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為何有那麼一些國家自稱中國?

歷史上為何有那麼一些國家自稱中國?

煙火蓮燈

煙火蓮燈

玄觴;慕寒

00:00/04:27

作者:張德富

(故宮)

中國一詞知多少?對「中國」一詞長期以來似是而非,模糊不清,怎樣理解較為妥當,我認為:今天的中國應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管轄範圍。

那麼,在過去應看作中原的地盤,而最初可能是中國的一個城,一個邦,一個邑,是很小很小的國,由此不斷演變而來的。帶著這一思路,去查閱相關史料,得出「中國」一詞在歷史上的含義是逐漸變化的,有史證明陝西古代器物的「何尊」上的銘文,已經出現「中國」兩字。意為周武王在攻克商紂王的首都一帶後,去祭天時說:我現在開始擁有中國了。

其它文獻提到周武王時也記載了這件事。它證明中國一詞到現在至少有三千年的歷史了。

(何尊)


(一)古代的「中國」與今天的「中國」大不一樣?

「中國」一詞在我國古典文獻中出現得很早,運用得也很普遍。這一稱謂最早出現於西周初期。在一件西周武王時期文物上,有銘文「余其宅茲中或」等字樣。「中或」就是「中國」。我國古代國字的含義作「域」或「幫」解。「中國」就是「中央之域」或「中央之幫」。

在古代文選中,「中國」一詞有五種不同的含義:

一是專指帝王所在的國都,即首都。如《詩經、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以緩四方」也就是先愛護京都的百姓,進而安撫四方;《孟子、公孫丑》: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即為我要在國都為孟子修房子,讓它教養君臣的弟子;

二是指天子直接統治的王國;

三是指中原地區;

(何尊上的銘文)

四指國內內地;

五指古代華夏族、漢族居住的地區或建立的國家。國華夏族、漢族多在黃河南北建都,並不斷擴大活動範圍,因而稱黃河中下游為「中國」,與「中土」「中華」「中州」「中原」等詞含義相同。

由此可以看出早期的「國」開始是一個城,後來是一個邦,才能是一個邑,最後成為「國」時的「國」概念很小。而「中」的原意是一面旗幟,通過不斷演變才成為中間、中心、中央的意思。其中將「中」和「國」合攏來,叫做「中國」也經歷了一段歷程。其意思是萬國中處於中間的國,即為中央國,最重要的國,最強大的國,最強盛的國,由此延伸出來。也可以說就是中原,意即一大片平原,大片地域中間地方,一個擁有遼闊地區的平原區域,這可能就是「中國」的本義了。

(何尊銘文「中國」)


(二)從政治、民族、文化或地理上來講「中國」的含義

第一、政治上的「中國」往往等同於中原王朝或中央王朝,在大唐或宋時,它所管轄的範圍一般定性為中國。也還有唐宋時中央政府未管到的地方,像大理國,前身是唐朝的南詔,今天的雲南、緬甸一帶,包括貴州的一部分,從唐朝中期開始,中原王朝就管不著它了。 一直延續到南宋末年蒙古人才把它征服。所以講唐朝後期,五代十國和宋朝歷史,都不包括今天的雲南。在當時人們的眼中,它當然還不是中國。

這個概念與今天的中國就不同了。但這些知識對中學生是不好去講的,否則在他們頭腦中更加混淆,只能在教師中交流或放在大學裡去講了。

第二、從民族或歷史上講中國的含義往往等同於華夏諸族或漢族。

華夏族或漢族,一般都與它對應的蠻、夷、戎、狄這此少數民族區別開來,比如雲南、貴州、湖南的一部分地方都不是中國,這話今天看來當然不對,但在古代人們的心目中,這些地方不是華夏族或漢人住的地方,當然不能稱之為中國。又如蒙古高原,無論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契丹、女真、蒙古……反正凡是漢族以外的少數民族原居地,史書中大多不將它當成中國。這也是它歷史上的概念。

(長城)

第三、從文化上看,往往只有華夏族或漢族的文化才能被當作中國文化。

就是到目前為止,談論中國文化,也還有如此缺陷。如:我們經常討論中國文化節,中華文化周時,很少想到中國文化應包括五十六個民族的文化,即便是中學課本里特彆強調「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的民族團結來加強認識。不要一講中國文化,腦子裡就只想到漢族,只想到華夏文化,甚至只想到受漢族影響比較深的少數民族。

第四、從地理上講中國往往是等同於中原地區。

中原地區的這個概念是逐步擴大的,因為當周邊地區一旦跟中原聯繫起來了,它為了提高自身的地位而強調是中國的一部分,無論是當地的統治者或者人民都有以成為「中國」的一部分而感到自豪。春秋時的楚國國王就自稱蠻夷,老是跟中原打仗。但是到了戰國時,楚國就認為自己現在這麼強大,已經接受了國王的封號,並且與其它諸侯平起平坐,怎麼不是「中國」呢?而楚國人民也不說是蠻夷,而中國的一部分。

四川盆地原來是巴蜀人的地方,後來秦國把它征服,有很多人遷移到那裡去。到漢朝時,巴蜀地區就被看成是中國的一部分。


(三)統治者自稱中國的緣故?

在中國歷史上,統治者都希望做「中國」的主人。一旦掌握了中原的權力,少數民族一旦入主中原,都自稱「中國」,「中國」代表正統,不是「中國」就有僭偽之嫌,有竊據名號偽政權。因此,統治者要自稱為中國或代表中國。最典型的是南北朝時期。北方政權主要是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其中有匈奴、鮮卑、羯、氐、羌這些少數民族影響較大的漢族建立起來的。古代中原地區或稱漢人地區,生活水準高於周邊地區,生產技術高於周邊地區,自然周邊地區的民族都在努力學習,盡量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久而久之,這些民族最後被融入了漢族,連本民族的語言都不會說了,這樣一直到唐朝,唐朝皇帝李世民家族也有胡人血統。有甚者是漢族跟胡人結婚所生而逃到南方的政權。

又如東晉、宋、齊、梁、陳就罵北方,你們是索虜,就是把頭髮紮起來的強盜、奴隸。你們根本不是正統的中國,我們才是從中原南遷的,是從洛陽遷到健康(南京)的,我們才是真正的正統的中國。

(中國結)

然而北方政權根本就不把它們放在眼裡,你說我們不是中國,你們才是島夷,是逃到海島上的野蠻人我們怎麼就聽你們的呢?我們現在統治的是什麼地方呢?首都就是長安、洛陽,我們不是中國,誰是中國?從這個概念在歷史上的作用,「中國」往往意味著正統。離開中原地區的人,強調的法統,雖然我們現在被趕出中原來了,但是我們是帶著中原的文化,帶著中原的制度走,因此,我還是「中國」。

雙方的「中國之爭」永遠也無法調和,但在統一後,雙方都納入了同一版圖。隋、唐統一後要修史,以誰為正統?以南方為正統,自己繼承的是北方的法統,不就變成偽政權了嗎?如果以北方為正統,南方也是中國的一部分,而且明確是從北方遷去的,到唐朝時就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乾脆宣布同時修南史和北史,因而今天的南北朝就此而來。

唐朝繼承了這些政權,合併起來實行大統一,才有南北朝的名稱呀。任何事情都不是靠武力就能解決的,所以為了維護好自己的統治,籠絡人心也是一種巧妙的做法,所以對漢族文化加倍推崇,這是外因。內因就是滿清統治者確實內心上認同漢族文化,所以後來廢除了很多滿族的陋習,學習漢族。這便是今天的滿族正統文化保存的很少,基本上等於被漢化了的緣故,歷史上各個外族統治者也都如此。

(西安城牆)


(四)「中國」式的概念制度化的內涵延伸

上面提到的中國式的概念不但中國有,周邊國家也有,越南在脫離中國後。一方面要跟中國發生衝突,強調自己的獨立性;另一方面,則強調它是「中國」的法統,制度來自於中國。

越南在公元前4世紀就已經生活在紅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區,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部落聯盟。從公元前一百多年起,越南處於中國封建王朝的管轄之下,直到中國的宋朝以前都是中國的郡縣管轄,當時越南稱為「交趾」「安南」,這就是我們說的越南歷史上的郡縣時代。

公元968年,丁部落建立「大瞿越國」,自稱為「大勝明皇帝」。從此,越南擺脫了中國封建王朝的統治,成為自主的國家,但仍然與中國保持「藩屬」關係。到後來越南的阮氏政權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後,定國號為「越南」。

(越南女子)

在1958年法國殖民主義者侵略越南,於阮氏王朝與法國簽訂了所謂的《順化條約》,才承認了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後來中國清政府和法國簽訂了《天津條約》,才得以承認越南是法國的保護國,這樣便結束了越南的「藩屬」關係。

而法國佔領越南之後,就全面推行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將越南分割為交趾支那、安南、東京三個部分,將它們和柬、老拼湊為「法屬印度支那聯邦」,才集大權於法國總督一身。

但越南對內則自稱為「南天中化」、或「南服堯舜認為是正中中華,他們根本就瞧不起周圍的柬埔寨、泰國,稱它們不過是蠻夷而已,他們之所以有時候自稱「小中華」的目的,是因為他有大自然的景觀,就像是最美的中國一樣,還有什麼海上桂林等等,用以說明,他們就像中國一樣擁有東方明珠的美稱。

(越南關帝廟)

又如朝鮮,朝鮮古時候有多種稱呼,使用新羅這個稱呼,是因為在我國唐朝時,新羅在唐朝的支持下,統一了朝鮮半島,所以新羅成為朝鮮的古代稱呼之一。

使用高麗這個稱呼,是因為我國宋朝、元朝時期,朝鮮半島建立了高麗王朝,所以高麗成為朝鮮古代的重要名稱,英文中朝鮮、韓國的名稱korea也來源於此。

使用朝鮮這個稱呼,是因為明朝初年,朝鮮半島建立了朝鮮王國。

而甲午戰爭後,朝鮮王國曾改稱「大韓帝國」,所以韓國也成為朝鮮的一個名稱。

有時候內部內亂分裂,誰可以掌握政權呢?要趕快得到中國政府的認可,這些概念是根深蒂固的,現在韓國鄉下去看他們的古墓碑,或有「清朝鮮國」等等,正如朝鮮的宣戰詔書當中主要講:朝鮮是中國的藩屬,現在有內亂,它請中國出兵平息內亂,這是中國和朝鮮內部的事情,與別國無關,因此可以推之,他們普遍認為,自己屬於中國的一部分,要得到中國的法統,得到中國的承認,才是最重要的根源,才能有說服力。

(當今傳統韓國婚禮,是不是像古代中國人?)

總之,「中國」一詞的概念和範圍,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內涵和外延,從中間的一個城、一個邦、一個邑到中原地區的中間—中央—「中國」,從中原王朝,中央王朝到南北大一統,再到從中國分裂出去的越南,自稱中國的一部分,朝鮮希望得到中國的認可,一直到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管轄範圍。

可以從政治上講中國,或可以從民族、文化、地理上講「中國」,不僅是統治者自稱中國,人民群眾自稱中國,還可以從「中國」式的概念制度化的沿伸進行講述。

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眾說紛紜,只有脈絡清楚,線索分明,才能一目了然,便於掌握。這真是了不起呀!這麼複雜的中國,這麼珍貴的中國,難得不值得我們的子孫後代很好了解嗎?你作為中國公民,了解了嗎?尚若沒有,請趕快不上這一課吧。

(華表)

【作者簡介】張德富,江蘇省盱眙縣官灘中學教師。

大詩人李白的粉絲無數,知己卻寥寥無幾?

豫地文明密碼:影響古代中國政局的懸瓠之戰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之寫乎 的精彩文章:

愛情讓林黛玉使「小性兒」,又令她光風霽月?
抗戰時期日本兵拼刺刀前真的會先退掉子彈?

TAG:閱讀悅讀之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