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五四運動為何這麼重要?因為它留給了我們這些寶貴遺產

五四運動為何這麼重要?因為它留給了我們這些寶貴遺產

五四運動一百周年了。

於中國歷史,五四運動是一個坐標。站在一百年後的今天,放寬歷史的視界,就會發現,五四運動絕不僅僅是一次「瞬間事件」,而是一個前後相繼的全方位革新運動,1919年5月4日是它的高潮。只有把五四運動放進社會革命的大背景中,才能予以準確定位。

巴黎和會四巨頭

早在1915年,歐戰正酣,已按捺不住狼子野心的日本,借列強無暇東顧之機,向北洋政府提出了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消息披露,立即激起中國人民的強烈憤慨與反抗。民初政治改革的失敗,以及一戰爆發造成「西方偶像」的破滅,給中國知識分子帶來了悲觀情緒。1917年十月革命的勝利,點燃了他們心中新的希望。知識分子開始覺醒,認識到中國必須進行民族自救才有出路。1919年,巴黎和會召開,作為戰勝國之一的中國,卻像戰敗國一樣,任人宰割。會議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的消息傳來後,北京學生群情激奮,開展集會、遊行、罷課等活動,得到中國各地學生及各界的廣泛支持,以學生為先導的五四運動爆發了。

五四運動是一場自發的愛國運動,它是中國青年一代的覺醒,更是一個時代的覺醒。從此,開啟了波瀾壯闊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五四運動孕育了偉大的五四精神,照亮了一個民族前行的道路。一百年來,歷經一代代人的傳承和發揚,五四精神不斷融入新的時代內涵,已成為民族復興之路上的重要精神支柱。

大潮激蕩,我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接近民族復興的夢想,站在激情澎湃的新時代,更需要大力弘揚五四精神。

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築就起的堅不可摧的精神堡壘,更是近現代以來的時代精神。五四先驅們以救亡圖存為己任, 「外爭國權,內懲國賊」,高高擎起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所體現的愛國精神尤為突出,也是「五四」留給我們的最寶貴遺產。在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為五四精神打上新時代的印記,首先要為愛國主義注入新的內涵,將「小我」融入「大我」,把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把個人的追求融入民族的共同理想。

民主與科學是五四運動銳利的思想武器,也是五四精神的重要內容。五四運動前夕興起的以民主和科學為口號的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的發生作了思想上的準備。這一口號的提出,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當時的中國,受千百年來蒙昧思想的束縛,排斥理性、排斥科學,文化停滯不前,正是在民主和科學這兩面旗幟之下,先進知識分子向統治中國兩千年之久的封建禮教發起挑戰,對阻礙中國進步的舊政治、舊道德、舊文學等展開猛烈批判。民主與科學精神,被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繼承並加以改造,在更高層次上得到進一步發揚,成為民族復興夢想的不懈動力。

五四運動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蘊含包容開放、改革創新的精神。五四先賢所憑藉的,正是打破一個舊世界、創造一個新世界的豪情壯志,五四運動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改革風潮。最為關鍵的是,「五四」之後,社會改革運動成了歷史的主色調,由此生出的各種變革理念深刻支配著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苟日新,日日新」,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革新精神的民族,當今時代更是一個改革的時代,思想解放、改革創新仍然是決定命運、決定未來的關鍵抉擇。

追憶往昔使我們更加激勵奮進,弘揚五四精神,就是要凝聚在五四精神的旗幟下,做一個信仰堅定的愛國者、敢為人先的創新者、艱苦奮鬥的建設者。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我們「對五四運動最好的紀念,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以執著的信念、優良的品德、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擔負起歷史重任,讓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奪目的時代光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察察堂 的精彩文章:

看看越南是如何憶苦思甜鬥地主的,現場照掛像特別
美軍視角拍攝的朝鮮戰爭,飽受摧殘的老百姓,苦不堪言

TAG:察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