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一損俱損!瑞典30萬人研究發現:心理與心臟竟有這種「親密關係」!

一損俱損!瑞典30萬人研究發現:心理與心臟竟有這種「親密關係」!

瑞典30萬人研究發現:

心理受傷,心臟遭殃

在醫學發展的早期,古人普遍把心臟當作思維器官。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入,人們發現大腦才是控制心理和思維的器官。儘管心臟不能產生心理,但仍然與心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大多數人在一生中的某一時刻都會受到心理創傷或壓力性生活事件的影響,比如親人去世、身患重病、遭受自然災害或暴力等。最近,瑞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與壓力有關的疾病可使多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顯著增加。

「治療心臟病最好的葯不是阿司匹林和他汀類藥物, 而是愛 、寬容和樂觀向上的心態。」

——《心情好 ,心 臟才會好》

心理創傷影響心臟

瑞典卡洛琳斯卡醫學院和冰島大學等機構的研究者以瑞典人口和健康登記冊中的數據為基礎,探討創傷後應激障礙、急性應激反應等與心血管疾病的關聯。

研究人員將1987~2013年期間被診斷為應激相關障礙的近14萬名「暴露人群」與超過17萬名沒有應激相關障礙的人進行了匹配。所有參與者被追蹤長達27年,有要監測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包括缺血性心臟病、腦血管疾病、血栓、高血壓、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結果顯示,對重大生活事件或創傷的嚴重應激反應,與患上幾種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特別是在診斷後的第一年,與未受影響的人群相比,有應激相關障礙的人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要高64%。在所有心血管疾病中,心力衰竭和主要血栓的風險最高。而且,那些在年輕時被診斷出患有應激障礙的人,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

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上的這項研究認為,醫生需要意識到應激相關障礙與心血管疾病高風險之間的「強有力」聯繫,從而對被診斷為應激相關障礙的人群進行監測或早期干預。

心態好,心臟就好

美國心臟科醫生米米·嘉妮麗博士曾寫過一本書——《心情好,心臟才會好》。書中提到:「治療心臟病最好的葯不是阿司匹林和他汀類藥物,而是愛、寬容和樂觀向上的心態。」她認為,心臟不僅僅是一個機械壓力泵,更是一個智能器官。

心臟不僅擁有心理特徵,會受到敵意、壓力和抑鬱的影響;而且還擁有自己的智慧,它自身的神經系統能夠與大腦和身體的其他部位進行溝通。緊張、抑鬱、憤怒等不良情緒可引起各種心臟問題。

2018年,《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刊登了一項由美國西北大學和哈佛大學共同完成的研究,科學家稱心理健康與心臟病存在重要關聯,心態積極、有明確的生活目標者,心臟病死亡風險比平均水平低約38%。

科學家根據研究數據,總結出好心態對心臟健康的影響方式:情緒變化直接影響人體內激素水平。樂觀心態可降低壓力和焦慮激素水平,進而降低心率和血壓,減輕心臟負擔;消極悲觀者壓力疊加、體內炎症水平升高,心臟健康每況愈下;樂觀人群生活方式更健康,多吃果蔬,少吃加工肉食和糖果,保持健康體重,同時吸煙和酗酒的行為比悲觀者少。

編輯 || 范宏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有痛經的女性,用生薑在肚臍上敷一敷,太管用了!
追著孩子喂飯不可取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