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花甲之年演20歲小年輕,他如何拿下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表演獎

花甲之年演20歲小年輕,他如何拿下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表演獎

62歲的梁偉平排練時毫不惜力,無論翻桌子、還是仰面倒在大缸里,身體一律結結實實往下砸。兩個多小時《武訓先生》結束,他的額頭密布汗珠,換來的是5月3日上海大劇院演出,掌聲如雷。作為上海淮劇團藝術總監、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戲劇梅花獎和白玉蘭獎得主,榮譽等身的他,今年又憑藉《武訓先生》獲得第十六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表演獎。

沒有作品沒有地位

上世紀90年代,梁偉平主演《金龍與蜉蝣》《西楚霸王》將淮劇推上高峰,2017年又與著名劇作家羅懷臻再度合作,推出《武訓先生》,構成上海淮劇團「都市新淮劇」三部曲。歷時3年,他演的武訓越發成熟,「我有一種危機感:一個劇種,如果不齣戲、不排新戲、不出作品,是沒有地位的。」

「一個好演員,情感從冰點到沸點轉換流暢,融入肢體表演,達到有機統一。」上海市劇協主席楊紹林覺得,與演《金龍與蜉蝣》《西楚霸王》相比,出現在《武訓先生》中的梁偉平又有所變化,「你知道他對角色有控制,但是感覺不到他在控制,彷彿角色天然就是他那樣。」

梁偉平演過話劇、拍過電視劇。他說,淮劇是自己的命。年過六旬的他演20歲的武訓信手拈來,完全不讓觀眾覺得做作。在上戲教授榮廣潤看來,「《金龍與蜉蝣》中蜉蝣一角有非常複雜人性、情感,梁偉平在舞台上準確鮮明、戲曲化地表現,一舉成名。《武訓先生》從青年一直演到垂暮,梁偉平的體型保持得好,更重要的是他的神態,演小青年時,對生活有非常美好的嚮往,樂觀中夾著羞澀。」

從自在、自如到自由表演

《武訓先生》中,梁偉平從武訓20歲演到59歲去世。「前兩場戲,武訓年僅20歲,花甲之年再演20歲青年,自己也彆扭,更何況如此高強度戲份,需要智力、體能、速度和節奏支撐。」為了表現青年武訓的憨實可愛,梁偉平給角色設計小碎步、聳肩、甩頭、憨笑。一片褳褡子,一個破銅勺是武訓「乞討符號」,如何將道具運用得恰到好處?梁偉平拿著褳褡子、破銅勺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琢磨,唱到「滿臉微笑喜洋洋」時,由慢到快直至突然停下,從喉嚨深處發出調侃的笑聲後,猛然大聲,再次重複唱完。當武訓酒醒發現,10年乞討的錢財被盜時,一句「我真混呀」用連續上行11度的爬音渲瀉悲傷到極致的情感。

梁偉平有個創作習慣,「在排練時經常跳脫出常規性思維放任感覺,不規則發揮,甚至是荒唐的,有時做出使人忍俊不禁的動作,其實我在捕捉靈感以豐富人物。往往有些不經意間激發出來的靈感恰恰就是精彩美妙的。」上戲教授張仲年說,只有一起排練才能感覺到梁偉平的靈光,「不完全遵循僵死的、排定的一招一式。他會即興表演,根據對角色體會,根據現場氣氛,根據對手刺激,找到新的感覺,出現新的火花。」

只要電視台放梁偉平的演出,張仲年隔著房間也能辨別出,「很多表演藝術家在各自領域是佼佼者、拔尖者,但停留在戲曲類型化表演的範疇中,沒有突破行當、地域限制。梁偉平的唱獨具特色,他的表演非常精彩,不拘泥於戲曲程式,敢於從生活中,敢於從其他劇種中吸取營養,從自在、自如發展到自由階段。」

永遠和觀眾在一起

梁偉平算得上最早一代「海漂」,出生江蘇阜寧,1971年進阜寧淮劇團學藝。和很多同時代戲曲演員一樣,梁偉平轉過行,1984年被著名淮劇表演藝術家筱文艷挖到上海淮劇團。「當時筱文艷老師打聽了好幾天,晚上八點找到我的姑媽家,發出邀約。」

初到上海,梁偉平住集體宿舍,室友們喝酒、打牌,討論淮劇在上海能生存幾年,有的說「十年」,有的說「十五年還是可以的」,那時大家對劇種已經有了危機感。外形俊朗的梁偉平演過電視劇、話劇,最多一次,一天來了四個電視劇劇組挖人。上世紀八十年代新加坡電視劇風靡中國,有人還想請他去新加坡當明星。筱文艷一句話,梁偉平銘記在心,「她說,找我來是唱淮劇的。這句話我聽進去了。」師兄弟紛紛下海,開飯店、賣羊毛衫,做生意賺錢。有人勸梁偉平,「就算唱到像筱文艷那樣又哪能?」梁偉平反問,「你賺到那麼多錢又哪能?」醉心舞台,梁偉平不忘把藝術帶到有困難的觀眾身邊,他常年與靜安寺街道老年協會常青藝術團保持密切合作,周末在敬老院、福利院公益演出,每年公益演出過百場。他還經常進校園推廣淮劇藝術,並與市教委、市公安局聯合開展安全宣傳演出,台上台下互動,深受學生歡迎。

「人爭一口氣,團爭一台戲」,是梁偉平常掛在嘴上的話。無論在什麼樣的舞台,他都專註而認真地演戲。年輕時下鄉演出,舞台小,他一個空翻落在觀眾席,腿插進椅子當場骨折。現在演出環境好了,他越發珍惜。為了演好《武訓先生》,梁偉平提前一年半鍛煉減肥。期間他被車撞至骨折,休息期間他拄著拐杖做俯卧撐、吊嗓,坐在輪椅上還在琢磨動作。傷勢才好,他便安排敬老院演出,「觀眾在哪裡,演員就到哪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疑似「國家集訓二隊」積分暫墊底,天津天海能在衛冕冠軍上港身上實現首場勝利嗎?
咸口粽還是甜口粽,不用糾結了!今年上海老字號推出的粽子有「復古」有「創新」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