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不敢死、不敢遠嫁、想賺錢…30年後獨生和二胎家庭會現這些差別

不敢死、不敢遠嫁、想賺錢…30年後獨生和二胎家庭會現這些差別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

對於「獨生家庭和二胎家庭誰更好」這個問題,很多家庭都會感到頭疼,有人支持獨生家庭,認為獨生子女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更有利,而且父母的養育成本更低,家庭的幸福指數更高;而有人支持生二胎,認為家有二寶,平時互相有個伴,家裡會更加熱鬧。

那麼,獨生家庭和二胎家庭到底有哪些區別、哪個更加幸福呢?其實隨著30年後父母變老,答案就日益清晰了,個個都很現實,尤其是第三個讓人扎心。

配圖均源網路,圖文均無關

父母方面

1、養育的負擔不同

有人說,「生孩子,其實是父母任務的開始,而養孩子,卻是長達一輩子的任務。」

養育一個孩子,絕對不僅僅是滿足他們的溫飽即可,父母還需要處理好親子之間的關係,並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引導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以讓他們在社會中很好地生存下去,所以養孩子,不僅需要金錢,還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

如果是獨生家庭,父母只需要對這一個孩子負責,養育的負擔會輕鬆很多。而等到三十年以後,孩子已經成家立業,父母也面臨著換崗或下崗退休等問題,空餘的時間有很多,身邊也沒人陪伴,此時剛好可以幫忙帶子女的孩子,一方面能帶給自己情感的慰藉,一方面能減輕子女的負擔,實在是兩全其美之事。

而二胎家庭,父母要一碗水端平,什麼事都要講究公平,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到她們長大,父母要不停地處理兩人之間的摩擦、矛盾和競爭,手心手背都是肉,沒辦法偏心。父母從小照顧兩個孩子,就要付出雙倍的金錢、時間、精力,等到三十年後,孩子終於長大,以為父母能夠停下來休息一會,可能還需要帶兩個子女的孩子,一旦帶了一個就需要帶另一個的,否則就會引發家庭矛盾,二胎父母的養育負擔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大很多。

2、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數不同

老齡化、少子化、獨子養老,這些問題就像懸在無數人頭上的利劍,讓人倍感經濟和精神的壓迫。英國《獨立報》一篇題為「獨生子女政策:中國的小皇帝們」的報道中,曾將中國的獨生子女一代貼上「溺愛、被寵壞、以自我為中心」的標籤。

確實,社會上就存在這樣一種怪象:獨生父母給了孩子所有的愛,但是等到三十年以後,獨生子女長大,他們的時間被其他事情所分割,分給父母的時間少之甚少,獨生父母成為「空巢老人」的概率很高。

不過,社會學家認為,這種現象的出現,很多時候是沒辦法避免的現實,因為獨生子女長大後,想要外出闖蕩社會,此時多數都會背井離鄉,父母出現病痛時,孩子提供的照料十分有限。父母們沒辦法跟子女住在一起,情感無處得到慰藉,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數會比較低。

而二胎家庭,家裡有兩個孩子,小時候互相有個伴,父母能享受到雙倍的幸福,等到三十年後,兩個孩子也能輪流去看望、陪伴父母,父母的晚年生活指數會比較高。

孩子方面

養老的負擔不同

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養老問題應該是獨生家庭和二胎家庭最為明顯的差別,等到三十年後父母老去,身體機能變差,可能會生病住院,再加上他們突然空閑下來,需要跟孩子們多多交流感情。

但現實生活中,很多在外打拚的獨生子女們,很難做到這一點,為了讓父母晚年能夠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條件和養老環境,沒有兄弟姐妹、沒有退路的獨生子女們必須背負起兩倍、三倍的經濟壓力,這就必然會導致陪伴父母的時間變少。

曾經在知乎上出現這樣一個問題,「獨生子女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有一個回答戳中了無數獨生子女的心聲:不敢死、不敢遠嫁、特別想賺錢,因為他們只有我。

而相比之下,二胎家庭在養老問題上則顯得輕鬆許多,畢竟家有兩個孩子,遇上什麼事都有兄弟姐妹的幫助,兩個人一起抗,養老的壓力就會小一半。

幸孕姐點評:其實,獨生家庭和二胎家庭都各有好壞、難分伯仲,具體哪種更好,最為關鍵的因素還是看個人的心態問題。(lyj)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母嬰參考 的精彩文章:

2019年出生的寶寶,這種起名方式很流行,說明寶媽地位在提升

TAG:母嬰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