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此文物造型特殊,專家一看說是「夜壺」,器身文字卻暴露另有用途

此文物造型特殊,專家一看說是「夜壺」,器身文字卻暴露另有用途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在我國,商朝至東漢年間,陶就向瓷過渡了,也就是在東漢時,形成了「南青北白」兩大瓷系。

「北白」指的是「嫩荷涵露」的邢州白窯,「南青」是指有「奪得千峰翠色來」美譽的越窯青瓷,這兩大瓷種在全國可謂聞名遐邇。特別是越窯的青瓷,伴隨著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從東漢到宋代這裡的爐火從未中斷過,經歷歲月的積澱,越窯的制瓷技藝也越發高超。唐朝時,越窯瓷器名冠全國,它所燒制的青瓷代表了當時青瓷的最高水平。

今天我們要說到就是一件特殊的越窯青瓷「青釉虎子」,說它特殊,第一個原因是這件瓷器雖然技藝精湛並不是唐朝時期的,而是誕生在比唐朝還要早幾個世紀的三國時期。另外一個原因是這件瓷器有著特殊的造型,一看到它的樣子,國內的專家們都曾一致認為,這就是古人盛溺的褻器,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夜壺。因為從外觀上看,它的用途好像一目了然,然而直到後來大家偶然發現了刻在壺腹部的十三個字後,才發現誤解太深啦。

文物名叫青釉虎子,出土於1955年的南京市趙土崗。眾所周知,南京是有名的歷史古都,歷史上前後有六個政權在這裡定都,因此,在南京挖出個文物古董也並不是稀奇的事情。青釉虎子,經鑒定,是東吳時期的青瓷製品。之所以起這個名字,是因為它的外形看起來像極了一隻老虎,只見「虎」獸通體渾圓,高約15厘米,長20厘米,整體飾以淡青釉,壺口傾斜向上,壺背上有奔虎狀提梁,虎首高昂,張口露舌,兩眼目視前方,外貌生動逼真又異常威嚴。瓷虎這種匠心獨運的設計既顯精巧又不失質樸。

說到瓷虎,其實在歷史上並不少見,史籍記載這跟西漢大將李廣有關,李廣在打獵時偶然射殺了一隻老虎,後來民間有的人便將褻器製作成虎的形狀,以示對老虎的畏懼和厭惡。後來在很多墓葬中都發現了「虎」形釉壺,作為陪葬物品,它們一般出土於男性墓葬,或者被放在夫妻合葬墓男性的旁邊,這就使很多專家更加確定這類瓷器就是尿壺了。

可是,這件青釉虎子卻不一樣,因為它的壺腹有十三個字,而這些字打破了人們約定俗成的觀念,只見虎腹上寫著:「赤烏十四年會稽上虞師袁宜作」,仔細研讀,它正說明了這件瓷器的來歷,把製作的時間、地點、人物都一一介紹了一遍。赤烏十四年即公元251年,袁宜經過查證是三國時期有名的匠人,也就是說瓷虎是三國時期的東吳名匠所作,說到這裡,令人不解的地方也來了,那就是既然是褻器,為何還要在上面提名呢?

有人要說這可能就是貴族使用的,因此才會提名,可是,我們知道在古代社會也只有名貴的物品上面才會刻有年款文字,一件夜壺也不至於如此。這顯然不是一件褻器,最後,專家們一致認定這件青釉虎子跟其他的虎子不同,極有可能是一件水器或者酒器,價值更高,意義也更深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出土的這件青釉虎子因為有明確製作的年份,而且距今時間久遠,被認定為現有中國紀年古瓷中時間最早的一件,如今被收藏在國家歷史博物館,成為重要的國家文物。各位朋友若是有機會到國家博物館,可以留意下這件有趣的文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豆芽科的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全球排行前四的帝王佩劍,其一把來自外星,另一把會「滴血認主」
盜墓發現了失傳奇書,引出歷史上最大的篡位案,徹底顛覆正史記載

TAG:豆芽科的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