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年的魯迅為何從不回故鄉?甚至都不願說自己是紹興人

晚年的魯迅為何從不回故鄉?甚至都不願說自己是紹興人

《荷馬史詩》中的《奧賽德》曾有這樣一段描寫「奧德修斯回到了闊別了二十多年的故土,沉醉在自己對家鄉的愛之中,即使他依然不記得故鄉的原貌,即使故鄉已經物是人非,但是不妨礙他對這片土地深深的愛。」著名詩人艾青經典名言:為什麼我雙眼飽含淚水,因為我愛這土地愛得深沉。中國人的故鄉情節遠比西方國家的更深。魯迅先生是我們民族黑暗年代的一桿槍,口伐筆誅,所向披靡,他的身上凝聚著文人的無數閃光點,那為什麼他不似其他文人那般講究「落葉歸根」,反而晚年不回故鄉,甚至不願意說自己是紹興人呢?

在我們熟知的魯迅短文之中,無論是《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還是《故鄉》,還有很多作品中都有他童年還有故土的影子,但是他的晚年定居在上海,明明離紹興故土很近也幾乎沒有回家看看,甚至別人問道他的家鄉,他也只說浙江。原因有很多,如果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四個字:又愛又恨,心中夾雜著太多複雜情感。

首先從作品來看,魯迅先生在《故鄉》中說道「我所記得的故鄉全不如此。我的故鄉好得多了。」但是彼時已經是二十年過去了,少年的玩伴閏土也不再嬉戲打鬧,反而疏遠恭敬地叫著「老爺」。再看看闊別多年的地方,原來物是人非並不需要千百年,短短二十年就已經讓人從滿懷期望變成無限失望。先生的另一篇《在酒樓上》有語:北方固不是我的舊鄉,但南來又只能算一個客子。大抵只能安慰自己「吾心安處即是鄉」,聊勝於無罷了。因為自己所眷戀的人,已經變了樣,所熟識的風景,已經逝去。

其次從家庭成員關係方面,早年魯迅沒有遇到許廣平之前,他的母親為他選擇了一個媳婦,名叫朱安。這名女子並不是魯迅所愛,魯迅在外漂泊學習,後來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對這一任妻子,並沒有花費心力。但是如果離婚,這名女子在那個年代裡是無法生存下去的,便一直在故鄉服侍魯迅的母親。朱安臨終前的遺願是能和魯迅葬在一起,但是被許廣平拒絕了,最後還是葬在了魯迅母親的墓旁邊,這樣一個女子是魯迅無法面對的。再反觀自己的弟弟,魯迅先生與弟弟周作人因為某些原因徹底翻臉,兄弟鬩牆的原因學界說法很多,但是顯然兩人共同長大的故土是唯一的心靈家園,睹景思人,再加上當時家族之人對魯迅先生的冷酷還有勢力分割,實在不堪其擾,魯迅先生更不願意回到家鄉。

最後還有一個原因也是很重要的,因為魯迅先生對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抨擊無數,一支筆便是他的武器,在贏得很多人尊敬的同時,自然也樹敵不少。不回家鄉,不說籍貫,也是對家族的一種保護。

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從魯迅先生很多留下的筆墨中讀出他對故鄉深深的眷戀。沒有人不愛養育自己的故土,可能有種種原因,無法回到過去,只能留下心田一畝,獨自緬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解文化 的精彩文章:

從古至今,書法史上最難「寫」的十個字
如何理解「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中年人值得一看

TAG:趣解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