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您我具備修行人的優良根器嗎?

您我具備修行人的優良根器嗎?

芙蓉道楷禪師是沂水人,得悟心法後,遊歷國內名寺,極力弘揚曹洞宗風。後來,皇帝下詔請道楷禪師住持凈因寺,後道楷禪師又移住天寧寺,他在僧俗兩眾中已有崇高聲譽。

開封府尹李孝壽上奏朝廷說,道楷禪師「道行卓冠叢林,宜有褒顯」,於是徽宗皇帝賞賜紫方袍及「定照禪師」稱號。

內臣將敕命帶至道楷禪師處,道楷禪師謝恩之後,又向內臣說明個人志願:「出家時嘗有重誓,不為利名,專誠學道,用資九族,苟渝願心,當棄身命,父母以此聽許。今若不守本志,竊冒寵光,則佛法、親盟背矣。」然後上表請辭,不肯接受皇帝賞賜。

徽宗皇帝不僅不接受道楷禪師的請辭,反而再一次降旨給開封府尹,讓他強令道楷禪師接受賞賜、封號。

道楷禪師依然如故,立場堅定,不肯接受賞賜,終於惹得徽宗皇帝大發雷霆,下令以抗旨不遵之罪將道楷禪師收監。

官員知道禪師道心堅定,並非刻意觸怒皇帝,有意要為禪師開脫,在審理案件時故意問他:「您大概生病了吧?」

道楷禪師卻坦然回答道:「我沒生病。」

官員只好又道:「怎麼沒病,您身形枯瘦憔悴,肯定是得病了!只要承認有病,就可以免去刑罰呢!」

道楷禪師堅持立場:「我以前生過病,最近確實沒病,怎麼可以詐稱有病僥倖求免罪責?」

官員聽後嘆息不已,實在沒轍,只好如實判罰,將道楷禪師發配。

開封道俗看到禪師蒙受如此委屈,無不痛哭流涕,而道楷禪師卻神態自若,就像修行一樣,悠哉悠哉。

道楷禪師到了發配之地後,租了一間小屋,慕名而來親近禪師的人越來越多。

一年之後,皇帝下令取消對道楷的處罰,讓他自由選擇去處。於是道楷禪師就在芙蓉湖畔建立道場,繼續弘傳佛法,宣揚宗風。

當我們形容某人修道境界高深時,常說他們心境如如不動、定力非凡。道楷禪師正是最佳楷模,他以無上定力,做到不被世間名利所左右,深受道俗兩眾的景仰與敬服。

明代蓮池大師編《緇門崇行錄》,就將道楷禪師這則故事收入,並讚歎說:「榮及而辭,人所難也;辭而致罰,受罰而不欺,不曰難中之難乎?忠良傳中何得少此?錄之以風世僧。」

因此,修行人成就佛道必須具有優良的根器,這就叫做「品質」。比如,要造就真金、美玉,必須要有好的材料,也就是說,首先要開採到上好的玉石做原料,再經過反覆地打磨、切磋、雕琢,才能成為美玉。如果材料不行,再怎麼加工也沒辦法成品。

修行沒有進步其實就是因為沒打好基礎,看看自己的心上還存在多少障礙,必須要明白自己目前處在什麼階段,要切切實實地在基礎的做人品質上面修好,不能圖快,過於急於求成,想一蹴而就,所謂「欲速則不達」,而是必須使自己具備修道的根器,也就是首先需要完善自己的品德。

要成就佛果,必須要具有修道的種性,而這個種性無非就是指你心上的品質。也就是指:心善、心直、心溫、心遠、心穩、心大、心廣。當你這個人的秉賦已經有了這些美德時,再結合各種佛法的修持,就能夠順利地成就道果功德。也就是有了這個如黃金、美玉般的人品後,加上修法的鍛造,就決定會有大的成就。

我們只要對於這些品質一項一項地進行考察,就會發現這的確跟我們修行的成敗息息相關。如果你已經具備那些素質,你就堪受各種正法。就像是一個器皿,器的容量大,它納受的也就多;器的質地堅固,它使用的時間也會長久;器足夠開放,它就能夠不斷地容納……所以古人也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成辦事業,工具必須足夠銳利,也就是所依必須要好。

要想在世間法方面成就一種不朽的功勛,一種偉大的事業,仰仗的就是這千古難得的人品。如果你依靠這賢善的人品趨入佛法,那就會具有強大的造就力、吸收力和開發力等。因此,當人的根器成熟時,一旦與佛法接觸,就能很快地獲得成就。

我們可以觀察歷史上成就的大德,就會發現他們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過去所說的:有真儒才有真佛,在世間是忠臣孝子,出家就是高僧祖師。這就是因為他的品質已經成熟,用在世間,他能做忠臣、良相,用在出世間就可以成為祖師、高僧。也就是說,當你的心上具足這八種品德時,就已經有了成就佛法的基本素質。

在菩提心的教授引導中,也是反覆強調:菩提心是無邊廣大菩薩萬行的一個根本支點,整個大乘佛道唯一由菩提心來支撐。同樣的道理,人品素養一旦完備,就會跟佛法非常的相近,就會毫無障礙地出現「點鐵成金」之效,頓時能使你的心升華,在道位上迅速升進。

由於中華有儒家、道家的深厚基礎,佛法傳入之時,人們已經具備「捨生取義、慷慨成仁」等的優良品德,念念為天下著想,有這樣的心量,所以當接觸到大乘佛法之時,就很容易得以升華。

這樣心裡明白後,就能夠按照人品的要求,時時刻刻培養、完善,建立好做人的基礎。也就是所謂的「人成即佛成」,在做人上能夠成功,那麼學佛確實是非常穩當的,不論你修什麼法都很容易成就,這就是因為根器已經具備。

同時,修行人需要緊緊依止具德善知識,依教奉行,專一凈信,謙卑恭敬,在具德善知識的調伏和磨礪下,不斷完善個人的品格和德行,擴充自己的心量,見解與行持兼備,福報與智慧並重,精進修持,必定能於今生徹悟本來面目,獲得究竟解脫,實現真正的地久天長,平安健康永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是學堂 的精彩文章:

要想值遇善知識,得先成就弟子相!
不完美的世界,才能成就圓滿的你

TAG:如是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