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顆來自古代的26面骰子

一顆來自古代的26面骰子

事情發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陝西旬陽,一天,陝西旬陽中學一名叫宋清的中學生,在放學的路上偶然撿到了一件渾身漆黑,大小如同「骰子」的石頭,但跟骰子不同的是,它有26面,仔細觀察,每一面上還有大小不同的紅色古文字。

這到底是什麼東西,是幹什麼用的呢?宋清感到非常好奇,所以他拿著這枚稀罕物來到了當地博物館。哪知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拿著這枚「骰子」左看右看了半天,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能確定的是,它一定有些年頭了,工作人員最終只能先把文物留了下來。就這樣,這枚身世不明的文物,在當地博物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一躺就是十年。

直到十年後的一天,省上一位專家到當地博物館遊覽時再次注意到了它,他興奮地叫道:「這不是獨孤信的印章嗎?原來在這裡!」 至此,經過上級專家的考究,黑「骰子」的身世才終於被揭開。

獨孤信,中國歷史上一個傳奇的人物,祖籍雲中縣,鮮卑族,北朝武川鎮(今內蒙武川西南)人,史稱「美容儀,善騎射」。少年時代喜愛修飾,講究穿戴,故在軍營之中享有「獨孤郎」之美稱。後因治績突出,「信著遐邇」,被西魏權臣宇文泰賜名為信。

另外,獨孤信也被稱歷史上「最牛老丈人」,他有7個女兒,而且一個比一個嫁得好:大女兒嫁的是北周明帝,為周明敬後;小女兒嫁隋開國皇帝楊堅,為隋文獻後;四女兒則嫁給了唐朝開國皇帝李淵,最後也成為皇后,所以獨孤信連續三朝都是國丈,位高權重。這枚骰子印章,就是他極高社會威望的最好說明。

印章由煤精製作而成,煤精又稱煤玉,韌性大,適合雕刻。煤精拋光後具有明亮的瀝青和金屬光澤,在中國古代,煤精常被作為文人墨客的文房四寶,如筆筒、硯台等的原料,有時也被製為串珠或陳設品。

此枚煤精印章一共包括8條棱26個面,其中正方形面共18面,其餘皆為三角形。在其中14個正面上,有楷書陰文鐫刻著獨孤信在北魏朝中的職位,印文的內容可分為三大類:公文用印,如「大都督印」、「大司馬印」、「柱國之印」、「令」、「密」;上書用印,如「臣信上疏」、「臣信上章」;書信用印,如「獨孤信白書」、「信啟事」。

公文用印

上書用印

書信用印

因為所擔任的官職太多,為方便起見,獨孤信便將所有的官職都刻在一塊印章上,無論是使用還是攜帶,都非常方便,令人大開眼界。

這枚來自民間的怪石頭,後被證明是研究北魏印璽制度不可多得的文物——煤精多面印,是我國迄今為止印面最多、正文字數最多的印章,集三種用途於一印,且將楷書入印的歷史提早了400多年。在我國現有出土文物中,是首次發現。因為它稀有的歷史價值,後來被調藏至陝西歷史博物館,如今已成為該館的鎮館之寶之一。

組印拓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鑒定收藏 的精彩文章:

名家張大千夏山觀瀑圖
張大千在畫家中可謂是自戀的了

TAG:鑒定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