍貴的唐代藍釉陶器為幾百年後的元代藍釉瓷器開創了先河。由於當時的中國還沒有發現鈷這種金屬,配釉所需的鈷料屬於西亞一帶的舶來品,因此有「三彩貴藍」之說。

▌唐三彩後墮髻胡人牽馬俑 高58厘米,1963年洛陽關林出土

此俑細眼高鼻,顴骨略鼓,為胡人形象。發梳後墮髻,身穿右衽袍,內著半臂,腰束帶,下穿緊身褲,站立於托板之上。身略前傾,頭向右微擺,表情嚴肅,雙目向右上方斜視,手作握韁繩牽馬狀。頭髮及長袍皆為黃褐色,釉色較為均勻。長袍翻領及下擺採用點彩施釉法,主體為綠釉,上以白點裝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鑒定收藏 的精彩文章:

西藏的土地,轉經筒的源地

TAG:鑒定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