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日本天皇是如何煉成的?

日本天皇是如何煉成的?

撰文 |倪天長

編輯 | 張 恆

日本東京的皇居一角。(東方IC 圖)

天皇,日本的國家象徵,神道教的領袖。自公元前七世紀以來,歷125代君主更替,綿延不絕,造就人類有史以來最漫長的君主制度。而且可預見的是,這一紀錄基本上不太可能被打破。

雖然在1946年,第124代天皇裕仁已經承認天皇不是神,但天皇的傳承中,依然保留著許多神聖化的神秘儀式、象徵物。

對中國人來說,天皇是一個熟悉又陌生的概念。我們對這個詞特別熟,尤其能特別熟練地在影視劇中嘲諷日本軍人一邊嚷嚷「天皇陛下萬歲」,一邊跟自己的命過不去,但天皇到底是什麼,在日本歷史中究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大多數人卻少有所知。

所以,我們就關於天皇的幾個基本問題,來一個快問快答。

天皇真的是萬世一系嗎?

我們在開頭說了,人類歷史上最漫長的君主制度就是天皇制,歷經125代傳承,馬上就要傳到126代。

對這種說法我們表示尊重,畢竟那是人家的國家象徵。但是要論事實,那這個說法的可信度,跟你家隔壁老李說他祖上是太上老君而且能滴血認親差不多。

按照日本8世紀初編撰的《古事記》記載,第一位天皇是神武天皇。該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後裔。在神的庇佑下,建立了大和政權,於公元前660年即位,從此開啟兩千多年天皇世系的血脈之源。

但是連同神武在內的前十四代天皇,都只有傳說,無法確認史實。自第十五代的應神天皇開始,也就是公元三世紀後期,由於漢字傳入,文字記載和相關的考古發現才讓這一代天皇的歷史有了比較高的可信度。

總之,之前差不多一千年天皇傳承史,只能在事實上存疑,並且出於外交禮儀錶示尊重。

但是這麼講,天皇「萬世一系」的神聖性未免水得有點多。

必須加面。

第一個給天皇神聖血統使勁兒加面的人,是公元七世紀的第三十六代孝德天皇。這位天皇在位時,仿照唐朝律令,推行大化改新。最核心的思想,就是神化天皇,以便集中權力,避免貴族專權亂政。他在日本歷史上,第一次通過君臣盟誓的方式,把天皇和天、神緊密聯繫在一起,搞起了君權神授。

這段誓言是這樣的:

「天覆地載,帝道唯一,而末代澆薄,君臣失序。皇天假手於我,誅殄暴逆。今共瀝心血,而自今以後,君無二政,臣無貳朝,若貳此盟,天災地妖,鬼誅人伐,皎如日月也。」大意就是,天下只有一個天皇,這個天皇是老天的意旨決定的。臣子要遵守這個天定的秩序,不然就不得好死。

之後,他又在詔書中說:「由天委付之故,朕總臨而御寓。」意思是說,上天委任他來管理天下。

由此開始,日本的最高統治者,才被正式尊為「天皇」,而不是之前的「大王」。

需要說明的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天皇」這個詞,要比大化改新早一些。在608年。聖德太子派遣使臣出使隋朝,在遞交的國書中自稱為「東天皇敬白西皇帝」。但是這裡的「天皇」,只是為了跟中國的皇帝表示地位對等。而自大化改新之後,天皇就成了「天授之皇」,不僅僅是神在人間的代表,還是現實的神本身。

第二個使勁加面的,是18世紀的日本國學家本居宣長。當時是江戶時期,日本事實上的統治者是幕府將軍,天皇只是微弱的象徵。

而且從九世紀開始,日本的實際最高權力,就被外戚和將軍們奪走,以至於歐洲人剛到日本的時候,都不知道將軍名義上還有一個上級叫天皇。

在本居宣長所處的年代,日本讀書人開始主張日本應該追尋自己固有的文化傳統,而不僅僅接受中國的影響。他著力研究《古事記》,認為其中有未被中國傳來的儒學和佛學所污染的日本傳統。而根據《古事記》的記載,就會得出天皇是神的後裔,日本是神統御的神國,天皇來自神授,萬世不易的結論。天皇的神話敘事,由此奠定了近代基調。

再之後,就來到了我們熟悉的第一百二十二代明治天皇。

這位勵精圖治的改革派天皇,不僅通過贏得倒幕戰爭,重新樹立了天皇皇室的權威,還進一步通過近代化的宣傳教育、法律制度,讓「天皇萬世一系」寫進憲法、深入人心。

頒佈於明治二十二年,也就是1889年的《大日本帝國憲法》中,規定了天皇的「萬世一系」:

第一條:大日本帝國,由萬世一系之天皇統治之。

第二條:皇位依皇宗典範之規定,由皇族男系子孫繼承之。

第三條:天皇神聖不可侵犯。

第二年,明治天皇頒行了《教育敕語》,宣稱「爾臣民…… 應義勇奉公,以輔佐天壤無窮之皇運。如是,不僅為朕之忠良臣民,亦足以顯揚爾祖先之遺風焉。斯道實為我皇祖皇宗之遺訓,子孫臣民俱應遵守」。

雖然裡面也有擴大公益、遵守法律的近代西方話語,但核心思想,就是要「臣民」絕對服從天皇的意志。

《教育敕語》頒布之後,所有公立私立學校、感化院、養育院,乃至藝術團體,都要奉讀背誦,洗腦從娃娃抓起。

與此同時,為了從歷史上佐證天皇的傳承,明治政府還在全國認定了上百座歷代天皇的陵墓。包括皇后、王子的墓在內,多達896座。毫無疑問,其中很多陵墓的認定是非常草率的,比拍腦袋強不了多少。後來為了解決很多明顯荒謬的假天皇陵問題,宮內廳還強行解釋了一下,說雖然陵墓不一定有真的天皇在裡面,但是通過祭祀,可以把天皇之靈轉移過來。

通過這一系列的舉措,天皇萬世一系的概念,才深深根植於日本人的頭腦之中。

當天皇很開心嗎?

前面我們說到,天皇作為日本最高統治者,在大部分歷史中是比較憋屈的。

雖然天皇名義上統治了日本兩千多年,但真正對日本行使統治權力的時間,只有從大化改新到攝關政治之間的區區兩百多年。

公元858年,年僅九歲的清和天皇即位,他的外公,也是當時的權臣藤原良房成為攝政,藤原家從此總攬日本軍政大權兩百年,天皇成為傀儡。

到公元1192年,武將源賴朝出任「征夷大將軍」,開始鎌倉幕府統治時期。之後室町、江戶時期,都是由幕府掌握實際政權,以至於明建文帝年間,日本與明朝建立朝貢關係之時,明朝皇帝將當時的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冊封為「日本國王」。而幕府將軍也順理成章接受了這個名號,在之後的外交中以「日本國王」自稱,完全沒有把天皇放在眼裡。

貴族武士們對天皇的輕蔑到了何等地步呢?室町幕府的執事高師直曾說:「京城有個王,雖有若干領地,在內里院有御所,其實不過馬下的從者。如果非有王不可的話,莫如以木頭雕一個,或者用金屬鑄一個,把活的那個流放到偏僻遙遠的地方去,免得生事。」

由於天皇沒有實權,經濟上還要仰仗貴族和武士供應,日子往往過得非常凄涼。

1500年,第一百零三代天皇后土御門天皇駕崩,沒有錢安葬,求助於幕府,幕府也不肯給,只好把靈柩在皇宮放了一個多月。之後繼位的後柏原天皇沒錢安葬老父親,更沒有錢辦自己的登基大典,幕府的掌權者甚至放話說:「即位大禮儀式毫無益處,徒費錢孥而已。」

之後後柏原天皇登基二十多年,才在各種資助之下,補辦了儀式。過了五年,這位天皇駕崩,幕府只派人送來六百貫錢作為安葬費,裡面還包括了下一任天皇辦即位大典的預算。

沒辦法,這幾代天皇,只能仗著文化修養高,賣字補貼家用。

一直到明治天皇的爸爸孝明天皇,日子同樣過得非常凄慘。由於皇室全靠幕府每年撥給的一萬石糧食,吃穿用度捉襟見肘。吃一尾鹹魚,魚骨頭要留著下一頓做茶泡飯。年三十晚上揭不開鍋,幸虧城裡的富商偷偷送來一筐飯菜,才勉強用豆腐和肉湯過了個年。

孝明天皇,別號幕末天皇,日本第121代天皇,是仁孝天皇的兒子,明治天皇的父親,在反對倒幕派時於1867年1月30日突然去世,他的死引起了種種議論,死亡真相至今未解。(fotoe 圖)

皇上當成這樣,不如上山打游擊算了。

歷史上也確有此事。由於被幕府欺負得太狠,第九十六代天皇——後醍醐天皇決定掀桌子。從1331年到1333年,這位勇武不屈的天皇兩次舉起反抗鎌倉幕府的大旗,史稱「天皇御謀反」——天皇都要造反了。

曹魏第四任皇帝高貴鄉公曹髦、東魏孝靜帝元善見流下了同情的眼淚:中日兩國不愧是一衣帶水的鄰邦。

天皇有女的嗎?

不要說天照大神首先就是女的,就天皇這兩千多年的傳承,沒有婦女的半邊天,那哪兒成啊?

天皇歷史上,一共出現過八位女天皇,其中有兩位還兩度擔任天皇之職。

第一位女天皇,就是我們前面講過,自稱「東天皇敬白西皇帝」的那位,第三十三代天皇推古天皇。據記載,她於公元592年登基,在位至628年,在位36年,與侄子聖德太子一起進行了加強皇權、限制貴族的改革,學習中國的文化和制度,算是女天皇中政績最顯赫的一位。

7世紀末到8世紀初年,是日本女天皇持續在位最頻繁的一段時間。

公元686年,第四代天皇天武天皇去世,皇后鸕野贊良執掌政事,準備作為皇太子繼位前的過渡。但四年後皇太子即去世,鸕野贊良正式即位為天皇,是為持統天皇。

公元697年,持統天皇讓位給皇孫文武天皇,自居為太上天皇。

707年,文武天皇也去世了,他的母親在太上天皇的授意下,即位為元明天皇。在位七年間,元明天皇推行了一些經濟和政治改革,修建了平安京,還命人完成了《古事記》的編撰。之後,元明天皇因為年老,又讓位給女兒元正天皇,後者一直在位到724年。

也就是說,從686年到724年這38年間,日本一共經歷了四代天皇,其中三代都是女天皇。

……

以上內容節選自Vista看天下APP《號外》第13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有些綜藝做不對這件事,就只能淪為笑柄
為什麼女人一過40,就酷愛到處挖野菜?

TAG:Vista看天下 |